分享

太平兴国寺塔丨裂而不倒,宋塔新颜

 方待夜半听君语 2022-01-11

“太平兴国”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从公元976年12月用到984年11月,共计近8年,时间并不算长,也不是什么耳熟能详的出名年号。但对中国佛教界而言,这四个字或许是一个常见语,因为名为“太平兴国”的佛寺比比皆是,全国各地总能听到这个寺名。

这其实是缘于宋太宗的一纸敕令。宋太宗是宋代几位较为崇佛的皇帝之一,即位后第二年即太平兴国二年,重建开封之龙兴寺,并以年号易为寺名。太平兴国三年,“复将'太平兴国’之寺额,敕赐予天下无名之寺”(佛祖统纪卷四十六)。这也是太平兴国寺遍布天下的原因,例如江西袁州、山西平阳府、太原府五台山、江苏钟山、河北开州、河南开封府中牟县、河南开封府尉氏县等地,皆有太平兴国寺。只是沧海桑田,千年之间这些寺院时毁时建,如今大多只剩寺名了。

民国旧照

运城安邑镇这处太平兴国寺也是如此,旧时殿宇早已无存,只剩下这座古塔傲然独存。

寺塔在安邑镇一个小巷里,一开始走进一个死胡同,问了路人才找到地方,但令人失望的是,院门紧锁,向附近居民打听,说是如今太平兴国寺已重建殿宇,有僧人主持,敲了一会门却无人应答,无奈只能隔墙远望古塔巍峨。

乾隆年间《解州安邑县志》中的寺塔

关于太平兴国寺塔的建造年代,有持“创建于唐贞观年间”之说者,以《解州安邑县志》为据,第十一卷“古迹.寺观条中载:“在城内东北有塔十三层,高二百六十尺,基广亩余,尽以砖甃。唐贞观间建,嘉靖乙卯地震,从顶裂至七层宽尺许,至万历间地震复合。”1994年出版的《运城市志》也载:“太平兴国寺塔,位于市区东7公里的安邑城内东北方。唐建,宋修,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持“宋代建造”之说者,理由有二,一是半块石碣——“俨公舍利塔铭”的记载:“俨公,宋之汴人也,由儒入释,乾德(公元963-969年)间栖此太平兴国寺,开讲释藏,寺以此得名。俨公圆寂于淳化(公元990-994年),皋毗得舍利数粒,弟子为塔奉之。”二是《山西通志》载:“塔建于宋嘉祐八年(1063)。”

但从形制来看,此塔无疑是宋代风格,山西通志所言似更可信,“唐建,宋修”之说更可能是指寺庙而言,而非指塔的建造年代。

太平兴国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站在墙外观看,砖塔高耸,各层塔身宽度递减,第一层较高,上施腰檐,其上为平座。第二、三层塔檐平座与第一层同,第四层仅有檐而无平座,第五层以上各层均为叠涩出挑。平座与塔檐下均有砖雕斗栱承托,五铺作出双抄,砖塔檐下装饰简易的双抄华栱正是宋塔的典型特征之一。每层间隔开有真门,以避免应力集中。

这塔如今看起来非常完整,但从一些旧照来看,前些年还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残塔,残破都是因为地震的原因。

民国旧照

一层二层塔檐平座皆毁(网络旧照)

(网络旧照)

除上述明代两次地震外,民国九年(1920年)还有一次地震,塔顶原有铁制塔刹、覆钵震落遗失。塔壁嵌有民国三十年(1941年)维修塔基石碣一方。2008年汶川地震使古塔又一次遭受重创,此后当地启动对古塔修葺保护工程,2015年9月古塔修葺完毕。

如今,太平兴国寺塔又恢复成最早的十三层,再现了旧时民谣“安邑县,好高塔,离天只有丈七八”的雄伟壮阔气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