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是现代按照古代的组方或者现代经验方,把相关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做成丸、冲剂或片剂的中药,常见几种特点如下: 1、携带方便和服用;2、便于服用和长期服用:3、效期长,便于储存。 本系列文章,是多种常用中成药在原来的功能主治基础上,经多位医师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新用法,各位需要的朋友万不要擅自应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否则,本人概不承担责任。 二 妙 丸 【药物组成】苍术(炒) 黄柏(炒) 【功能与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白带,阴囊湿痒 【新用途】 1.多发性神经炎:湿热阻络者。 2.药物性皮炎:湿热内盛者。 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湿热郁蒸者。 4.痛风,见足膝红肿热痛,或伴发热,口苦口粘,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的患者。尿酸增高者可合并使用排尿酸药。 【注意事项】 1.关节无红肿灼热、腹部怕冷、便稀者忌用。 2.服药期间,宜食用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腻之品。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慎用。 4.如瘙痒重者,应停药,酌情治疗。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七 厘 散 【药物组成】血竭,红花,乳香(制),冰片,儿茶,人工麝香,朱砂,没药(制)。 【功能与主治】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新用途】 1.乳汁不下:同豆油煎鸡蛋,稍凝即将成人1次量的七厘散撒蛋黄上,待药变色后即起锅,连同鸡蛋一起服。从产后第2天起,每日1次,连服3~7天。 2.小儿腺病毒肺炎:病情平稳,但肺部罗音消失慢者,用七厘散1支和乳香、没药、白云香共研细末,分7包,每日1包,分2~3次用黄酒泡加温后服用。 3.小儿秋季腹泻:每日1~2次,口服。并给予西药对症治疗。 4.慢性咽炎:每日2次口服。另用半支吹咽后壁,每日2次。 5.冠心病:证属气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送服七散。 6.褥疮:先清创,然后将七厘散匀撒创面上,以隐约可见基底组织为度,上盖凡士林纱条,敷料包扎。初期渗液多时,敷料浸透即换,以后每天更换1次。 7.外科疮病:按患处面积大小,将七厘将军膏(七厘散、大黄粉混匀,用白凡士林调成软膏)敷贴患处,每日换药1~2次。 8.内、外痔疮,用1:3000高锰酸钾温液洗浴肛门半小时,将七厘散3g用疮药膏调糊状涂肛门内外患处,每晚1次,连用2~4个月。忌食辛辣、饮酒,避免重体力劳动。 9.带状疤疹:七厘散常用量两倍,每日1次顿服,用温开水冲服,5天一疗程。 【注意事项】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1.本品含朱砂,不宜久服,久服伤胃,有小毒。 2.孕妇禁用。 3.皮肤过敏者勿用。 3.本品含乳香,没药,不宜久服,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反应。 八 珍 丸 【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血。主要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月经过多等症。 【新用途】 1.再生障碍性贫血:常用量1日2次,口服。1月为1疗程。 2.白血病:常用量1日2次。1月为1疗程。 3.低血糖性晕厥:常用量1日2次,口服。15天为1疗程。 4.视神经萎缩:常用量,1日2次。1月为1疗程。 5.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注意事项】 1.忌过劳,寒凉,慎房事。 2.体实有热者忌用。 3.感冒发热者慎用。 三 黄 片(丸)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用于热盛迫血所致吐血、衄血或三焦实热,身热烦渴、面红目赤、口疮痛肿及湿热黄疸等症。 【新用途】 1、吞酸:以三黄片为主治疗,兼气虚者加补气药,兼津伤者加滋阴药。 2.化脓性关节炎:三黄丸,每日3次,适用于余毒流注型。 3.连续性指端皮炎:三黄丸,1日2次,用于本病轻症。 4.脂溢性皮炎:三黄丸,食后以热汤与米汤送服,每日2次。 5.寻常痤疮:可用三黄片治疗。 6.痢疾:湿热型可用三黄丸。 7.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属实热证者可用三黄丸。 8.凡上部充血性病变,如头痛、头晕等;五官科急性炎症,如结膜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等; 9.胸部感染,如肺结核、肺炎、胸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等; 10.腹腔诸般炎性病变,如胃肠炎、肝胆炎、胰腺炎、以及虫积、食积、结石、小便淋痛、肛痔便秘等; 11.外科的疮疡肿毒,内痈外疡;外伤瘀滞肿痛等,只要是热症、实证,都可用三黄丸治疗。如有大便秘结者,可酌情加大用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长期腹泻者,妇女月经期,孕妇或新产后者,服用本药出现血尿者均禁用。 小 建 中 颗 粒 【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饴糖 【功能与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见上述证候者。 【新用途】 1.小儿遗尿症,一日三次,15天一疗程。 2.心律失常,气血不足者。 3.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辅助用药,可明显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大便干等。 2.不适用于肝肾阴虚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干、急躁易怒头晕血压升高等。 3.外感风热表证未愈者,脾胃湿热或明显胃肠道出血症状者不宜服用。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5.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应慎用。 |
|
来自: 新用户88267667 > 《中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