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王大眼”,因叛徒出卖被包围,啪啪两枪将日军机枪手爆头

 兵说 2022-01-11


作者:朱炳东

王朝仪是京西宛平人(现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下清水村),七七事变后,王朝仪卖掉父亲留给他的土地和房子,买了几支枪,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因其眼大有神,人称“王大眼”,又叫“王大胆”。

加入组织后,因其胆大心细,练过武术,被县公安局(抗日机构的公安保卫部门,与现在的公安机关职责有异同)看中,调到公安局治安股担任锄奸工作。
【王朝仪】
1941年夏,县公安局召开会议,决定剪除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打掉日军的耳目,争取抗日斗争的主动权。王朝仪带人干掉了绰号“活猴”的铁杆汉奸。可是行动过程并不顺利,汉奸拼命朝日军炮楼跑去,王朝仪边追边打,打了6枪,距炮楼300多米,才把汉奸打倒在地,后来还是助手用斧子才结果了汉奸的性命。那天幸好我方一个卧底在日军炮楼上劝说日军不要向“百姓”开枪,日军才没有用机枪射击。
王朝仪事后想想,认为自己枪法生疏,才导致节外生枝。自己掏钱买来这两支盒子枪,子弹才10多粒,一直舍不得试枪,20多米的距离都打不中汉奸,险些被汉奸跑掉。关键是子弹少,上级只给了2发,只得向敌人要。
清水据点有个黄姓的汉奸翻译,狗仗鬼势,经常肆意欺压百姓,就像《小兵张嘎》里胖翻译一样,不光吃拿东西不给钱,还到处借。不借,就说人家“通匪”。抓进据点打一顿,要人家拿钱赎。群众给他编了个口头语,叫“时气不顺遇老黄”。百姓就向八路军反映,要求八路军管一管。
有一天,王朝仪到下清水村去,恰好遇到这个汉奸翻译官也来到村子里。王朝仪有心等他,坐在碾盘上,抽着烟袋。
【抗战时期的王朝仪】
这个翻译走过来,看见一个汉子在街上大模大样地抽烟,有些奇怪,因为这一带的人见他就像见瘟神一样赶快躲开。他走近碾盘,吆喝道:“你在这里干什么?”王朝仪转过脸,黄翻译一看,愣住了。
王朝仪的面貌特征很明显,伪军中经常有人议论“王大眼”如何如何,这个翻译官一见,反应过来了,不禁哆嗦起来。王朝仪坐在碾盘上,把他教训了一顿,黄翻译赌咒发誓说,再也不欺压百姓,有事一定效劳。王朝仪这才放他走人。
【影视中的日军翻译官】
过后,黄翻译对“两面村长”说:“老马呀!我可是遇见了你们村的那个大眼八路了,他可真叫人害怕,两眼一瞪,就把我吓坏了,让他教训了一气,我连半句硬话也没敢说,他最后还是饶了我。看来,真得早些留条后路啊!”
“你还好没杀过人,要不你就完了。他要是知道你平时对老百姓那个厉害劲,不会饶了你!'活猴’就是他打死的!这个人从小就胆大。”
之后,这个黄翻译不仅收敛了许多,还对一些伪军暗地里说了此事,让那些伪军不要对百姓太过分,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托人给王朝仪捎来几十发匣枪子弹。在他的影响下,别的伪军也给王朝仪送来匣枪子弹。王朝仪一下成了“子弹富裕户”。
有了子弹,王朝仪就开始练枪法。实弹射击过几百发子弹,后来出手就扣扳机,凭眼和手的配合,找到了“枪感”。他在西龙门涧的半崖上,选了10多个远近不等的人头大的凹孔,试射时都是50米左右的距离。每打进凹孔,里面就会冒出来一股烟尘。打不中,就什么也看不清,几乎是1010中。这时,他对自己的枪法才有了信心。
19424月底,王朝仪夜宿黄岭西村治安员曹玉忠家。他家住在北边村口,接近柏裕寺沟口。有情况好转移,这个村坐落在山凹里,四面环山。按照计划,他准备第二天去清水据点同秘密情报员联系。
早上8时左右,村里的亲戚把王朝仪喊到家里,准备请他吃午饭。出村买菜时,遇见一大群日军进村,连忙跑回去告诉王朝仪。王朝仪问他有多少人?回答说,井台上已坐有30几个人,还在不断往里走。王朝仪并不慌,心想他来他的,我走我的,自己熟悉地形,转几个弯就出去了。
王朝仪从靠近亲戚家的西坡,向西涧转移。刚上了山坡,村东边曹玉忠家的房前东山埌上,有一伙放哨的日伪军(相距200米)看到了王朝仪,大喊道:不要跑了,今天你跑不了啦!
王朝仪转头一看,有几个日伪军站在那里,一个日军趴在坟上,用机枪瞄准了他。他一愣,“啪啪啪”,日军一个点射打在他脚下,显然是在警告。
王朝仪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日军显然是有备而来,专门来捉他的。王朝仪调头退回村里,向西南方向跳过一个齐人高的短墙,进入一户人家的院子。院子边有一堆干柴,王朝仪赶紧把身上带的文件塞到柴禾底下,想从这家出去,到小胡同里穿过去突向西涧。这时,大门“咣当”一声被踢开了,冲进来几个日军,为首的是一个拿着指挥刀的,直奔上房去了,并没有看到在墙与柴禾垛之间的王朝仪。
王朝仪赶紧跳出院子,又爬墙回到亲戚家。两脚刚落地,没想到院子里有两个伪军,听见声音一转身,与王朝仪来了个大眼瞪小眼,都呆住了。
两个伪军都只有十八九岁,王朝仪都认识,他们也认识王朝仪。王朝仪大眼一瞪,短枪一举,指着他们:“别动,想活命就老实些!”两个小伪军被吓愣了,手里端着大枪不知所措。王朝仪就绕过他们出了院子,回头一看,两个小伪军真的不动,面朝墙站着。
出了大门,王朝仪想从井台巷冲出,从下涧突围。他想的是,朝井台上的敌人打几枪,敌人一乱,自己就趁机利用下坡路从下涧突出去。
走到胡同里,从井台方向跑来一个小姑娘,摆开两手拦住王朝仪:“大叔,井台那边日军满满的,快向别处跑!”边说边往回拉王朝仪。这时听见敌人喊:捉活的,这回他怎么也跑不了啦!
王朝仪心里一动:捉活的,他们就不会轻易打死我,兴许还有跑出去的希望!实在不行,就找个较深的夹道,等日军汉奸来捉我时,打死他几个垫背!
王朝仪退回去,进入路北的一个院子,东山头的敌人喊道:他进去了,快去抓!接着,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叫道:“王朝仪交枪吧!这次你跑不了啦!”
王朝仪听出这是一个叛徒,难怪这次日军四面包围了村子,显然是被叛徒出卖了。
王朝仪急得在院子打转,院子主人躲在屋子说:“我们有个山药窖,你藏下去吧!”王朝仪本能地摆摆手,谢过主人,翻过后墙,进入另一个院。这院子也没有夹道,王朝仪又向里走,再进入另一家。这家北边没有正房,只有一个1米多高的矮墙,上面栽有枣刺,墙外就是村外。离柏裕寺沟口不远。王朝仪原想敌人四面包围,北边的柏裕寺沟口肯定也有重兵把守,所以没想到向北突围,现在他已是无路可逃,只有向北拼死一搏了!
【王朝仪用的二号盒子枪】
他用力一跃,跳过枣刺墙,两脚一落地,对面就打来2枪,原来墙外有2个日军岗哨。这两枪,日军瞄准仓促,一发子弹穿过王朝仪的右胳肢窝,把肋下棉衣穿了两个眼,另一发打空了。王朝仪起身站稳脚步,抬手两枪,击中正在50米外拉栓推弹上膛的日军头部,栓动步枪的近战火力,到底比不上半自动手枪的连发优势。王朝仪枪打完,刚一猫腰准备跑。
这时,从东面打来几枪,子弹呼呼地从王朝仪头上飞过,打得墙上的渣土溅在王朝仪头上、脖子里。王朝仪判断,这一定是柏裕寺沟口石桥上的伏兵看到他出了村子,开枪阻拦。
王朝仪没了退路,只有向前猛冲。他边跑边向石桥方向开枪,尽管是概略射击,子弹飞向敌人,却也迫使敌人低头。8颗子弹打完,正好前面有个34米高的土坎,王朝仪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趴在地上快速给枪里压满子弹,猛然站起来,一边向桥头连射,一边向柏裕寺沟口冲。
桥上的敌人大约一个班,冒出头乱枪齐发。由于王朝仪“S”型奔跑,子弹嗖嗖从身边穿过。石桥距柏裕寺沟口还有50多米的距离,眼看王朝仪就跑进沟里,一挺歪把子机枪扫来,王朝仪被压在地上。桥上的日军汉奸端枪起身,想冲过来。
【日军作战资料照】
王朝仪在石头后面,又给枪里压满了子弹,这一梭子都是炸子,平时哪里舍得用?他露头看了一下,马上缩了回去,机枪立刻扫了过来。他待机枪一停,猛然起身,一举手,“啪、啪”两枪,把日军两个机枪手头打爆了。
日军刚扣机枪扳机,头就栽下去,机枪“哒哒”两声,子弹朝上飞了。机枪一停,站起来的日军汉奸一下都趴在地上。王朝仪疾步向沟里飞奔,不一会儿跑进沟里。他生怕敌人追来,咬着牙拼命跑,仗着地形熟悉,从合围中,突了出去。到了安全处,感到胸部发热,忍不住吐了一口,没想到吐的是血。
王朝仪感到累得不行,躲进一个小山洞里躺下歇息了。到中午,休息差不多了,才起身返回黄岭西村。
确认日军已离开,他进村把藏在柴禾垛里的文件拿走。他想到日军这次出动了数百人来抓他,如果不把柏裕寺沟口的伏兵放在距沟口五六十米的石桥上,而是堵住沟口,那他就插翅难逃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