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感 | 当我们也为人父母

 枚庸 2022-01-11

当我们也为人父母


◆ 枚 庸
 
    大年初六,春节假期进入尾声。
    父母一早带着女儿呵呵,出发回小城。傍晚接到消息,高速几起车祸,多个堵点,路上花费八个多小时,才安全抵达。
五十七八的父亲,精力和眼神远不如从前,对他而言,实在是有些辛苦。说来愧疚,女儿出生之后,特别是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以来,自己走不开,假期大多是父母来回奔波。
可随着父母年纪增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么折腾也真正算是一种负担。问题是,我们都很无奈,工作关系必须考虑,夫人在医院,更是不论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
有时候感觉,我们做儿女是不孝顺的,其实做父母也是不够格。女儿马上三周岁,陪伴在她身边的日子极其有限,大部分时间都是父母带着,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而我们,更多的像是她生命中的过客,偶尔拿出仅有的空闲时光,陪着女儿玩耍、逗闹。吃喝拉撒睡等具体的生活问题,全都交予了父母操心,我们完全就是个甩手掌柜。
 
他们启程后,我独坐在沙发上,看着女儿刚刚玩过的毛绒娃娃,热闹了几天的小家,顿时安静下来,心里有些空落落。
我忽然有些感慨,曾经父母是怎样把我们带大,克服了多少困难,放弃了多少梦想。而此刻,我们把抚养女儿的责任又递给了他们,跟所谓的“啃老族”有什么区别?
春节档里有部影片很火,《你好,李焕英》。看过的人都说,“虽然很好笑,但是很好哭”。贾玲用一部电影,表达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更是在弥补着心里的遗憾。
此前曾看过贾玲某节目上的一个小品,大概讲的也是这个故事,当时她就说,直到长大才明白,“她是妈妈,也是她自己,但她成为了母亲,就选择放弃了做自己”。
母亲的意外离世,让贾玲留下了许多遗憾。正是父母的倾情付出,才会在他们离世时,留给儿女最深的牵挂。
我想起前年底,外公离世前病重,母亲接到电话时的哭诉,“如果见不到最后一面,我将遗憾一辈子!”那种撕心裂肺,我也许不完全能懂,但也感同身受。
所以很多人在看过电影后,都有过深深的思考,也许每个人心底都有个弥补不了的遗憾。其实,也回到一个很早就明白的道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如果足够优秀,就算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记得当初的一点成绩、一点成长,父母会向别人诉说,我天真的以为,那是一种虚荣的满足,或是一份炫耀。
那天的某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都快34周岁了。比起当初的父亲来说,目前的处境,能给父母和孩子的,根本算不上什么吧。其实,父母不是虚荣和炫耀,只是单纯的高兴。
他的所有期盼,不是你有多么优秀,而是你过得好不好。正如那句话说的,“所有人都关注你飞得高不高,只有他们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父母现在告诫我的,都是身体最重要。
我跟妻子说,父亲跟我这般年纪的时候,他们已经养我到十一岁了。女儿现在快三岁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未真正养过她一天。相比父母所付出的,我们做的太少太少。
所以,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自己所谓的前途和理想,到底算不算是一种借口,一个不愿为女儿而放弃的理由。亦或者说,即使获得了某些名利,真的就是幸福的全部?
答案当然是纠结的,谁都不好说,什么究竟是对或错。从小城到省城的打拼,从来没有想象中容易。而那些活在北上广深的人们,似乎就比我更加的难以选择,没有真正的十全十美。
 
我们竭尽全力,想表达对父母的情意,却总是在他们更深更厚、更真更切的感情面前,被击得一败涂地。
春节前,我和妻子商量,给双方父母都包个大红包。一则是平日对他们关心太少,弥补下内心的亏欠。二则是他们给我们付出太多,贴补下生活的投入。没想到,却未送出去。
岳父母都在农村,靠做点零碎散工挣点微薄收入,存个几万块钱估计得用好几年。这次春节假期回去,得知我们想买第二套房,他们还是想着能不能支持我们一点。
尽管我们拒绝,但是在回昌前的早晨,岳母偷偷往妻子包里藏了个红包,被妻子发现,又悄悄放回屋里去。结果,后来两人还发生一场拉锯战,最终我们妥协了。
打着给女儿呵呵压岁钱的幌子,不仅把我们给的钱原数奉还了,甚至还添了些数额。于我们而言,也许算不上大数目,可是他们真的要存下这些,也不知要多少日子。
女儿放在小城生活,从小到大基本都是父母在供养。不管是奶粉钱、伙食费,幼儿园学费,哪一项都不算是小数目,女儿还经常闹玩具,父亲隔三差五就给买一个。
我们给的红包,他们表面是收了。甚至我还跟母亲说,你千万别跟岳母一样,到时又还回来,她口头说不会。可是今天早晨送他们上车,母亲说,我把红包放在柜子的抽屉里了。
想想很可怜,对于父母的爱,我们只能用钱表达。但我们忘了,在真正的爱与亲情面前,金钱是显得多么苍白无力。然而除去能给点金钱,我们还有什么,能够给予呢?
 
爷爷奶奶年届九十,外婆也八十的年纪,身体越来越不好,父母现在最大的事,就是照顾好他们,不敢轻易离开小城。妻子奶奶也是快九十,岳父母时刻都守在身边。
想起大学刚毕业时,父亲跟我说,你都参加工作了,我忽然感觉自己真的老了。可那也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如今我都奔三十五岁了,父亲岂不是更觉得老了?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有那么一天,父母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我能否做到像他们一样,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他们病床前服侍,为他们端茶倒水、喂药送饭?
答案是不确定的,也许那一天,我们依然会跟现在的借口,有工作缠身、有公务在手。当真是这样的话,活得其实很失败,连至亲的人都顾不了,还能指望有什么大业大志?
但世事有时就是这么现实,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面对双方四个老人,抽开身来,似乎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放弃在外奔波数十载的努力,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突然想到《论语》里的句子,“父母在,不远游”。这一刻,我真的羡慕起那些留在小城工作的人们,若不是身在外地,应该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如此为难,这般焦灼。
 
所幸的是,父母现在身体尚可,把我养大、成家、立业,还能帮我抚养下一代。这是我今生最深的福气、最好的运气,也是我一路前行,最足的勇气和最有力的依靠。
同样,这也成为我最大的遗憾。为人儿女时,我们被呵护、被哺育、被教导,我们以为,长大后就真正懂父母了。可当我们也为人父母,我们却依然在索取、在依靠、在得到。
即便成了父母,我们也远远不如自己的父母。我们能给予他们的爱,远不及他们赋予我们的深重。
这或许是每一个活在城市里的外乡人,最现实的无奈。
只希望在未来的日子,我们能够尽一切可能。
给父母多一点温暖,少一些刺与伤。

岳父母、我父母和我们一家三口 

2021年2月17日

写在大年初六夜里的胡言乱语

END

【关注此文的人还在读】

新春快乐!

随感 | 年味渐淡

记录 | 在春天里想着御寒

随感 | 没有真正的弱者,只有弱者的逻辑

随感 | 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