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录 | 又是重阳

 枚庸 2022-01-11


◆ 枚庸
对于重阳的印象,不记得从何时记起。
最深的,是当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体会的,也只是感官印象,真正没有切身感受。只隐约知晓,每逢重阳,单位都要组织老同志开展活动,让老干部们有个归属感,表示没有将他们遗忘。
说实话,作为一个年轻人,并不太在意重阳这个节日,有时候,会象征意义地给家里长辈发个信息、表达敬意,或者赶上周末,登登高、望望远,来点仪式感。
今天又逢重阳,一早便看到江右子发的《今又重阳》,才突然想起。这时候,脑海中再次浮现出王维的诗句,一个独在异乡的漂泊者形象,从内心里升腾起来。
人到三十出头,我能更深刻体会到,所谓佳节思亲的感觉,也真切认识到,这少的一人,或许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缺位,似乎存在已不在这个世上的可能。
我时常想,古人创造如此多节日的意义,大体上是为了纪念,端午是因屈原投江而起,中秋是借了月圆相聚之意,而除夕更是编纂了一个关于“年”的故事。
重阳也是如此,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又称为“重九”,寓意丰富。
俗话说,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等习俗,如今又添加敬老爱老等内涵。
应该说,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已成为当今重阳节最重要的两大主题。寒露过后,江西秋意渐浓,但我并无登高赏秋之意。对于感恩敬老,却随着年岁增长日益情浓。
特别是家中老人渐渐孱弱,外公离世,爷爷卧床,外婆和奶奶身体也欠佳,愈发切肤感受到,当珍惜与老人共处的日子,也许只是一眨眼,就是阴阳两隔。
很难说,为什么会这么心生感慨,也许时至深秋,空气里逼近的寒气让人感伤,亦可能是人近中年,越来越清醒认识到不如从前的身体,逐渐看透生与死的归途命运。
不管怎么讲,重阳应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身在异乡的过客,总会忍不住思挂家乡的亲人,只希望万家团圆的日子,大家都能够齐齐整整。
最后,祝天下所有的老人们,健康快乐、万寿延年!
 
写于2021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
END

【关注此文的人还在读】

记录 | 秋起寒露

中秋祝福!

随感 | 惊恐晚间铃响

随感 | 选择

随感 | 猝不及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