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伟 笔名鲁石、号桴墨尚人 出生于山东单县,现居北京 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民建中央画院画家 中国水墨画院院聘画家 《中国书画》杂志社院聘画家 荣宝斋画院当代写意人物画执行导师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产业委员会专家 作品欣赏 《彝族部落》之一 69cm×69cm 灵心映照 藻彩纷披 ----王忠伟写意人物画艺术 文/崔勇波 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传统中在审美特点和形式风格等方面极具典型意义的门类。它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自古以来画家籍以此赋予情感和思想,根据感情和个性的需要选择题材的表现形式,这就使人物画从一开始便形成以较强的观念性为主的艺术表现。时下,写意人物画创作繁荣,能者甚众,然而能深领传统精华,灵活运用程式而具有独特感知和新意者寡。画家王忠伟堪称佼佼者,近年来他先后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写意人物画,诸如《消失的古兰系列》《帕米尔之鹰系列》《凉山情系列》《凉山行游记系列》《嫁绣娘系列》《阿坝行系列》等,作品主题鲜明,感情真挚,造型准确,视觉冲击力强烈,得到了业内广泛的赞誉。 《彝族部落》之二 69cm×69cm 王忠伟在绘画学习之路上转益多师,曾得到苗再新、赵建成、李乃宙、张鸿飞等当代人物画大家的的指教,使他获益匪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在研究、创作之余进行着理性而审慎的思考,苦苦寻找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突破口,他从历代大师的线条、章法等入手,一遍遍地进行技法剖析,对传统经典予以梳理和整合,并从中体味情感、秉赋、性格等与各类笔墨程式之间的内在因缘。开始了自我风格的构建和追求,反复探索多种表现手法,勇敢地突破传统的程式化的“位置经营”。王忠伟深深懂得,只有多方借鉴,并积极消化,为我所用,新的创造才有深度;经过多年的不断磨练,终于使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觅到了表现自我情感的艺术语言,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彝族部落》之三69cm×69cm 王忠伟的写意人物画作品把整体结构与人物造型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地表现自己对人物的形象与内心的感受。创作中紧紧抓住人物外型特征,用富于弹性的线条,辅以浓淡相宜的墨韵晕染,使整个画面脉胳贯通,气韵生动;在用笔上尽力强调书写性特征,线条流畅自然;同时注重强调画面的精神意蕴的贯通。他在创作观念、审美认识、趣味表达和描绘对象上,以写实为基本手法,以写意为表现形式,既善于动手,又善于动脑、动心,他以动态的、开放的心态,勇于吸纳前人所创造的成果,在不断的扬弃中,努力为传统写意人物画注入新的生机。 《彝族部落》之四69cm×69cm 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反映的产物。作为人物画家,配合时政,用画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把握时代变迁的脉搏,表现当下的现状和生活始终是王忠伟创作中的一条主线。王忠伟的艺术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作品紧随时代,贴近生活,揭示人性,追求时代精神和阳刚之美,以鲜明的形象展现时代内涵,表现出极强的艺术个性和品位。历来认为,“主题性”创作绘画具有极大的情节叙述性特点,创作难度较大,而王忠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主题性”绘画的历史价值和未来课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并将自己置身于时代这一大命题中,乐此不疲,他机敏地以意绪和情绪感染力取代情节与叙述性,从而使其“主题性”作品内涵丰富、意味深远。如其《峥嵘岁月》,刻画了三位老红军形象,与大多创作者创作革命战争题材不同的是,他在画面中精心刻画了三位老红军战士敬礼的头像,人物目光坚毅,神情庄重,通过画面很自然的将观者带回到那烽火的年代。王忠伟在选择生命主题的意绪同时,强调画面整体的浑然气息与韵致感,以表现生命主题组成部分形态的整体性和内涵的丰富。事实上,在这类作品中,他的表现重点已不再是落在对人物性格或神态的刻划和描写方面,而是更多地关注于绘画表现的形式语言本身并且赋予它更多的时代气息与特征。如作品《春暖》,塑造了我国领导人同少数民族老乡促膝谈心、唠家常的场景,画面轻松自然,主体人物形象慈祥可亲、儒雅端庄,老乡们围坐四周,幸福的笑意发自内心深处,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红了人民的脸庞,更温暖了人民的内心;该作品在构图方面突出强调人物形象,注重笔情墨韵和整体塑造,不仅人物表情生动神完意足,充满正气和激情,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和活力。 《陕北老农》 69×69cm 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中的当代性是王忠伟绘画语言探索的另外一种研究方式,中西绘画意识的融汇拓展更进一步让他在绘画本体中意趣的研究有了更宽泛的挖掘可能。王忠伟在其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对形式美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对绘画作品的平面、色彩、立体构成做了深刻细致的研究,将中国画中的点、墨、色彩及线条不仅看成是造型要素,而且还看成是重要的审美因素。王忠伟在对传统笔墨研究中认识到:中国写意人物画素以水墨见长,讲究墨分五色,但一般色彩表现较少,于是他开始尝试在既保持国画特色又图变革的两难的课题中,将色彩的表现方法大胆融入传统笔墨的情趣,将色、墨有机融合,使作品呈现出色彩斑斓、变化丰富、气氛热烈、激情充盈的视觉效果。如《集市》《嫁绣娘系列》作品,通过墨、彩、水相互晕染、渗透生成一种强烈的流动效果,画面大笔触、大色块相互碰撞、挤压,具有浓郁的装饰性,使画面呈现出浓郁厚实的质感和自然和谐之境。作品给人以自由、浪漫而丰富的艺术之美,动荡的墨块、激扬的点线、流动的色彩、饱满的气势,蕴含着力量和激情;从作品满含浓郁生活气息和涌动奔腾活力的时代精神的画作中,亦可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 《大凉子民》之一 69cm×69cm 近年来,王忠伟先后创作了大量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藏族、彝族、苗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人物形象,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精彩而生动的表现。王忠伟的这类写意人物画作品通过对地域风情的深层次挖掘,形成了个体相对独立、和谐统一的风格;有的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突出线在画面中的作用,体现中国画表现物象时以线为骨的本质特征;有的以泼墨、泼彩的交替使用来表现雄浑之中见生机的风貌;有的注重画面色度的对比,画面大胆、精心设计留白,反差对比强烈,图式宏阔而不空,让人遐想连连。如作品《凉山行游记系列》,特有的人物形象特征,坚实准确的人物造型,构图开阔,色彩饱和,加之画面中动荡的墨块、激扬的点线,将凉山少数民族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极具学术性与艺术性。 《大凉子民》之二 60cm×49cm 纵观王忠伟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在努力追求“抽象具象”之间,强调“以意造形”,注重以主观的认识来表现物象气质、神韵等的同时,尽力追求意象创造,重视用“写”来抒发胸臆,探求用形象和笔墨意趣的组合表现感受和理念,从而使作品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王忠伟的艺术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作品紧随时代,贴近生活,揭示人性,追求时代精神和阳刚之美,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时代内涵,表现出极强的艺术个性和品位。 《大凉子民》之三 69cm×69cm 近年来王忠伟的国画艺术作品成绩凸显,作品频频入展全国美展并获奖,但他从未满足过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沉下身心,继续深入挖掘,宋代陈郁有云:“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藏一话腴·论写心》),中国历代画家,所以有巨大成就者,皆能放下一切世俗的妄念焕发其“心”的本性,才能获得“静观皆自得”的灵气。面对纷繁喧嚣不断追逐的画坛,王忠伟表现出一种少有的冷静与沉着,他是一位纯粹而坚毅的画家,他用自我和本真反映这个世界,用执着与毅力面对艺术,一定意义上,王忠伟就是在坚持内心的真实——对笔墨的寄寓与超越,坚持内心审美,对丰富的笔墨艺术怀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融合于绘画意义的思考。从他近年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到他作品中那种特有的境界慢慢滋生开去,一种个性的、耐人咀嚼的个性艺术语言扑面而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忠伟的绘画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并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崔勇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凉山情》之五138cm×69cm 《云游甘南》之一 138×69cm 历年获奖入选展览: 2021年,作品《彝乡谣》在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入会资格奖并被南湖革命纪念馆永久收藏。(浙江·嘉兴美术馆) 2021年,作品《嫁绣娘》入选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奋进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广州·大湾区) 2021年,作品《记忆—长歌》在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入会资格奖。(湖北·武汉美术馆) 2019年,作品《山情羌韵》入选 时代华彩——201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江苏·江苏美术馆) 2019年,作品《山情羌韵》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区获创作奖。(山东·济南美术馆) 2019年,参加 齐风鲁韵—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推介展—山东篇。(北京·恭王府) 2017年,在山东美术馆~锐空间举办个人画展。(山东·山东美术馆) 2017年,作品《彝海结盟·之裔》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北京81美术馆) 2016年,作品《整装—枪手部落》入选翰墨青州·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入会资格奖。(中国美协·山东青州) 2016年,作品《消失的古兰》入选“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中国美协·贵州贵阳) 2016年,作品《峥嵘岁月》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北京81美术馆) 2016年作品《永不褪色的记忆》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大展。(中国美协·北京国家画院) 2016年,作品《芦笙悠悠》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内蒙古包头) 2016年,作品《回族人民的好儿子》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中国美协·辽宁大连) 2016年,作品《岜沙-赶秋》入选首届“写意-苏州”(人物篇)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江苏苏州) 2015年,作品《生死高怀兴国志---潘絜兹》在纪念潘絜兹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协·浙江金华) 2015年,作品《额济纳河畔》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协·山东泰安) 2015年,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内蒙古包头) 2015年,作品《廖静文----兰蕙人生》入选“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北京房山) 2015年,作品《午后的阳光》入选201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山东烟台) 2006年,作品《丘处机画传》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在烟台崇文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4年,作品《农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区。 作品刊登于人民日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 《云游甘南》之二 138×69cm 张望(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忠伟对人物绘画的扎实把握根植于学院派教学系统,他以西方绘画的明暗关系塑造人物的形象与动态,娴熟的绘画语言带有些许“拙”意的质朴。浓重的着色、娴熟的笔法使得人物造型厚重苍劲,在笔墨的虚实、浓淡之间体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王忠伟所表现的人物题材非常广泛,既有对单个人像的刻画,也有群像创作。无论是刻画何种身份、年龄的人物,他都能深入到特定的背景、地域和风貌中,将人物的内在特质呈现出来。正是基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心灵的关注,才能在平凡中挖掘、洞察丰富细腻的人性风采。因此,观众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总能感受到一种触及心灵的深度。 《云游甘南》之三138×69cm 王珂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忠伟是山东的一位优秀青年画家,他的作品朴实、扎实、厚重,题材广泛并富于探索精神,近几年在中国美协的主办的展览上频频亮相并获奖。五年前我便已开始关注,最近发现他又有些新的表现方式,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是一位值得期待的画家。 《凉山行》游记之四138x69cm 李连志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 王忠伟已然在中国人物绘画领域独树一帜,作为青年画家是中国水墨人物画七零后的先行者,亦是同行中的翘楚,也是为之不多的优秀人才。 《牧歌》180×97cm 《凉山情》之三138cm×69cm 《嫁绣娘》之一180×97cm 《嫁绣娘》之二180×97cm 《布拖晨市》 180cm×97cm 《拖觉印象》之一 98cm×60cm 《拖觉印象》之二 98cm×60cm 《远山的歌谣》 248cm×129cm 《记忆—长歌》248cm×129cm 《阿婆》218cm×129cm 《彝乡谣》228×200cm 《螺髻山早集》240cm×200cm 《山情羌韵》230cm×186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