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军 :“特殊教育”,本不该“特殊”——参加山东省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交流活动有感

 碎嘟嘟王建军 2022-01-11

16日上午,聆听邓猛教授报告,感触颇深。邓猛是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报告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知。

特殊教育,事关特殊学生。作为一名普通中学老师,我之前并未对特殊教育有过思考。去年,好朋友出任县特殊学校校长。我曾与之有过几次长谈,但话题也仅仅局限于先天残疾儿童的教育,并未深入。

今天,有一些想法。

特殊学生,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算“特殊”?生理残疾当然算特殊,例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情绪困扰、发育迟缓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特殊学生。但是,肢体健康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是不是也算“特殊”呢?在学校,网瘾少年越来越多,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也逐年增加,有于各种原因,一些因成绩落后被边缘化的孩子也在不断增加,他们算不算特殊呢?

如果算,那么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就应该是每一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应该是中小学校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个肢体残疾的孩子,由于特征外显,很容易被孤立为“那个”。同样,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也很容易成为“另类”。生活中,他们很难融入群体,是被割裂的。

如果不去改变,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制造“特殊学生”“问题孩子”的杀手!肢体残疾不可怕,制造残疾才是恐怖。把一个本来正常的孩子一步步推向“危急状态”,不仅扼杀了孩子的梦想,毁灭家庭的幸福,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这不是危言耸听。近几年来,跳楼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多,人们在叹息生命陨落的同时,也在质问教育。

现在谈“特殊教育”,其实本不该有“特殊教育”。因为,教育是为人服务的,是为生命成长、自由发展服务。无论什么人,都该追求生命的自由,生活的更有尊严。而现在的学校教育,一味强调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空间填满了,学生只有在考试这条狭窄的道路上互拼。

生命是有尊严的。一个生活在异样眼光中的孩子感受不到平等和爱。一个生活在恐惧中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孤独。一个生活在愧疚中的孩子只会越来越有挫败感。他们抬不起头来,卑微的躲在角落里。

生命是独特的。在报告中,邓猛教授讲到萨拉曼卡宣言。其中一点就是“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一个特点都有权利得到培养。

想明白这些问题,就不会觉得“特殊教育”多么特殊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