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古方补气养血,既舒筋,又明目

 当归与地黄 2021-04-06

麻木一症,无论浑身麻木不仁,还是头面、手足、肘背,腿脚麻木不仁,都要分虚实。


虚证麻木患肢软弱无力,实证麻木患肢疼痛肿胀。治疗上要遵循“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法则。虚证以补气血、建中焦脾胃为主。实证用祛风、散寒、化痰、活血、行气、息风等治法。虚实夹杂则综合而治。

金元名医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卷上,神效黄芪汤,是一个侧重于治虚证麻木,但实证麻木亦可用的良方。

但这个良方有两个治疗方向,

一方面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手足、肘背,或腿脚麻木不仁。

另一方面又治两眼紧急缩小,及畏光,隐涩难开,或视物无力,睛痛昏花,手不得近,或目少精光,或目中热如火。

之所以又能治眼病,其一和本方能补气养血有关,目得血则能视,气足则眼睛明亮。

其二和本方站首位的蔓荆子关系重大。

蔓荆子,苦辛微寒,活跃于肝胃,膀胱经,祛风散热燥湿,清肝降火之功上下可达,多种病症皆可治。

首先,蔓荆子气薄能升,祛风、凉血、利窍,可上行凉血热阻风袭,治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等。

又草木之子,多坚实沉重,性皆下行,蔓荆子虽不甚重,降的本性却在,由此上行下达,除筋骨间寒热,风湿痹筋骨拘急挛缩,肢节屈伸不利。而筋骨拘挛常常和麻木是同胞兄弟。

神效黄芪汤组成:

蔓荆子3克 陈皮(去白)15克 人参24克 炙甘草 白芍药各30克 黄耆60克

本方所行战法,四面包围:

补气养血,疏肝气舒筋,建中焦,祛风明目

气行血行,血行则筋脉得以濡养,肌肉自然健壮,诸症悉愈。又土(脾胃)为万物之母,健脾胃即是安五脏,故以建中焦脾胃治本。气血充足上行于目,加上蔓荆子祛风凉血明目,又使本方具有了祛风明目之功。

1 补气,补内外之气的二王搭配,那是天下无敌。

黄芪固表气,人参固五脏气,让人体处于一种王者无敌的气氛中,从气势上给麻木来了个下马威。且用量少之人参固五脏气主守户内,用量大之黄芪固表气主守户外,抵挡住外邪的侵袭。

2 养血舒筋,炙甘草配等量白芍,那是被大医张仲景点名的绝代双娇。

肝藏血主筋,白芍苦酸微寒。活跃于肝脾经。既能养血敛阴,滋润筋脉,又可柔肝养血止痛。

灸过的甘草,性味甘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以至坚筋骨,长肌肉,除疼痛麻木。

二味相配,补阴血亏虚,治肝脾失调,除筋脉拘挛引起疼痛麻木。而蔓荆子的除筋骨间寒热与湿气之功,可助上二味养血舒筋更得力。

3  建中焦,陈皮炙甘草理气健脾,白芍助运脾气。

陈皮苦辛温。活跃于肺脾经。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湿健运会影响到肺的肃降,导致下游交通堵塞,血食痰涎凝结成肿块。肺病日久,又可影响到脾,导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陈皮这个辛能行气,温能益气,苦能燥湿与泄下的大将,能破肿降气,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凡脾肺气滞,痰湿内阻诸证皆可用。

同时,脾胃所主的运化,是需要血行来推动的。炙甘草健脾益气润肺,益心行血白芍不仅养肝血,还柔肝止痛,二味共助陈皮健中焦,通利气机更得力。


气机通利,人参黄芪便可以安安心心补身体,不怕补得身体受不了引起滞阻。

4  祛风明目,除了蔓荆子,白芍也可助力。

盖起房屋的每一片瓦都是重要的。白芍这片瓦,和蔓荆子一样,既可在治眼病方面出谋划策,又可在麻木疼痛方面表现。

方下有载,如眼缩急,去芍药。如麻木严重,加芍药30克。

白芍能补血养阴,治血虚所致的头晕眼花,但眼缩急为眼球偏斜、眼球运动障碍和并发症等,视物不甚昏花,只觉怕光隐涩。故如此症明显,可去掉。但由于其在舒筋养血方面表现甚佳,故若麻木严重,反而要增加用量。

本方整体性温。

制法服法:

打成细末,每次用15克煎水,去渣,临睡时趁热服。

眼缩急者,忌酒、醋、面、大料、葱、韭、蒜辛物。

一个了解:麻木之症,相类于西医的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营养障碍疾病(如脚气病等)、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以及其他疾病(如急慢性感染、肿瘤),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炎之周围神经损害。麻木也是周围血管病变之一,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变,也常以麻木作为主症或兼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