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27封信:当我不再自我封闭时

 秦声何来 2022-01-11
20210426·000000012
本文共2245个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当我不再自我封闭时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秦声何来主播小秦朗读音频



期待进步的各位秦友:
大家好!

我是妳的朋友阅读顾问小秦,
这是我写给你的第八百二十七封信。

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写过一篇文章,叫《自我封闭是一所可怕的监狱》,我不一定全能读懂,但依然在有限的理解中深受启发。

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幸福,必然是部分取决于环境,部分取决于自身。大多数人的天性都不会以被囚禁为乐,而将自我封闭在一己之内的激情确是一所最可怕的监狱。这些激情中常见的包括恐惧、嫉妒、罪恶感、自怜和自恋。所有这些情感的指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外部世界没有真正的兴趣,只关心它会不会伤害自己、能不能满足自我。

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基于人的一生提出的核心命题,就是突破自我中心。人生价值就是在自我扩大的过程中实现的。从家庭走进学校、走进社会、组成小家……如果我们的社会兴趣也随之增加,生命的厚度就会在丰富的阅历中慢慢沉淀出来,这就是我所接收到的心灵触动,也是我对自身问题的深刻反省。于是,我自然而然就开始改变自己……


1、当我不再封闭自己时,我开始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在昨天的文章中讲道,现在的我喜欢突破和变化,我想我确实开始过上一种赋予自己激情的新生活了。

我不再把自己泡在没完没了的低效工作里,给自己一种道德式的自我感动,放松下来反而能在鲜活的社会里观察到有趣的人性。我尝试着独自开车去熟悉的环境、陌生的环境、甚至是拥堵的商圈以及可怕的高速路,每一次突破都让我体会到勇气和智慧的力量,原来把方向盘放在自己手里是如此的专注和踏实。我还会主动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吃自己亲手煮的火锅,会购买一些以为自己吃不惯的食材,这让我能分辨出更多的味道,就像能闻到不同的花香一样。

这些有烟火气的生活令我快乐,同时我也开始摸索着总结着,希望能将自己收获的真实感受和美好变化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2、当我不再自我封闭时,我开始聆听他人的精彩故事。

朋友,这是多美的词汇,为何以前的我从没这样的体会。特别是最近几年,过上了一种自我克制的生活,朋友就越来越少了,活动范围也越来越窄了。关键是,这几年的我以为我的自我克制是正确的高级的。

过去我会认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怎么可以跟一群不爱读书的人交往呢?现在想想,这就是一种无知可笑的自我标榜。不爱读书的朋友们或许损失了,但只读书不接触世界的我就是愚蠢的。前几天还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嘿,你最近的变化也太大了吧,我们还以为你现在是一个宁愿在家看书也不愿意出来社交的人呢!你看,这就是自我设限给他人留下的刻板印象。其实,所谓的标签不都是自我价值观在他人眼里的投射吗?

最近,我会参加朋友的邀请,就着一杯甜的、苦的、香的、美的咖啡,听一听他们聊事业上如何突破、项目上如何合作、人脉关系如何搭建,扩充信息库的同时,也能验证一下自己这几年的成长效果。我发现认知能力的威力往往在于,我们不是一个行业里的人,但我能听懂你说的商业逻辑,如果我对你说的东西感兴趣,下一次我们能碰撞和挖掘的内容就会更多一些。

读书,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懂得如何与世界相处。这个观点是无比正确的。不读书,接触世界时悟性确实差一些。只读书却不接触世界,有再高的悟性也毫无意义。希望朋友们能读点书,但我更要求自己要生活在世界之中,融入社会结交朋友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


3、当我不再自我封闭时,我开始关注世界的最新消息。

我是沧海一粟,但我若热爱这个世界,我会产生浓烈的好奇心,这会让我的意识筛子变得越来越密。既不会无感于世界的变化,任由各种信息从认知漏洞里无声无息地溜走,也不会被信息洪流席卷,关注到不懂的随大溜的贩卖焦虑的刺激欲望的信息,就马上心态失衡动作变形,不受控制地偏离轨道,甚至脱轨造成严重影响。

这个世界真是太大了,大到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大到有些地方一离开就不会再去,大到每个人都在其中创造自己的存在感,大到难有人看到你所谓的努力和艰辛。可其实人性大多是逐利的、好恶的、无情的,每个人都在关心自己能得到什么,所以你的价值起点得去思考自己能让别人得到什么,这才是别人为你鼓掌的理由。多动脑,少动情。

一切关系背后都是利益,价值不过是利益的另一个说法而已,如果硬要说一下区别,我们容易将利益理解为金钱,而忽略了可以用金钱购买的金钱以外的需求,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大多数需求都可以用金钱购买。很简单,如果你有钱或有能力,你不跟人家谈感情,人家都要想办法和你套近乎,至于你付出的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既不要怪人家不领你的情,也不要把自己包装得多高尚,说到底都是有所求而已。归根结底,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筹码都是自身价值。

有时候我在想,这个世界真是令人无奈,如此牛气潇洒的偶像马老师,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在世界的大格局上看自己,犹如蝼蚁。不要觉得自己多可怜,都是矫情。看看中国过去的历史,看看当下世界的印度,我就知道自己是一只如此幸运的蝼蚁,至少还拥有成长奋斗的时间和空间。

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能干什么干什么,大事干不了就干小事,做小事也能训练聪慧头脑。回到家里,其乐融融,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伴侣一个拥抱,给孩子一句鼓励,不必要和任何人腻歪在一起,独处时就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如此,平凡的小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打开自己,要有幸福的能力。回归自己,要有幸福的能力。这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样子。

各位秦友

明天见

阅读顾问小秦

2021.04.26

于秦读社·南书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