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52封信:关于“三通”知识框架的思考

 秦声何来 2022-01-11

秦友,你好!

见字如面。

1.今天下午听老师与小棒交流“三通”的内容有感,随笔记之以促思考。

2.“三通”者,古今互通、东西互通、文理互通,三者构建的坐标系组成了人类对世界认知的知识框架。

3.这个框架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个性化的,是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在大脑中的反映,其原点是“我”。这个框架又是动态的,随着“我”对世界认知增加而丰富。

4.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其反映的是世界的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无论源于自己,还是源于别人,都只能反映世界的一部分,当然这种反映也会存在偏差和错误,而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世界,减少认知偏差和错误。

5.知识框架的丰富,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对世界认知的实践;二是别人对世界认知的实践。个体的认知通过语言、文字、图片、书籍等信息载体记录和传播。学习就是把这种认知转化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从而更全面地认知世界。而认知世界的目的是让“我”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尽可能地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6.“三通”的顶层要素包括:时间、自然、人类(个体、社会)。而顶层要素的细化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充实了知识框架。知识框架的密度越高,认知也就越清晰,思考越缜密,判断越准确。

7.基于上述认知,我就能够清晰理解老师所说的我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的含义了。正是因为我的知识结构不完整,从而导致我面对现实问题时,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无法看透问题的实质,也就无法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8.基于上述认知,如何应用:

(1)以“我”为研究对象,从原点出发,延伸构建知识体系,充实知识框架,为我所用,解决现实问题。

(2)在学习时,对所学知识点在“三通”的定位要有自己的判断,把握其中变与不变的规律,不断细化和深化。

(3)在思考分析时,要从“三通”视角切入,全方位多角度思考。

(4)在行动时,关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9.其实,芒格所说的多元思维模型,马克思说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与老师说的“三通”都是一回事,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样而已。知道并不等于做到,实践应用才是关键。

阅读顾问小秦

2021.08.28

秦读社·着相斋

扫描二维码,欢迎各位入群神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