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心中的灵性总是在呼唤你觉醒,但为什么真正能够觉醒的人却只有少数? 2.前文《人的觉醒:明心见性》谈到,人生的深度是由心性决定。心性即是一个人的精神根基。精神根基通达之后,即是明心见性,即是觉醒。然而,何为通达?如何通达?困扰着许多人。 3.有困扰未必是坏事,至少你还能意识到存在问题。最可怕的是连困扰都没有,被低层次的欲望所困而安于现状。这里所说的安于现状是指《改变思维:人的觉醒》一文中五个“我”中的废我与小我,而这恰恰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普遍状况。
4.我曾被困于废我与小我,现在也仅仅是突破小我,向中我迈进,所以我知道觉醒之路何其困难。 5.觉醒并非一日顿悟,而是持续精进的精神成长。精神成长需要经历“无信、信条、信念、信仰和真理”的五个阶段。这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相呼应,也正好与五个“我”,即废我、小我、中我、大我和超我相匹配。 6.不可否认,人得先解决生存问题。然而,这与精神成长并不矛盾,精神成长并非坐而论道式的空想,而是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现实问题中获得提升。而物质与精神两者的相互促进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即人是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满足过程中获得成长的。 7.然而,人最可悲的地方是被物欲和低层次的精神满足所困,放弃了做人的尊严,沦为他人的精神奴隶而不自知。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称为精神空虚。其本质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师父说,这叫没有“主”。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就是“没有自我”。 8.没有自己的思想,就会被别人的思想入侵,让大脑成为他人的精神殖民地,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精神奴隶。极端的例子如传销,而其他情况更普遍,也更隐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