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惧!检视“负向思维”

 秦声何来 2022-01-11

1.今日与小棒交流,谈到我对“痛苦”理解。小棒指出我的思维缺陷。

2.他说你为什么总是把“痛苦”归根到“死亡”?我们逻辑推理是否需要达到这个深度。深度和精确度应该依据具体场景的价值来定?就像考试不会答题,人会因为紧张而感到痛苦,但也不至于联想到死亡呀!

3.我也感觉奇怪,似乎不牵扯到死亡,关于痛苦这个问题就无法触底。可否认,从最底层逻辑而言,痛苦的确是死亡的信号。毕竟,这是生命的终点,也是生命一直在避免出现的状况,而痛苦是一种信号。但是,一遇到痛苦就谈死亡好像也不对。这就像考试答题直接给出答案,但不写出证明过程一样。尽管答案是对的,但考试的目的是检验解题思路而不是为了获取答案。

4.基于上述交流,我意识到我的思维模式存在缺陷。回忆过往,面对现实问题,我过去常常会往最坏的后果方向去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沿着这个思路回忆,这种思考方式在我生命中各个阶段都存在。

5.我与师父沟通,说这是不是底线思维?师父说不是,这是负向思维。师父一针指出我的思维问题所在:恐惧

6.恐惧形成的三个原因

(1)遗传导致的天生胆小。

(2)欲望超过能力导致行动在现实中碰壁。

(3)长期被负面评价。

而后两者形成的负向闭环是形成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

7.结合自身状况分析,我的恐惧形成原因是能力不足导致我对现实状况判断不准确,行事常常出错。出错就会被批评。批评之后,内心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形成抵抗。就久而久之,不是不改错的处处碰壁,就是坚决不行动,除非逼不得以。这是的状况持续久了,能力也就没有增长起来。

8.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预设“死亡”,即最坏状况,就是给自己心理安慰。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达到最坏状况,那么无论事情结果如何,都是好结果,自己在心理上都能够承受。这是一种主观预设。

9.可是,长期这样“思维训练”的结果就是无法准确和清晰地把握客观事实,从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主观。越主观也就越难把握客观事实,也就无法准确判断事情发展变化,进一步又强化了“最坏状况”的预设,负向思维循环由此形成。

10.过往不堪回首,未来不可预期。唯有专注当下,才能感知客观真实,才能没有死亡恐惧,才能没有负向评价。而呼吸是最好的证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