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鹏 | 疫情是一场大考

 时光捡漏 2022-01-11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这两天,网络上尽是揪心的消息。

从前天的男子“求隔离”到最后一家六口被全部确诊,到昨天的怀孕八个月孕妇医院外等待两小时大出血流产,刚刚又看到一位老人因突发心绞痛得不到救助八小时后去世……。太多的关于西安疫情的类似消息充斥网络,让人不得不深思:面对疫情这场大考,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面对疫情这场大考,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应对呢?

诚然,一座1300万人口的大城市,突然因为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方方面面都需要时间调整,需要时间适应。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工程。即使是封城、封小区之后居留在家的人们,他们的心理调整和适应都不容易,何况城市这么一个庞大“机器”的方方面面呢!

自西安这轮疫情爆发以来,太多太多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不眠不休,战严寒,抢时间,一轮轮的核酸筛查,一天天的日夜坚守,在病房、在街道、在卡点、在隔离酒店、在高速路口,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几天统计的数据来看,西安已经连续三日新增控制在两位数了。西安的疫情防控正在向好发展,昨天已经开始做社会面清零的工作,未来控制住疫情、城市解封、人们的生活回归正轨也指日可待了。

但是,生命面前容不得任何疏漏,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的悲剧更让人无法坦然接受。自这轮疫情爆发以来,没有人因为感染新冠而被曝死亡,却因为疫情防控屡屡发生悲剧,这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思想,不可“一刀切”。防疫是为了生命健康,重急特殊病患的救治更是为了生命健康。如果因为防疫制度而将需要紧急救治的病人拒之门外,就违背了医院、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也就本末倒置了。无论什么时候,人民的生命健康应该都是置于第一位的,这才是一切之本源。特殊时期,普通危急患者更应该得到及时的救治,因为医生是他们最信赖的人,是他们值得托付生命的人,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医院都拒收他们,那他们该向哪里去呢?

其次,转换思维,敢于担责,灵活变通。核酸检测的规定是正确的,但也得看病人等不等得起。如果因为等待核酸检测结果而延误了病情甚至耽误了救治,那就真是让制度把人框死了。基层的防疫工作者应该敢于担责,不能因为防疫制度的原因一推了事,而是要尽自己的最大权限做到防疫和救治两不误。执法不但要有力度,而且还要有温度,要让弱者感受到关怀,更感受到爱心。

最后,多一点对话,多一点理解。防疫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应该是一体的,他们的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两者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对话的。人民群众要理解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的辛苦,他们二十四小时值守,穿着薄薄的防护服都累到汗流浃背,可能还吃不到一顿热饭,更得不到一句关切。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难免烦躁、失去耐心,我们必须要理解他们、爱护他们,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需要关爱。就像有那么一句很流行的话,“哪有什么天使,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穿上了白大褂而已”。同理,这个时候,防疫人员也要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比如吃饭、比如买菜、比如有没有生病、比如有什么诉求。如果大家都能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对话的话,那么就不会再有摩擦,更不会再有冲突。特殊困难时期,这座城市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轻松容易。我们只有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并肩战斗,才能早日战胜疫情,迎来胜利的曙光。

疫情是一场大考,每一个人都是考生,虽然各人因为身份不同、岗位各异拿到手的试卷不同,但只要我们本着初心使命,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本着救死扶伤的天职,本着战胜疫情的决心,相信我们都能交给人民、也交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愿疫情早日结束、城市迎来曙光,愿繁华重归、笑脸永驻!

END
版权归“时光捡漏”所有

作者简介

欧鹏,中学教师,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有诗歌、散文、影视评论等多篇作品发表于《陕西诗歌》《陕西广播电视报》《教师报》《宝鸡日报》《太白文艺》等报刊及《青年作家网》《时光捡漏》等网络和微信平台。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