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何频频情绪失控 作者:李广生 情绪失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忌。谁都明白这个道理,情绪一旦失控教育就会变成伤害,好心就会办成坏事,伤害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本人。无数事件说明了这一点,但依然有类似事件频频曝光,教师怎么回事,为何不长记性呢? 教师累不累?累,全社会都知道教师很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教师累在哪里。起早贪黑、无私奉献等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教师辛苦的主要表现,就像那首歌唱的: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工作固然辛苦,但都是看得见的可量化的付出,教师工作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未被看见的付出——社会学上有个名词: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是区别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的本质是个人为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而在情绪上做出的努力。教师属于高情绪劳动职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付出脑力和体力,更要付出情绪——既要调动情绪,还要组织、管理和控制情绪。这些都在教师内心世界里进行,除了自己谁也看不见摸不着,更不要说量化评估了。教师是个良心活,这里所谓的良心不仅指良知还包括情感。就拿我自己来说吧: 有次在课上,一个淘气的家伙故意捣乱,弄得我心烦意乱,真想冲过去揍他。但又一想:揍肯定不行,别说揍了,骂都不行。怎么办?如果我和他纠缠,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表现出愤怒,又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我置之不理,教学秩序会受到影响。打不行、骂不行、怒不行、不予理睬还不行,那一刻我的心里真可谓是翻江倒海,但还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几十个孩子看着你呢,你神态和表情的变化会对他们的情绪带来极大影响。因为一个孩子的问题,影响了我的情绪,因为我的情绪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这可不划算。还有就是,也许这个孩子是为了引起我重视,才故意这么做的。这样一想,我怒火消下不少,故作镇静,面对微笑,站在捣乱的那个孩子身边,“深情”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讲课。还好,他很配合,安静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我为调节和控制自己和学生的情绪所付出的劳动——压制怒火做出微笑、抑制负面情绪调动积极情绪,一点不亚于为讲课和备课所做的努力。 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于1979年提出。她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对空姐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她们的工作不仅具有生理方面的要求,而且更有情绪方面的要求:必须时刻应付乘客和她们自己的情绪问题。相比于挑剔的乘客而言,“刺头”的学生和教室里时刻可能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件,更加考验教师的情绪调控能力。所以,教师的情绪劳动更应当被看见并得到尊重。 空姐也好,售货员也好,包括律师、医生等,但凡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都需要付出情绪劳动,而且他们的情绪劳动是可以被看见的,还可以直接反映在绩效中。比如销售人员,服务态度好,销售业绩自然高。教师的情绪劳动却不容易被看见,而且与绩效的关系也不明显。如果仅从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考察教师的绩效的话,那些严厉的教师可能比和蔼的教师成绩更好——严师出高徒嘛。 教师是一群用生命工作的人,这是我推广“生命课堂”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曾因此而标榜自己是最懂教师的人。没有教师积极而充沛的情感的融入,“生命课堂”最多是个幻影。对很多职业来说,情绪是个绊脚石,影响专业判断和问题解决。但对教师来说,情绪则是不可或缺的法宝。因为坐在课堂里的学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不是学习的机器——按下开关就开始学习。教师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情绪调动和影响他们的情绪,从而产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并因而收获比知识更加珍贵的东西。这就意味着一个感情冷漠不为情绪所动的人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好老师是什么样子?是心中有爱,脸上有笑,目光中包含着喜怒哀乐各种情感,能够和孩子同悲同喜的人。 根据个人在情绪调节上努力程度的不同,情绪劳动可以分为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二者的区别在于情绪表达是否反映了真实的情绪感受。表层动作可理解为情绪的伪装而非真实的内心的表达。空姐的微笑、销售人员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表层动作。深层动作则是个人通过不断地调节认知和情感而使自己的情绪表达与规范要求保持一致,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某种情绪。在上面提到的我的经历中,我对情绪的控制便属于深层动作。 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劳动绝大部分是深层动作,因为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伪装都会被他们识破。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从中学会虚伪或真诚。喜欢乖孩子是人之常情,调皮捣蛋的孩子也要喜欢,还要发自内心的喜欢,教师正因为如此才称得上崇高。 一方面要富于情感,一方面要善于调控情绪,这是教师面对的难题,也是校园里屡屡发生冲突事件的主要原因。我绝没有为师德失范辩护的意思,但不可否认是有些在事件中言行恶劣的教师平时并不是那副样子,而是认真负责的表现。 是失德还是失控,真的需要区别。 教师的情绪劳动不能被看见且尊重话后果是严重的。教师“没脾气”了看似是好事,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激情了,恐怕就不是好事了。所谓的“佛系教师”的出现,其实是个危险信号。 压力过大是导致情绪失控的主要原因。看见并尊重教师的情绪劳动则需要为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帮助教师缓解压力,这也是优化教育生态的应有之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