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一院胸外科常浩教授成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一例伴有多种基础病的左肺下叶癌根治术。手术仅用一小时,术后第三天患者即康复出院,实现了根治肿瘤和快速康复的治疗目标。 今年60余岁的老刘,近日来自觉咳嗽,到医院检查发现左肺下叶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整,周边可见分叶及细毛刺,高度怀疑恶性,需要切除左肺下叶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 常浩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由于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血压及血糖均控制不良,1年前冠心病史行冠脉支架治疗,现需规律抗凝,手术的风险会随着创伤及手术时长而增加。胸外科主任王巨教授与常浩教授就患者病情多次会诊,为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降低手术风险,决定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来进行手术。术前经心内科,内分泌科MDT会诊,使患者的血压、血糖、心脏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后,手术如期顺利进行。 ![]() 术中,常浩教授发现患者左肺上叶及下叶的叶裂融合,导致常规通过叶裂暴露肺动脉困难,为手术增加了难度,常浩教授采用单向式的手术方式,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裸眼3D及10倍放大的效果,每一根血管,每一条神经都清晰地呈现出来,机器人8mm粗细的 3根机械臂自由灵活、无死角,更为手术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清扫淋巴结时,机器人能提供最佳的角度及视野,最后整个手术用时不足1个小时,完成肺叶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 在麻醉团队及手术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病人平稳离开手术室,术后病理显示为:腺癌,淋巴结均未转移。由于达芬奇机器人的精准辅助及清晰视野,患者创面干净无出血,术后渗出较传统微创更少,肺残面无漏气,患者恢复良好,于术后第3天顺利出院,体现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 常浩教授介绍,对于基础疾病多的高龄患者,达芬奇机器人具有创伤小、手术精细、快速的特点,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手术效果,达到了快速康复的效果。 胸外科主任王巨教授指出,对于胸外科手术,机器人手术相较于传统胸腔镜手术更有优势。在肺癌根治术方面,机器人手术术野更清晰,操作更精细,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对于食管手术,由于手术操作涉及由胸膜顶到膈肌,术野面积大,角度复杂,而机器人手术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模式使手术更加顺利,切除更彻底,尤其是经过新辅助免疫或化疗后的患者,组织间隙差,机器人比胸腔镜更易暴露和游离;在纵隔疾病的手术中,胸腔镜由于使用“杠杆”原理,使得在处理上纵隔及胸腔顶病变时空间狭小力不从心,容易造成误操作。王巨教授强调,机器人手臂腕关节灵活使操作方便,可彻底清除膈神经旁的脂肪组织,上腔静脉和左右无名静脉的暴露更加安全和清晰,在处理两胸腺上角时显得更方便、准确,对于位置较高的纵隔肿瘤优势尤其明显。 ![]() 常浩教授介绍,加速康复外科是指在围手术期实施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患者的应激及并发症,减少生理及心理创伤和应激,降低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因较传统胸腔镜微创手术拥有更高清的3D视野及灵活度,切口更小,解剖层次更清楚,游离更精细,清扫淋巴结更彻底,渗出更少,且机器人能滤除人手的抖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平稳性,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的应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把部分胸外科手术变成日间手术,更加贯彻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根治性,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哈医大一院胸外科团队致力于微创机器人技术的精细化及流程化,成功完成多例机器人下肺及纵隔手术,标志着哈医大一院胸外科微创手术迈入更高的服务水平,将国际高端先进技术、设备转化为替龙江人民解除病患的利器。 (孙天浩 徐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