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一个捡破烂的老头,痴迷书法半辈子,曾经七个字卖了1500多万!在2016年的时候,杭州西泠印社的...

 流形sbz 2022-01-11
安徽一个捡破烂的老头,痴迷书法半辈子,曾经七个字卖了1500多万!

在2016年的时候,杭州西泠印社的一场名为“西泠印社首届文人匾专场”的拍卖会上,有一件七个字的作品,经过多伦的竞拍,最终拍出了1552.5万元的天价。
这幅字的内容是“是清风明月之庐”,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邓石如。
邓石如年少孤品,以拾荒为生,他的这种“拾荒”的习惯,到了他晚年依旧保留者,所以撑起为拾荒老人,少年时候的他到了10岁的时候,便辍学在家,因为家贫不能够上私塾,所以以做小生意,摆地摊为生。
他也因为祖父与父亲,他自幼便痴迷于书法、金石之学,一有闲暇便写字刻印,久而久之,他的书法之名,便已经蜚声乡里,但从书法的意义上而言,彼时的邓石如也尚在门外徘徊。
再一次偶然的际遇当中,他遇到了他人生当中的贵人,这个就是梁巘。梁巘见其天资卓越、对于书法有着过人的执着,于是推荐他到江南梅谬家学习。彼时的梅谬家所藏甚富,从秦汉以来的碑版到名家法帖真迹,几乎无所不有,他在梅谬家一呆就是八年,八年间,他将历代书法碑帖学了个遍,自此之后,其书法已入化境。
当时的书坛,有两个重要人物,也是“清四家”其二,一个是刘墉,一个翁方纲,当这两个人见到了邓石如的字之后,刘墉感叹:千百年来无此作矣。意思是1000年以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字,而翁方纲则赞叹他说:“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邓石如的书法水平也足以堪称是一位震古烁今的书法大师,也是因为在他的引领之后,清代的碑学才逐渐兴起。
沙孟海先生曾经细数300年来的书法家:
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邓石如最精擅篆书和隶书,尤其是他的隶书,堪与两汉媲美,对于当代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有两种书体最适合入门,一种是唐楷,一种便是隶书,而隶书要以墨迹本为重,两汉的隶书固然极好,但没有墨迹本。
而清代的隶书则卓然于历代之上,尤其是邓石如更加出类拔萃,他传世有一件隶书写就的《少学琴书册》,此作乃是清末民国以来世人学习隶书的绝佳范本。
这件《少学琴书册》乃是清朝隶书墨迹本当中的极品,从中我们能够窥见隶书真正的用笔状态与结字气韵,从中你能够学到根正苗红的隶书用笔手法,在此基础上再去上追汉魏,旁涉诸体,便能够游刃有余了。
而今,我们将邓石如这件清代最著名的隶书范本《少学琴书册》原作进行超高清的1:1复刻,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以供大家学习临摹。
欲购此邓石如《少学琴书册》,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