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为何短命?

 新用户41877496 2022-01-11

王阳明,1472年生,1529年逝,享年57岁。正是天命耳顺之际,比他七十岁的爹少活十多年,比他百岁祖母少活四十年,算得上短命。

王阳明是天生圣人,带着使命来的。为“心学”而生,因“心学”而死。

也可以这样说,前半生悟“良知”而病,后半生“致良知”而死。

“良知”觉醒前,七天七夜格竹子,风吹日晒雨淋不动身,由此种下个病根

“格物”求不得一个理,转而读书。“日则随众听课,夜则搜取诸经子史读之,多至夜分”。刻苦学习,伤身伤神,病症初现。

读完书,游走四书五经,依旧不能“物理合一”,又转求佛道。深山老林里,找和尚道士,打坐辟谷,可能还炼丹吃药。推断营养不足,损耗阳气。

之后想通了,丢开了佛道,走上仕途。被奸臣刘瑾摆了一道,“廷杖四十,既绝复苏。”又关在阴暗潮湿的诏狱,长达半年。从此苟延残喘,不再硬朗。

打完屁股,就开启漫长贬谪之路,直到贵州龙场。这一路颠沛,王阳明没倒,照顾他的仆人倒下了,因此反过来他照顾人。而且蛮荒之地,没房子没床,王阳明也不计较,索性住进阴冷潮湿的山洞。想想,这种地方,不可能有益于身心健康。

龙场悟道,刘瑾倒台,王阳明走出大山,回到朝廷怀抱。“致良知”的时刻到了,他的死期也跟着来临。身体依旧是孱弱的身体,但是“致良知”的信念,让他坚定又勇敢!。

四十五岁,在赣闽粤三省连绵几千里地打土匪,打了两年多。又恰好遇到宁王叛乱,一个月摆平斗争,再花一两年收拾战后的烂摊子。他的身体,就在这南方闷热潮湿地带里、奔波忙碌中渐渐消耗。

五十五岁,朝廷还叫去广西打土匪。自知可能一去不回,但为了国为了民,他带着医生还是出发了。南方瘴气,使他肚泄腿软,连路都走不了。写奏折,都趴在床上。平定叛乱,返程路上,病逝江西时,全身毒肿!每次读到这,我潸然泪下。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他的一生,只为做圣人,发觉“良知”,然后“致良知”,真正的“知行合一”第一人!

王阳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同样是伟大的。先生此心光明,照耀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