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宣德青花携琴访友图杯

 永宝斋 2022-01-11

     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寻宝类的节目。在瓷器的自然老化的表现上,大家有的时候会有些的不同的看法,藏友和专家有的时候疑似现场说起了相声。你一句贼光四射,我一句比你爷都大,有说更有逗。有的时候像是技术问题,有的时候又像是哲学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提出的谷堆和秃头悖论谷堆悖论认为一颗谷粒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颗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都加一颗谷粒,而每增加的一颗又都不能形成谷堆,那么怎么形成谷堆呢?;秃顶悖论认为:掉一根头发不能成为一个秃顶,再掉一根也不能成为秃顶,那么如果每次掉一根,而掉的每根又不能形成一个秃顶,那么何以形成秃顶呢

     这其实是个量变到质变的问题,因为谁都不会真的把一粒粒谷粒堆成谷堆,更不会有人把一根根头发真的薅下来变成秃子。

明宣德青花携琴访友图杯    永宝斋藏

      举例说明,我的这个明宣德青花携琴访友图杯,其表面有很多像“雪花”一样的斑点。这些斑点是由于年代久远,尘埃的沁入,导致器面形成如流星雨到访过的月球表面。这也可以说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也正是分子运动导致光线折射出现了一种温润如玉的效果。时间的长短不同,温润度也会有区别。

明宣德青花携琴访友图杯    永宝斋藏

      这种效果是做旧无法达到的,因为做旧产生的斑点,会破坏器面,也就不可能产生很润的感觉。二者不可得兼。

明宣德青花琴棋书画图高足碗(赏画)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琴棋书画图高足碗,有一组为赏画一景:绘有侍女悬画,其对向主人物则正端坐赏画。

明宣德青花携琴访友图杯    永宝斋藏

     不同的是我的青花杯上绘的是高士和童子在赏画。

明 · 戴进 《春山积翠图》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自伯牙遇见子期,正如高山与流水,“携琴”图式一经出世,便广泛用于绘画、陶瓷和漆器之上,自古至今一直备受追捧,也不断地被赋予着新的含义,使其更符合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和人格追求。

明宣德青花携琴访友图杯    永宝斋藏

     古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鼓琴也是提升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式,携琴访友更是自我修养的一种升华。

明宣德青花夜漫清游图碗   台北故宫藏

明宣德青花携琴访友图杯  底足  永宝斋藏

     前辈说过明代器底挖足一般较深,从各方面来看,这或许是我最接近永宣青花的一次。

明宣德青花瑶台赏月图高足碗  故宫博物院藏

明 · 青花官人出行图大罐  故宫博物院藏

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人绘《十八学士图》轴之“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罐  首都博物馆藏

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罐   西安博物院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