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正经地闲话,这回说说石家庄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拓荒牛550 2022-01-11

今天推荐一篇网友行者小帆的文章,专门讲述石家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的故事。

编辑曾经记得,那是在1999年左右吧,当时在石家庄读党校进修班,几乎每次去都要到市委党校对面一条胡同里面,狠狠地吃上几次板面。牛肉基本看不到,是考验想像力的吧。最喜欢吃的是油辣椒,每次都要让老板续上三两次,虽然每次老板娘都抱以很不友好的眼神和表情。但是,他们并不像食堂大妈那样,把脸上的不友好都表现在不停抖动的打饭勺子上。还有垫底儿的黄豆芽,那叫一个好吃。

闲话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作者:行者小帆
曾几何时,国际庄盛行正宗安微牛肉板面。
这种遍布街头巷尾的地摊小吃一时在庄上大行其道,红透过半边天。
然而,有好事之徒若问起安徽老俵知否板面这一挡出处?会有大部分人表示不知所云。
为了彻底弄清此事,我特地百度一下,结果真像大白:
原来一条淮河将皖分为南北两块,南部皖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吃大米,自然不知板面是何方神圣。而淮河北方地区属黄淮海平原区,以种植小麦为天,那里的人们以食面食为主。安徽板面的诞生地是阜阳地区的太和县,也叫太和板面。只不过那个板面的浇头是羊肉汆。
改开以后,有大批安徽人挑担北上,出门打工,流散在华北,东北一带,也将板面这种风味小吃文化成功注入。只不过羊肉成本略高且属小众,因此人们后来才推出改良版:“安徽正宗牛肉板面”。
为了更深刻地了解板面,探究它的制作奥秘或精髓,我曾在一街边摊驻足,认真地观赏其制作工艺:
先将面制作成直径半寸,长八寸左右的面棒。在面棒上面撒一层淀粉,防止粘连,放在桌子上面。做好的面团要柔软顺滑。做安徽牛肉板面的时候,把面团放在桌子上面,用擀面杖把面棒擀成又宽又长的面条。左右手捏住面条的两边,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桌子案板上面。边摔,边拉,边闪。这样又长又宽又顺滑的安徽牛肉板面面就制作好了。
一口黑呼呼,挂着厚厚油泥的大锅煮着“牛肉老汤”,翻滚的肉汤水面偶见比小姆指盖还小的白色肥油粒闪现,这就算是有了牛肉。这类肉在菜市场肉贩摊见过,都是剔下来不要的边角碎料,这些是特供板面摊的。
那块面看上去挺白,擀出面条,不怕煮,捞出锅仍是全须全尾。这面条吃着劲道,爽滑,太完美了!以至于很容易让人对它的真实性浮想联翩。
在这等街边摊临幸美食,食客最好不要对环境卫生,餐具清洁等项内容有过多的在意,这些费力不多卖钱的事最好别来烦摊主,他的确忙不过来。再者说了,因为是马路边上的街摊,哪里来的水源刷碗?更不用提消毒了。摊主能给你在碗上套个塑料袋,就不错了。
头茬客人吃完了,换个塑料袋,下拨客人接着用。
热锅挑面,浇上一勺厚厚的“老汤”,有两三粒牛肉,放两根青菜,切半个卤蛋,齐活。
爱吃重口味的,桌上有几种免费的调味瓶,分别放着胡椒粉,辣椒酱,醋,蒜汁,只要你不讲究,别嫌那瓶子脏就行。
食客们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是一长条地桌,突噜突噜地吃面香。无论春夏秋冬,天天生意兴隆。
我研究过吃板面食客们的阶级成份,大多是为了多拉快跑,省时省钱的的哥或见天泡在附近麻雀馆的下岗、退休人员。
我们小区是个老旧小区,原著民都是国企下岗分流或退休人员。二十多年前,一对安徽小两口在这院里租了一套房。他们当时就是板面摊主。小两口除了一辆三轮,一个炉子,两个小饭桌,其它一无所有。
二十几年来,两口子先是靠经营板面起家,后来又跑运输,愣是在我们院里盘下两套房子,拴了四辆车:两辆轿车,一辆商务车,一辆卡车。至今女主人仍起早贪黑开着卡车出动拉脚。把老家的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都弄来一起打拚。虽然还是辛苦,但是人家丰衣足食,靠劳动挣钱,日子过得踏实。
现如今“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似乎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历害了,我的庄!
注:作者小帆长期旅居国外,不知道他这篇文章是不是在国外写的,还是在大国际庄写的,随口问了一句,莫非,大国际庄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已经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了吗?莫非,欧洲也有了牛肉板面吗?作者说,他一定打听打听,如果有,会及时回复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