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手壶”的历史趣闻

 雾霭霾 2022-01-12

图片

图片


晚明,人称“山中宰相”的陈继儒(号眉公),隐居小昆山、东佘山。他不仅好茶,而且对紫砂情有独钟,留下了一段研制“一手壶”的美谈。

所谓“一手壶”,就是一只手就能稳托、把玩、品茶,介于大壶和袖珍壶之间的小茶壶。


图片

时大彬像


明代紫砂宗师时大彬,喜仿供春作大壶。听闻隐居东佘山的陈继儒品茗喜小壶,便派徒弟去请教陈继儒,从构思的巧意,到研制的方法。回到宜兴后,时大彬师徒根据所学,精心烧出了精美的一手壶。

明代,供春紫砂壶,惠山竹炉、宣窑茶具,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竹炉烹茶,紫砂品茗,返璞归真,诗酬吟咏,历久不衰。


图片

煮茶图


陈继儒深得把玩紫砂之道,正如明代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所言,紫砂壶都要让饮茶人感受“能发茶之真色香味”为第一要义,“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壶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换句大白话,紫砂壶再怎么分类,第一要义是壶乃泡茶所用之物,造型再好看,泡不出好茶来,那还是要归为假把式。


图片


据传,时大彬为感谢陈继儒,专为他烧制了一把白泥瓜棱小壶,壶底铭文十二字“品外居士清赏,已西重九,大彬。”面对这件上乘之作,陈继儒十分喜爱。手托一手壶,细细欣赏把玩,手轻触壶体,质地细腻光滑,如同新生的婴儿,轻抚,顿生怜爱之情。

瓜棱型的造型气势饱满,奔放,自然,圆润微翘的三足底,壶嘴自然胥出,如昂头挺胸,似有拔高之意


图片


陈继儒是位懂茶之人,他在东佘山老是堂之侧设有一专门茶室,题曰“茶星至茶时,茗战者咸集,先生苦之。”题于壁上的则是“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则施茶矣!”

他邀好友二三,居茶室,焚一炉好香,点燃竹炉,汲来“洗心泉”之水,取来贵为松萝的“本山茶”。炉火熊熊,茶香阵阵,人手一壶,品茗雅赏,隐士风雅。以茶修身,一苦二静,是陈继儒清幽的隐居生活,而“煎茶非漫浪,要须人品与茶相得,”更是他的座右铭。


图片


陈继儒更是位懂紫砂之人,他深知好紫砂壶要靠心来养,需得勤拂拭,多摩挲,养壶千日方得一丝润色。邂逅一手壶,是茶与壶的对话,是人与壶的对话,是人与茶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想想,陈继儒手执一手壶,细细把玩,玲珑精巧,盈盈一手间。手轻触壶体,质地细腻光滑,如同新生的婴儿,轻抚,顿生怜爱之情。

经年累月一遍遍摩挲,温润的手泽不经意间浸润紫砂,手泽慢慢形成了油亮的包浆,经过岁月的沉淀,一手壶也成了一件老物件儿,老物件仿佛也有了灵性,更加气韵生动。款款深情凝望紫砂,这也是陈眉公爱紫砂的最高境界。


图片


陈继儒不为官,无虚誉,隐居在山林之中。一把紫砂壶,一个故事,一段情节。远离红尘的繁华,与秀丽的山水为伴,满怀紫砂情节,品茗吟诗,读书作画,下棋抚琴,玩水赏月,安然过着风雅幽静的闲赏生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