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娄多峰教授运用药对治疗风湿病经验

 安歌_ 2022-01-12


第 2050 期

图片

作者 / 王福林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科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图片

娄多峰教授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工作70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娄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逐步制定了以“虚、邪、瘀”为核心的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立虚、邪、瘀学说,创虚、邪、瘀辨证,施独特治疗法则,重调摄预防护理。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味药物的配伍形式,药对运用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笔者曾有幸随师侍诊,现将娄老运用药对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如下。

1 对药撷要

1.1 川乌配全蝎

川乌辛散温通,善于祛风邪、除寒湿、通经络、利关节、止疼痛,为临床治疗风寒湿痹之要药。《长沙药解》曰:“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全蝎辛咸,能祛风通络止痛。张寿颐言:“蝎乃毒虫,味辛。其能治风者,盖亦以善于走窜之故,则风淫可祛,而湿痹可利。”娄老认为:川乌、全蝎同用,药力倍增,有较强的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该药对对于顽固性风寒湿痹病情较重者用之颇宜。制川乌常用量为 6~9 g,全蝎常用量为3~6 g。

1.2 附子配干姜

附子辛甘大热,禀雄壮之质,走而不守,有斩关夺将之势,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之效。干姜辛而大热,纯阳之味,守而不走,有温中、回阳、通脉之力。娄老认为:2药相须配对,协同并用,可使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大为增强。陶节庵言:“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该药对常用于虚寒阴水、寒湿痹证的治疗,每与利水除湿和祛风除湿药同用,疗效亦佳。制附子常用量为6~15 g,干姜常用量为9~12 g。

1.3 麻黄配细辛

麻黄性温,味辛,质轻,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具有温散寒邪的作用。细辛辛温,性升浮,有解表散寒止痛之效,可祛内寒而温脏腑。娄老认为:2者配对,可起到协同作用,鼓动内外之阳气,以加强发汗解表、祛寒止痛的功效。该药对一般多用于寒邪在表,或始入里,或阳虚外感之恶寒发热、无汗脉沉,以及身痛头痛、一身骨节尽痛者;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治疗风湿痹痛,疗效显著。麻黄常用量为6~10 g,细辛常用量为3~6 g。

1.4 桂枝配川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