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要远离烂人

 瞎爷爷 2022-01-12

01

昨天早上我写了一篇《如何避免那些人生悲剧》,梳理了去年底今年初宣判的几个案子,从人心人性的角度谈了我的几点看法:

如何避免上述的人生悲剧?

第一,要富裕,精神上的富裕和物质上的富裕。穷凶极恶,穷是第一位的。

第二,好鞋不踩臭狗屎,要主动积极离开那些心胸气量格局小的人。要远离自私的人。

第三、要远离情绪不稳定、极端性格的人。

第四、要做好人。行善积德。靠近善的人。

第五、君子不立于危墙,用脚投票,要尽可能生活在法制完善健全的地方。

02

昨天一天又看到很多人在讨论江歌案,看到了一些有启发的看法。

在众多的看法里,我觉得和菜头写得最让我认同。

他在《愿江妈妈内心终得平复》里这样说:

我们这些旁观他人苦难的人,看完回家告诉孩子:知人知面不知心,要小心你选择自己周围的朋友。如此而已,仅此而已。可是事情又岂止于知人知面不知心?我觉得这里有一种朴素的失望存在,对人性的失望,对美德的失望,以及对他人的失望,最后竟然感到周围空旷寂寥了起来。亲密的他人本来应该是一张网兜,可以兜住在生活中不慎下落的所有你我,于是让你我避免孤苦无依,求告无门。但最终看到的不是人们在结网,而是在挥刀断线,如同斩断因果,这样的人生景象就有些让人不寒而栗。

江歌案之所以引发人们的广泛讨论,就是因为它碰触了人性深处的某些东西。

据说,江歌的妈妈们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这个官司打赢了,我就教育孩子们不要做刘鑫那样的人。如果这个官司输了,我就教育孩子们不要做江歌这样的人。

我坦率地说,我也是个自私的人,我看了这句话,我内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我不要做刘鑫这样的人,也不做江歌这样的人,我选择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这个词,过去是个好词,现在很多人提起来,都觉得是个贬义词。其实,明哲就是明智,远离烂人。

我说个我和人交往的原则,如果一个人,我第一眼,第一次见他,和他打交道,感觉不舒服,下一次,一般就没有下一次了。

我从小,我奶奶就教我一句话,好鞋不踩臭狗屎。

坦率地说,我不相信人性的善与恶。

我小时候,从小的玩伴都是自己家族的兄弟子侄,小孩子,总是会发生各种冲突,这些冲突,又不可避免地引发大人的冲突,大人们,即便是一个家族的婆媳妯娌,也还是会有嫌隙,这些嫌隙,也会暴露和引发人性深处恶的斗争。

所以,我奶奶的那句话,后来就成了我的处事信条之一。

03

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这样说:

谈到过,刘鑫这种人,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必然,而不是偶然,也就是说,即便不是江歌遇害,也会有别人受到伤害,又或者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套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落幕》里的说法就是,这世上有一种人,就是隐形的杀手,她具备假手杀人的本能,虽然刘鑫可能没有这么严重,但其实像刘鑫这种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遇到,就是极端自私并且特别擅长于利用他人来谋利的人,而且他在全过程中,都会装得非常无辜且弱小,很多人都被这类人忽悠过,你以为人家需要你保护,但其实他或她就是扮猪吃老虎,刘鑫与江歌的交往就是这样,江歌在她们的关系中扮演了保护者的角色,但刘鑫没有让江歌意识到,江在她与陈世峰之间扮演这种角色其实是很危险的,我曾看别人说过,说刘鑫其实不止一次的利用别人来挡陈世锋,比如有一次她指着另一个打工的同为留日学生的男生谎称是她的新男友,也就是说,如果当时陈世锋心血来潮,可能生命不保的,就是这位男生,而不是后来的江歌了。

在陈世锋杀害江歌当晚,她有无数次机会,让江歌免于被杀,这不过就是一个电话的事,让她不要回家即可,但她为什么不呢?因为她本能的,在遇到事情时,就想拉别人来挡枪,这对于她的成长经历来说,扮演弱者,获得好处,已经让她食髓知味了,以致于这么简单的能照顾到他人的事,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她都不肯干。

而等到江歌惨死后,她又本能的开始逃避江妈,毕竟在她的生命准则中,就没有为他人负责这个事,这才是她一再逃避,甚至在网上纠结一群人攻击江妈的动因。

所以,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就是,如果有人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能避得多远就避多远,因为这种人太可怕了,包括女性之间互相帮助当然应该,但某些女性,真的会利用所谓的姐妹情,所谓的弱者的身份,损人还利已。一个只向你索取而不付出的人,无论他是谁,都不值得你对他肝胆相照,甚至付出生命。

任何人都没有义务替你的困境解围,更没有责任承担你生命保护者的角色。将自己与同伴置于险境,屡次拒绝报警;将同伴推向施暴者,力求自保却不顾,锁门举动和证词不一,案发后对施救者家人毫无感恩却言语刺激。种种行为的不当,超越相处的边界,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有人说,刘与其家人包括所有给她站队的人,所作所为是典型的“中国人是如何对待认错和反省”的终极版本:

“对不起”(可以是数次)→“我都道歉(这么多次)了你还想怎样?”→“你烦不烦,没完没了”→“你再纠缠不休就给你好看”→“你果然该死,我弄死你!”

在这一点上,作家韩松落说得很有意思:

其实刘鑫是有机会的。假设她的烂恋情为a,事发前的行为(不把危险告诉江歌)为b,这都是有据的事实,但事发当时的细节,其实是1/2x,有一半是谜(比如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她只要,在事发后,给出和之前的行为和人格逻辑完全相反的-a,-b,-c,那么,那个x将永远成为x,谁都无法轻易下结论,也不敢抛出诛心之论。

但她的人格逻辑和行为逻辑,实在太一致了,事发后,她继续给出了和她之前行为和人格逻辑相同的abc,甚至是10a,10b,10c,而这种倍数化的行为,并不能单纯用被激怒和被网暴去解释,这时,那个x到底是什么,其实已经非常明确了。

她自证了一套行为逻辑。

两点成一线,当十个点都在一条线上的时候,那个x必然也在这条线上。谜就不再是谜了,而这个x又如此重要。

04

电影《误杀2》里有句台词,有的孩子是天使,有的孩子是恶魔。

这个世界上,有恶人,有烂人。你所能做的,就是远离这种人。

不要对人性抱有幻想。你可以做好人,但前提是保护自己不受无妄之灾。

在生命面前,没有别人的什么人,值得你去为他或者她无妄献身。

05

“悲剧第一重境界,是因为自己犯下错误而受到惩罚;第二重境界,是因为别人犯下错误而受到牵连;第三重境界,是没有人犯错误,而你却受到了伤害,这种唯美到让人哭笑不得的至高境界,也就是安提戈涅所说的“无责任者”悲剧。”——无妄之灾。

昨天看到一个算是典型的无妄之灾的案例:上海宝山,一对年轻夫妇,租住的房子,卫生间里突发浓烈的硫化氢味道,两个人瞬间死去。

至于卫生间里的马桶为什么会释放浓烈的硫化氢,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原因。他们的家人,把房子的主人告上了法庭,索赔99万元人民币。

如果能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把责任方搞清楚了,两个人的死,就不是无妄之灾。

人太渺小,造物主要想一个人死,其实就是降维打击。就像一群蚂蚁在忙碌,旁边有个小孩,走到路边,掏出小鸡鸡,冲着忙碌的蚂蚁,一泡尿。那泡尿,对人来说,就是一泡尿而已。对于蚁群,可能就是世纪洪水。

06

有人说江歌的妈妈是一位母亲的复仇。她是一位复仇天使。

我倒是从开头和菜头《愿江妈妈内心终得平复》读出来另一点意味:

所谓内心平复,其实就是放下。——如果冤仇已报,那就放下吧。因为只有放下,天使才能轻盈地飞起来。

但和菜头不敢这样说,我也不敢这样说。

善与恶,是永远相随的。永远有好人,也永远有恶人。

愿逝者安息,生者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