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鞋样儿书】◆贾立娟

 白云之边 2022-01-12

作者简介
贾立娟,山东德州人,高中教师。喜欢读书码字。

鞋样儿书
 
你见过“鞋样儿书”吗?要讲明白这书,先得从做鞋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人穿的鞋还基本都是千层底儿布鞋。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要自己做鞋。我们一家人的鞋就是母亲亲手做的。为了裁剪方便,母亲预先用纸剪了各种鞋底和鞋帮的模板,有大人的,孩子的,样式基本相同,只是大小不一。这模板就是“鞋样儿”。母亲总是把“鞋样儿”压在床垫子底下保存。偶有婶子大娘来互通有无。

大概是读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去找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偶然发现在她家的床上扔着一大本书。

那个时候课本之外的书籍在农村是稀罕东西,至少在我们村里不多见。

但是我家里有书,因为我父亲喜欢读书。不知道他通过什么渠道订阅了《人民文学》《半月谈》期刊,总之在我能识字读书的时候,家里已经积攒了不少书,放在几个大纸箱子里。但美中不足的是,书中绝大部分内容是我看不懂也不感兴趣的。

我只能挑着看,比方写动物的小说,我最喜欢。至今记得《人民文学》里有一篇描写狐狸一家生活的故事。我的印象里他们相亲相爱,狐狸爸爸勇敢无畏,狐狸妈妈足智多谋,后来好像是狐狸爸爸被猎人打伤了腿,总之我又感动又伤心……可惜作者和标题都忘记了。

《半月谈》里也有记忆深刻的地方,比如名人故事。周恩来总理应答外国记者刁钻提问,机智幽默,像新中国一共有十八块八角八分钱啦,新中国走的是上坡路,发达国家走的是下坡路啦等等。还有英国文豪萧伯纳,被人挡住去路,面对“不给傻子让路”的侮辱,一句“我正相反”四两拨千斤,轻松碾压对方。

但是像这样适合小孩的内容毕竟太少了,所以我常常只能望洋兴叹。

就在这时我发现了邻居家的那本书,一本很厚的“线装书”。珍贵的古籍?不好意思,你想多了。确实是线装书——是邻居家妈妈用粗麻线把七八本不同的杂志装缝在了一起,成了厚厚的一大本。

“这是什么书?”我把书抓在手里兴冲冲的问到。其实我已经看到了“少年文艺”四个大字。  “鞋样儿书!”邻居妈妈随口答到。“啊?!”我吃了一惊,心里有些泄气。我翻开书,映入眼帘的却是黑白色的可爱的卡通图画,还有一篇一篇的短小的故事,真是图文并茂。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趴在床边上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读了十多页,我看到书里夹着一张鞋底样的纸片,再往后翻翻,每隔几页就有一个“鞋样儿”,才突然明白“鞋样儿书”的意思,也知道了这本书对邻居妈妈的重要性。果然,当我忐忑的表达想借这本书的意思时,邻居妈妈面露难色。最后她表示,我不能带走这本书,但我可以随时去她家里去看。

我回到家去缠着爸爸也要《少年文艺》。爸爸只好去邻居家询问详情。这才得知,她家有一个在泰安上班的亲戚,这是春节来的时候带来的自己孩子看过的旧书。邻居家没人喜欢看书,所以就用来保存鞋样子。那时候没有电话,写信寄信又很麻烦,所以爸爸建议不买新书了,让我去邻居家把那本书读完。

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经常打着找小朋友玩的幌子去她家,但是去了我就扑在那本书上,把她忘记了。她也不怪我,常常自己跑街上去玩。而我常常等到妈妈来喊我吃饭才肯恋恋不舍地合上书回家去。

那本书就像一个宝盒,装满了令人惊喜的礼物。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诗歌,趣味横生的文字游戏,使我沉迷其中。不知不觉间,我在课堂上说出的某个词语让老师惊奇不已,我的作文被老师画满红色的波浪线,我变得越来越自信。我记得书里有一段关于标点符号的相声。我把它抄下来,拿到学校,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和一个要好的同学合作表演了那段相声,并且就这件事写了日记。值得一提的是钉在“鞋样儿书”里的有《童话大王》,我就是在那时读到了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的故事。——在那个没有电视的年代,“鞋样儿书”打开了我的视野,使我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

后来经济条件好转,看书不再是奢望,家里的书越来越丰富,也读了不少的名著。但几十年过去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本“鞋样儿书”!

每当给落后山区孩子捐东西的时候,我总是想,还是捐书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一本书,说不定会影响哪个孩子的一生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