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6年,一国军少将闯入地下党房间,说道:把这份情报给叶剑英

 hy01 2022-01-12

1946年的8月,正值炎热的夏季。此刻虽然是深夜,但仍然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此时,保定绥靖公署的副处长陈融生正躺在床上熟睡,由于天气太热,陈融生睡得并不安稳。朦胧之间,陈融生感觉有一个人影闪入,等他睁开眼时,一个人已经拿枪抵在了他的脑门上。

陈融生一下子睡意全无,当他看到拿枪的人是与他关系不错的谢士炎,陈融生随即放松下来,定了定神,说道:“老兄,你半夜偷偷潜入我的房间,玩得是什么游戏?是我哪里得罪谢兄了吗?”

本来已经放松的陈融生,听到谢士炎接下来的话,顿时吓得直冒冷汗。谢士炎说:“我需要陈兄帮我把一份秘密情报送给叶剑英,这份情报事关进攻张家口的作战计划,如果陈兄不帮忙,咱俩就同归于尽。”

谢士炎

得知谢士炎的真实来意,陈融生大吃一惊,但他不敢太快露出自己的底牌,于是故作镇定地说道:“谢兄,你这个玩笑可开大了,我俩同为国民党效力,你却让我向共党传递情报,你这不是害我吗?”事实上,陈融生的真实身份的确是共产党潜伏在国民党处的一名特务,因为不确定谢士炎的真实目的,说出这番话只不过是在试探谢士炎。

谢士炎知道陈融生不相信他,只能破釜沉舟,他从衣服口袋里拿出几张公文纸扔给陈融生,纸上记录的正是国民党进攻张家口的作战计划,谢士炎说道:“我知道你不相信我,但是情报里说,十天之内就要进攻张家口,事关数万人的性命,你看着办吧!”

听到谢士炎义正言辞的话语,加上平时对谢士炎的了解,陈融生知道他没有说谎。陈融生当即决定相信谢士炎,他当天晚上就联系了与自己接头的联络员徐冰,将这封秘密情报送到了叶剑英那里。

由于这份绝密情报,驻守在张家口的解放军得到上级“迅速撤离”的命令,就这样,一场血战得以避免。这次传送情报,对谢士炎和陈融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场“豪赌”,稍有差池,就会性命不保。

此时的谢士炎,虽说只有34岁,但已是国民党的一名少将,身居高位,可谓是前途无量,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向共党传递情报?而他为何又认为陈融生一定会帮他传递情报?陈融生又为何如此笃定谢士炎带来的情报是真实的?

想要了解事情的原委,我们接着往下看。

风华正茂;年少有为

谢士炎出生于湖南一个大家族里,谢家世代从军,父亲谢绍先在湖北陆军的军需部队任职,伯父谢绍安则是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谢士炎耳濡目染,立志要像父亲和伯父一样,成为一个为国家效力的军人。

1927年,年仅15岁的谢士炎就考入了国民党工程兵学校,通过刻苦努力,随后又进入陆军大学第十四期继续学习。由于成绩优异,谢士炎毕业后就被国军任命为团长,参与重要军事作战计划。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谢士炎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忍和暴虐,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国家,保护人民。当日军进攻浙江衢州时,谢士炎亲自率领一个团的兵力,与敌人浴血奋战,竟然击溃了敌人的一个旅,歼灭敌人2000余人。

经此一战,谢士炎名声大噪,被他救下的老百姓更是亲切地称他为“武状元”。与国军其他贪生怕死的将领相比,谢士炎确实有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经此一战,谢士炎很快就升职了,他被任命为少将参谋处副处长。

谢士炎的英勇壮举让他一跃成为国军当中最年轻的实力派将领,家里人也知道谢士炎当上了少将,都夸谢士炎年少有为,前途无量。但谢士炎自己却没有因此而沉迷,而是带着自己的部队南征北战,势必要将侵略的日军打出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谢士炎看着收复而来的祖国河山,内心激动不已。此时,他又被任命为武汉前进指挥所的办事处主任,主要任务是负责接收日伪部队。谢士炎接到任命后,乘飞机赶去武汉。

当他到达武汉机场时,早已等候多时的记者来采访这位国军少将。面对记者的的提问,谢士炎从容不迫,他的回答不仅饱含真情实意,而且条理清晰,让人如沐春风。当时很多家报纸都对此次采访进行了报道,标题非常醒目,说他是“风华正茂,年少有为”的时代英雄。

然而没过多久,这位大英雄就遭受到了巨大的心理打击。

历经坎坷,看清现实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我党与国民党签订了《双十协定》,这份协定象征着两党的和平共处。1946年1月,国共两党又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协议的签订好像在告诉全国人民,和平统一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蒋介石擅自撕毁协议,并向我党根据地发起进攻。老蒋要打内战、独自称大的想法昭然若揭,这对谢士炎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为何自己忠于的领导与自己渴望和平的信念背道而驰?他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

在老蒋腐败的统治下,有些国军将领明目张胆地掠夺和欺压老百姓。谢士炎看不惯,总是带头反抗,甚至不惜与其兵戎相见。谢士炎的做法引起了这些人的记恨,这些人联名诬告谢士炎,说他抢夺老百姓财物。这件事上报到了老蒋那里,老蒋并没有对这些官员“反咬一口”的做法进行斟酌和调查,因为老蒋本就对谢士炎反对内战的态度不满于心,刚好趁此机会,下令撤了谢士炎的官职,把他关进了军事监狱。

很多谢士炎的好友听说了此事,纷纷出手相助。在众多好友的奔走之下,谢士炎入狱3个月之后获得保释,得以出狱。但这一次的经历让谢士炎对国民党的统治更加心灰意冷,他深刻了解到,中国的未来不能交到这群人手里。

一本书,让两人心照不宣

出狱后的谢士炎,经过朋友的多方斡旋,在保定绥靖公署作战处任少将处长,并在这个时候结识了陈融生。

说起陈融生,他与谢士炎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陈融生出身于富贵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国摩根”大银行家陈光甫,作为最小的儿子,父亲对他既娇惯又纵容。在黄埔军校13期毕业后,经父亲几经周旋,陈融生以蒋夫人侍卫的身份前往美国。回国后,陈融生也不找工作,整天游手好闲,不是喝酒就是去赌场。父亲实在看不下去,托人给他在绥靖公署找了个体面的工作。有了工作后的陈融生,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十天有八天都不在岗位上。

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陈融生与谢士炎相遇了。两人一见面就像是认识了好久的老朋友,谢士炎很惊讶,虽然陈融生总是表现得玩世不恭,但谢士炎认为他并不像表现得那么肤浅。通过与陈融生的交谈,他认为陈融生不仅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事情的分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两人相识时间长了,陈融生会时不时地给谢士炎推荐一些书。有一次,陈融生竟然向谢士炎推荐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他像开玩笑似的对谢士炎说:“以谢兄的水平,肯定不会被这些书影响的,读一读也无妨。”

听到陈融生如此说,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彼此心照不宣。

弃暗投明;忠军报国

1946年8月,身为作战处少将处长的谢士炎,被邀请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军事会议,会议上,大家共同拟定了一项关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张家口的详细作战计划。

张家口位于华北地区,不仅是我党根据地的军事要地,而且还是军队晋察冀解放区的首要位置。作为极其重要的军事要地,这里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如果这次作战计划成功,会对我军带来重大的打击,对以后的作战计划也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谢士炎早已对国民党的统治失望透顶,他深切知道,国民党腐败黑暗的统治会让中国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此时的谢士炎内心非常坚定,他要投入中国共产党,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他想尽一切办法与我党获得联系,但他深知国民党机关戒备森严,想把这样一份绝密情报送出去,比登天还难。

这时候,他想到肯定会有一些地下组织潜伏在国民党内部,只要找到这些地下组织,就能把情报成功送出去。但国民党内部这么多人,谁是共党地下人员还真不好说,如果贸然行动,只会暴露自己,而且我党地下组织潜伏得很深,一时半会也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

谢士炎绞尽脑汁:到底怎样才能把情报安全地送到共产党人手里呢?

忽然,他的脑海里闪入了一个人的身影,这个人就是与他关系不错的陈融生。想起之前他们一起讨论《论持久战》的场景,谢士炎有极大把握,陈融生就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员。

然而,事情无绝对。万一陈融生只是在试探自己呢?谢士炎犹豫了,但是,现在情况紧急,国民党进攻张家口的作战计划已经制定,他不能再浪费时间确认陈融生的身份。

于是,一个“冒险”的计划在他心里产生了。

谢士炎趁夜深人静的时候,闯入陈融生房间,把情报告诉了他,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好在谢士炎的判断没有错,陈融生的确是我党地下工作者,他成功将这份情报送到了叶剑英手中。

接到情报的叶剑英,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当即把情报传到了中央。中央收到这样一份绝密情报,对于相信还是不相信,陷入了两难。最后,还是周恩来做出决定,把这份情报送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手里。聂荣臻收到这份情报之后,综合分析和考虑,最终选择相信情报,马上对国民党进攻张家口计划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在我军的提前防御下,数千共产党人的性命免于危难。

这件事过后,谢士炎还秘密传送了很多情报给我党地下组织。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考察,我党被谢士炎的爱国之心打动,他所作的一切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

叶剑英

1947年的一天,陈融生带着谢士炎来到一个极为隐秘的地方,谢士炎不明就里,还以为上级要给他派什么新的任务。他们来到目的地,见到一位穿着黑色长袍、戴着黑色呢帽的中年人。看到他们来了,中年人淡定地取下帽子对他们说:“我是叶剑英。”谢士炎瞬间呆住了,他一直想见却一直未能见到的叶剑英,此刻就站在自己的面前。他太激动了,拉着叶剑英的手,不停地说着自己想要加入共产党的决心。

叶剑英听着谢士炎的述说,想到他数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共产党提供情报,当即决定同意谢士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对谢士炎说:“我会亲自主持你的入党仪式,年轻人,你是祖国的未来啊!”

谢士炎结婚照

4月2日,叶剑英亲自主持了谢士炎的入党仪式。入党仪式完成后,叶剑英给谢士炎分析了当下的局势,并告诉他,做地下工作随时都可能被发现,有很大的危险性。谢士炎听了,表示他早已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为了祖国的和平和统一,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从此之后,谢士炎成为了我党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剑。在他的秘密工作下,关于国民党内部的很多情报,都被源源不断送到我党手中。其中,像胡宗南计划突袭延安、国军在全国的军事部署情况等等,这些都是在谢士炎的配合下,传到了我党手中。

为革命献身,英雄不朽

大量的情报被传送出去,时间长了,国民党内部开始有所警惕。1947年9月,国民党特务查获了我党的一处秘密电台。与此同时,几个负责电台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也被抓捕在内。其中一个人因为承受不住严刑拷打,供出了地下党组织的一些具体情况,其中就有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特工这一消息。

国民党特务负责人毛人凤将这一消息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非常愤怒。他没有想到,我党的地下工作者竟然能渗透到国民党内部如此之深。蒋介石立即下令彻查,并表示:宁愿错抓,也绝不放过一个。接到命令,国民党特务马不停蹄开始实施抓捕,很多国民党内部人员都被抓了,他们对抓捕的地下党人员严刑逼供,一些人经不住皮肉之苦,招出了120多名我们地下党的人员,其中就有谢士炎。

谢士炎被抓捕之后,国民党并没有他之前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而对他手下留情。相反,这些特务分子为了讨好蒋介石,不仅对谢士炎威逼利诱,而且将所有的酷刑都在谢士炎身上试了个遍,目的就是让他招供。然而,谢士炎不屈不挠,一个字都没有吐露。

曾经的同僚谷正文审讯谢士炎时,对他加入共产党很是不解,就问他:“你年纪轻轻,就成了国军少将,前途不可限量,为何要冒死为共产党做事?”谢士炎淡淡地回答他:“党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有好坏之分。”

说了这句话后,敌人再没从谢士炎嘴里得到任何关于我军的消息。

1948年11月,我党在辽沈战役取得全面胜利,成功歼灭国民党军47万人。面对失败,蒋介石气急败坏,下令将所有给我党提供情报的人全部处决。在他看来,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这些向共产党提供情报的人。处决人员名单中,就有谢士炎的名字。

11月19日,谢士炎被国民党残忍杀害,行刑前,他写了一首诗:

  • 华夏神州炮声隆,

  • 英雄效命为工农。

  • 生死一线咫尺外,

  • 青春原是血染红。

随后,谢士炎被拉到一片荒地,刽子手大叫一声:“死囚跪下!”然而谢士炎并没有被这样的阵仗吓倒。他昂首挺胸,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刽子手将手中的枪对着谢士炎,枪声响过,谢士炎英勇就义,彼时的他才仅仅36岁。知道谢士炎壮烈牺牲的消息后,陈融生悲痛不已。为了追忆谢士炎这位志同道合的好战友,陈融生眼含热泪写下了《荷枪探路——忆谢士炎烈士》、《一个特殊的国民党将领》等一系列文章,深切表达了对昔日战友地怀念和追思。

谢士炎被杀害没多久,我军就攻占了国民党政府首府南京。占领南京后,叶剑英立马致电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让他马上寻找一名我军的重要人员。

这位重要人员就是谢士炎,此时,叶剑英还不知道对方已经英勇就义。当我党人员在行刑人员名单上,找到谢士炎的名字时,叶剑英无限惋惜地说:“谢士炎牺牲得太早了,只要再等上个一年半载,他就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了……”

叶剑英

或许,从那天深夜闯入陈融生的房间时,谢士炎就做好了以身报国的准备。一代英雄就这样倒在了黎明之前,像谢士炎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奋勇杀敌。到了内战时期,看到国民党“倒行逆施”的行径,他们为自己身为国民党军人而感到羞耻。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选择了脱离国民党,而有的人则选择了利用自己国民党的身份,为共产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这些人的无私奉献。今天的太平盛世,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很多人因为地下工作者的身份,不能将自己的贡献公布出来,但人民不会忘记英雄,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很多年以后的今天,他们仍然熠熠闪光,照亮着前方的路。

转自万古江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