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一位90后女孩的“抗疫笔记”……

 磨砻砥砺 2022-01-12
    文=莉莉安
    疫情之前,众人皆苦。在这一刻,“长安常安”成为每个人最深沉的期待。

    我们一直在提及一个观点——西安,已是事实上的“超大城市”。在主城区,就有一千多万人、几百万个家庭和大几十万家公司。每一个人都无法躲避,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规模如此庞大的“封闭式管理”,一夜之间按下“暂停键”。

    就在这时,以“大白”成为这座城市最坚实的臂膀。这个背景下,这位90后的女孩成为了一名“大白”,走向了防疫的一线。今日,我们刊登这篇笔记……
    前奏:我们一起并肩作战

    这里,是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平凡的一千三百万分之一。

    2021年12月21日凌晨四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的平静。模糊中,我听到小丁电话的那头说——“你赶紧回单位,紧急情况,马上开会”。

    四点醒来,我也没再入睡。天刚亮就下楼,迎面走来的人告诉我“这边所有出口都出不去了”。我不死心,挨个去看,果然路口都封住了。

    我拨通小丁的电话询问,才知附近好几个小区发现确诊病例,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现在进行区域封控,所有人只进不出。

    图片

    防疫一线的“大白”◎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

    没法去上班了,我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主任闻讯后安排我居家办公,做好应急值班值守。回到家中,心里除了焦虑还是焦虑,疫情当前,却只能居家办公,一点忙也帮不上……

    我盯着值班系统,过几分钟就刷新一次,生怕错过任何信息,仿佛只有这样才觉得自己做了点事,出了点力。

    下午七点,一位同事发微信告诉我她要下沉社区了。我为她担心也为她骄傲,千言万语化成一句“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希望,下沉的同志都平安。

    图片

    接下来一周,我与几位在家值守的同事组成了“守望者”团队,轮流值守,全天在岗,收集信息,接收指令,只盼尽职。

    12月21号开始,我就没再见过单位的同事了。我知道,有些同事连夜回家收拾洗漱用品,24小时驻守单位;有些同事化身大白,下沉西咸、未央、灞桥等地支援一线。

    我见不到你,但是我知道我正与你一起并肩作战,期待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办公室再聚!

    遇见:是温暖也是希望

    12月28号看到一则视频,是熟悉的声音:“古来三秦多壮士,何惧瘟魔扰长安”

    这句话令我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此刻多希望自己也能奔赴一线,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下午,单位同事联系我上报社区信息,汇报后我和同事说“有需要我可以到社区去,碑林这边疫情挺严重的”。

    第二天一早接到单位通知,作为第二批下沉干部,立即前往居住地社区报道,顾不上吃早饭,赶忙收拾,我来到社区开始工作。

    图片

    第一天上岗,任务是做核酸检测核验员。简单学习后,来到第一个小区,持健康码市民信息核验比较简单。但许多老人和小孩信息需手动录入,不一会儿手就冻僵了。

    按照要求,每个试管里应放十个核酸拭子。但是,因天太冷我的手不听使唤,两次触碰到了退出按钮,导致两支试管中未放满拭子,我急得狠狠甩了几下手,旁边在做核酸检测的韩姐看出我的着急,安慰到“没关系,重新再拿一个试管,这不要紧”。

    听到安慰,我松了口气,接下来两个小区核酸核验过程还算顺利,做核酸的市民也都很配合。下午四点,结束了三个小区的核酸检测后,我回到社区稍作休息。

    图片

    傍晚回家,昔日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长安路寂静无声,我听见小区楼上有住户在喊“西安加油”,心里默念到“西安,你可要加油啊!”

    接下来几天,我在小区内值守,除维持核酸秩序,还当上了“送菜员”。为避免聚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和物业工作人员及几名保安师傅商量后,我们决定逐层挨家挨户送菜,两个人装车,两个人运送,两个人敲门送菜。

    B、C两座楼都是从31层送到1层,下午两点到六点,385户终于送完,又累又饿,大汗淋漓,但每送一份菜后收到的那声“谢谢”“你们辛苦了”都让我倍感欣慰。

    遇见: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最近几天,“西安孕妇因拒诊流产”等系列事件一直占据微博热搜,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话题,心痛、愤恨、责备、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从社区开始改变,1月7号早晨,社区书记联系到我们,他说“住户就诊是大事,必须要重视,但现在资源有限,需要发动群众力量组建爱心车队,接送病患就医”。

    接到这个消息,我和另一位下沉干部立刻在业主群号召大家参与,并在大家下楼做核酸时用扩音器反复播放,没多久就有四五个住户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图片
    防疫一线的“大白”◎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

    最早联系我们的一位住户,说自己做了十几次核酸都没有问题,短短几句对话里表达三次“我就是想尽点力”,但最后因车停在封控区无法开出,所以未能加入车队。我向他表示了感谢,也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感到了温暖。

    还有一位95年的小伙子,晚上十点多联系到我,他说“我和朋友都可以加入,而且以前也经常参加公益活动,认识的人比较多,如果需要的话,能帮忙再多叫些车”。

    就这样,我们的车队组建起来了,相信不久就会投入到使用当中。疫情链接陌生的你我,感谢每个伸出援手之人,正是你的善意与热心,让这场战役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图片
    防疫一线的场景◎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

    在新城区工作的好友小赵告诉我,她每天都在社区支援核酸检测——“三班倒”,轮到就上,她说能冲在一线还挺有归属感和成就感的,就是心潮澎湃的那种感觉。

    我们是研究生舍友,虽然身形瘦弱,但她总是充满干劲,像一个小太阳,给人能量与希望。

    我的“队友”小丁除日常值班外,剩下的时间都在社区执勤。他说,单位里还有一些同志抽到了流调工作组,没日没夜的打电话收集信息,常常忙到第二天四五点才能睡会儿觉。

    是啊,奋战在一线的青年人,我们都是这座城市平凡的一千三百万分之一。然而,这许多平凡的萤火聚在一起,也将燃烧起炙热的火把,融化冰雪!


    文=莉莉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