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尚宫女史 2022-01-12

1973年6月初的一天夜里,已经是深夜一点多了,周总理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预示着周总理还在不知停歇地工作着,秘书纪东看了看表,深吸一口气,敲开了周总理办公室的门,对伏案工作的周总理说:“总理,时间不早了,还有14分钟。”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深夜两点是周总理与越南党政代表团会谈的时间,此次访华是越南党政主要领导人在停战后的首次访华。

1955年越南战争爆发,六年后,美国强势介于这场战争,应越方请求,我国出动兵力、民力和物资援越抗美。

到了1973年1月27日,关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正式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美国从越南撤军,承认了越南的独立和主权,越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停战后不久,越南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黎笋和越南总理兼外交部长范文同率领越南党政代表团访华,其主要目的在于商讨中国帮助越南北方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问题,此前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1974年向越南提供无偿援助。

越南对此制定了一个估值为81亿元人民币的大计划,可谓是狮子大开口,为了尽快落实这个援助方案,越方无心等待,恨不得到中国的第一时间就赶紧就此事与周总理进行会谈商讨,也因此,周总理不得不将会谈时间安排在深夜两点。

因为这个时间点比较特殊,周总理当晚也没有时间睡觉,就一直在工作,实际上,在纪东进来提醒他的时候,他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了,即便如此,案头的工作还有堆积,他不得不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来工作,将休息的时间一再缩减。

眼看着会谈时间快到了,他将手头的工作收起来,对纪东说:“唔,你们去做准备,我刮个胡子。”说完就站了起来,或许是坐的时间太久了,或许是实在太累,他站起来的时候明显身体一晃,差点倒下去,他扶着办公桌,略一停顿然后就去卫生间刮胡子。

这是周总理的一个习惯,他在各种场合都很注意仪表,尤其是有外事活动的时候,他一般都会理理发、刮刮胡子,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接见外国领导人,这是一种尊重,同时也是向世人展现我国的礼仪。

看着周总理去了卫生间,纪东原本是要给周总理准备一些吃食的,但一看时间,好好吃一段饭是不可能了,因此他给负责招待工作的领导打了一个电话,看能不能在会谈的地方准备一些吃的,这样等周总理去到那边正好可以吃一点。

结果等纪东安排好回来后,却发现几个工作人员在客厅里走进走出,一问才知道找不到周总理了,眼看着时间快到了,周总理不可能不告而别,那能去哪里呢?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纪东心头一动,想到刚才周总理说去刮胡子了,难道周总理还在卫生间里没有出来?想到这里,他心里咯噔一声,按理说应该已经收拾好了,还没有出来,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他赶紧往卫生间的方向走去,大家也都跟上。

卫生间的门半掩着,等纪东打开,大家真的发现了周总理的身影,但那身影让人心疼的想要落泪。

只见周总理左手拿着毛巾,右手握着沾有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脸刀,就那么站在那里,倚在镜子前睡着了。

睡着的周总理整个状态都是松弛的,瘦削灰黄的脸孔上是一双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睛,眼角眉梢都是皱纹,平时刻意掩藏下去的疲态和病态在这一刻显露无遗,工作人员都习惯了永远精神奕奕的周总理,何曾见到这样的周总理?

周总理的样子猝不及防地就戳中了大家的心脏,大家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屏着气,谁也不敢出声,就想让周总理这样睡一会也是好的,他实在是太累了。

当时的周总理已经75岁,而且还是一个患癌老人,自1972年膀胱癌确诊以后,他于1973年的3月10日进行了第一次的手术,电烧手术器械烧掉了癌的病灶,手术很成功,后续只要配合复查,多休息少工作,癌症还是有痊愈的可能的。

但休息对于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别说是休息了,就是正常的作息都做不到,很多时候他每天工作的时间都超过了20个小时,白天黑夜连轴转。

这样的工作状态别说是一个75岁的患癌老人,就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都未必能承受得了,但周总理却一直是这样的工作强度。

在和越方会谈之前,周总理就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已经临近极限,属于超负荷状态,所以才能在刮胡子的时候睡着。

当大家在卫生间里发现睡着了的周总理的时候,都不忍心叫醒他,尽管倚着镜子睡觉也不会舒服,但至少也是一种休息,如果叫醒了周总理,他连这点休息也都没有了。

然而,就算是大家想让周总理多休息一会也是不可能的,周总理的脑子里就像是安装了一个发条,尽管累得睡过去了,也会很快就醒过来。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所以大家不过在卫生间门口站了一会,周总理就双肩一抖,然后睁开了双眼,看到大家站在那里,他意识上自己睡着了,赶紧收拾了一下就快步往外走,他一边走一边看手表,很是愧疚于即将迟到这个事实。

秘书也赶紧跟在周总理身后,一起朝着钓鱼台走去,等他们到达钓鱼台的时候,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已经等在那里了,看到周总理后,赶紧上前将会谈前的情况作了汇报。

接待人员也端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面条,想让周总理吃上几口,秘书还想要劝周总理再休息一下,但都被周总理拒绝了,他习惯早到,不喜欢别人等他,也不喜欢迟到。

所以他看了看手表,知道已经来不及了,就直接让工作人员给他两块咖啡糖,可以直接含在嘴里吃,既能补充能量,又能安神除烦,对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的周总理来说还是很有作用的,此次会谈很重要,必须打起精神应对。

会谈开始之后,周总理和越方谈到了柬埔寨问题、东南亚和欧洲形势等,随后开始讨论关于帮助越南北方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问题,这是此次会谈的重中之重,越方要求我国提供估值为81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这显然超出了我国所能接受的范围。

毛泽东、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自然不会应下这样一笔数额巨大的无偿援助,所以周总理的任务很重,双方都在尽力周旋,这是一场费时费脑的拉锯战,本就很是疲劳的周总理只能不停地喝茶来压下饥饿和疲惫,以保证这次谈判能够成功。

但他毕竟是一个患癌老人,之前又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小时,饥饿和疲惫很快就开始扰乱他的心绪,疲态也开始显示在脸上,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在已然快掩饰不住的情况下,他借着服务员上水的机会,对其中一个服务员小声的吩咐:“给我送条湿毛巾。”

那名服务员点了点头,下去之后很快就用托盘送进来一条湿毛巾,周总理用湿毛巾在额头和眼窝的部位反复擦拭按摩,然后放回托盘,说了声“谢谢”。

不过这条湿毛巾是用凉水浸过的,虽然能让周总理迅速提神,但却似乎没有达到周总理想要的结果,于是不到十分钟,周总理用眼神示意那名服务员上前,对她说:“要热的,热一点。”

女服务员下去之后,打开开水瓶,用开水烫了烫毛巾。为了保证毛巾的热度,她没敢放凉,直接捞出开水烫的毛巾拧一拧就放进了托盘给周总理送进去。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周总理接过热毛巾,展开之后用力按在了额头的部位,确实舒爽了不少,大脑已很是清明,他依旧是谈判桌上那个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切中要害、充满睿智的周总理。

会谈从深夜两点一直持续到了天亮,期间,两名女服务员在周总理的示意下,每隔十分钟就轮流送上开水烫过的毛巾,让周总理一直保持着充足的精力,最终,周总理在谈判桌上将越方要求的81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压到了25亿元人民币。

6月7日,周总理就我国政府1974年向越南提供无偿援助事致信毛泽东、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政治局成员:

我们从越南实际出发,告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不是一年做得到的,要用几年时间计算。故现在先定一金额为二十五亿元(包括外汇一点三亿美元在内)援助计划,然后再分类计算。

并告:该项计划已同越方商定。

毛泽东批准了修改后的援越方案,第二天,周恩来出席了关于1974年中国政府给予越南无偿经济和军事援助协定的签字仪式。

按照惯例,外宾到北京访问要安排去祖国各地看看,就1973年这一年,周总理先后四次陪同外宾去祖国各地,四月份陪同墨西哥总统去了大寨,六月份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去了延安,九月份陪同法国总统去了大同、杭州、上海等地,十月份又陪同加拿大总理去了洛阳。

那么,周总理为什么会选择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去延安呢?其实这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 其一就是告诉越方,我们对你们的国际主义援助都是我们自己省出来的,你们看看我们还处于贫穷不发达状态的西部地区,我们的钱财不是大风刮来的;
  • 其二就是越南抗美战争刚刚结束,也让他们看看我们的革命圣地,领略延安精神精神,以便更好地回去建设越南;
  • 其三则是周总理自己很想回延安看一看,全国解放之后,他一直记挂着延安,但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到延安,这次就借着陪同外宾的机会回到延安去看一看。

6月9日,周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乘坐飞机飞往延安,在机舱里,周总理一边和外宾交谈,一边倾身靠着机窗,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从高空中辨认出延安的所在。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延安对于老一辈革命家来说就是故乡般的存在,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其感情可想而知,遥想当年,延安是多少人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党中央坐镇延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从天南海北涌向延安,要在延安为民族的存亡和人民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个时候的延安,就是无数人心中信仰的象征,是延河水、黄土地、小米饭养育了革命的成功,阔别延安25年,周总理的心情如何能不激荡?

在梦里,他曾数次回到延安,沿着每一条路、踏过每一寸土地,抚摸独属于延安的温度,他记挂着延安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延安人,如今终于有机会回来了,他要多走走、多看看。

他陪同外宾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和凤凰山等革命旧址,在这些地方,他向外宾介绍了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和重庆谈判等党的重要历史,看着那一帧帧照片、一份份介绍、一个个旧居,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荡的革命岁月,回到了军民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岁月。

革命从来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业,而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革命事业,如今革命已经成功了,而那段历史、那些革命事迹不应该忘记。

所以周总理向纪念馆的领导建议,多陈列对革命有功志士的照片,多讲述他们的事迹,同时也要尊重历史,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同时,他也希望纪念馆不要突出他,他不想宣传自己。

他曾多次要求纪念馆不要开放他的旧居,这次回延安,又想到了这件事,他再次要求不要开放他的旧居,至少当时不是开放的时机,他说:“我的住处不开放是对的,除非所有的人的住处都标出来。”

尽管他不宣传自己,但对于该宣传而没有宣传的,他也要求纪念馆不要顾及太多,应该尊重历史,要让世人知道革命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

一上午的时间,周总理都在陪同外宾参观,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回到了延安交际处,在这里他宴请外宾一起吃中午饭,下午的安排则是兵分两路,外宾可以由其他人陪着到处走走,而周总理也有自己的安排,他对警卫局人员说:“延安,我已经20多年没有回来过了,这次回来,我要多看看。午饭吃了,我们就去宝塔山。”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跟随而来的警卫局局长是知道周总理的病情的,对此并不认同,他希望周总理午饭之后能休息一会,但好不容易回一次延安,时间紧,周总理怎么可能会浪费一分一秒在延安的时间呢?

他不肯休息,午饭过后他就坚持去了宝塔山,没有外宾在场,他对于延安的感情更加外露,他围着宝塔一圈圈走着,当走到一块红色木牌前,他停下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了起来,那是毛主席在建国后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周总理读完之后,又重复了其中的那句“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然后对身边人说:“战争创伤是恢复了,但是不够迅速。二十多年了,农业还没有过关。”

这是周总理最为挂心的,他希望延安人能够发扬延安的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加快发展,把延安的建设迅速搞上去,把延安人的生活都搞好。

就在周总理在宝塔山上游览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惊呼:“总理来了,总理来了。”随着这声音的响起,原本没有注意到周总理的人们也都注意到了周总理,大家奔走呼叫,很快周总理身边就围满了人。

就像周总理想念延安的人民一样,延安的人民也在想念着周总理,如今知道周总理就在延安,如何能不上前来看一看,就算是只看一眼也是好的。

但随着人群从各处汹涌而来,周总理被紧紧地包围着,为了周总理的安全,警卫人员只能拼出一条通道,让周总理上了汽车。尽管如此,周总理也不愿意和群众隔得太远,他开着车窗,伸出手和群众一个个握手,间或聊上几句。

等到回到了驻地,周总理特意停下来和群众交谈,倾听农村社员的心里话,谈论该如何发展生产,也叙一叙旧情,还特意举行了座谈会,邀请乡亲们聊天。

周总理此次回延安,是要见一见旧人的,他在纪念馆的贵宾接待室里接见了陕甘宁边区的劳动模范杨步浩,两人就像是亲人一样亲切的交谈,周总理细心询问了杨步浩的家人和生活情况,最后两人还合影留念。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周总理对于过去延安的那些邻居是有特别的感情的,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同甘共苦,其感情是很深厚的,所以此次回延安,周总理特意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打听那些邻居现在都住在那里,当他知道其中一个老邻居住的地方不远的时候,就让接待处的工作人员带他去看看。

周总理走进老邻居的窑洞,与旧友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来不及展现,就因着窑洞里的景象沉默了。窑洞里的一切无声地告诉周总理:住在这个窑洞里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苦,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

这让周总理心里很不好受,他知道延安人的生活很苦,但没想到是这样苦,他握住老人的双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周总理的到来让老人很是激动,激动到不知道该做什么、说什么,起先他有些拘谨,不敢说话,后来渐渐放开了,周总理还是那个爱民如子的周总理,所以老人也回握住周总理的双手,一再表示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他很知足,但周总理显然并不这样认为,他的眉头一直皱着,心情很是沉重。在老邻居的窑洞里,两人聊了一会,随后周总理邀请老人到他的住处去吃饭,老人一家人收拾了一下就跟着周总理到了交际处宾馆。

他们吃的主食就是当地的小米,当一碗碗小米饭端上来的时候,周总理亲切地让老人一家先吃,老人也很实诚,马上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就像是很久没有吃过这么香的米饭了。

看着一家人吃得这么开心,周总理心情稍微缓解了一下,但接下来老人的一个动作,让周总理偷偷落了泪,原来老人吃完一碗米饭之后,不敢再吃,就要了一碗白开水,将碗里的小米粒冲着喝了下去,直到碗里什么都不剩,老人才放下了碗。

就是这个动作,看得周总理瞬间就眼眶红了,他根本吃不下饭,心里难受得不行,泪水瞬间涌出。

周总理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他流泪,随即低下了头,一滴泪无声的滑落,滴在了饭桌上,晕染在白色的桌布上,很快就消失不见,他迅速平复了心情,将眼中的泪擦掉,然后开始吃饭,没有人注意到他曾偷偷落泪。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然而老人还是看到了,他本就小心翼翼地关注着周总理的一举一动,如何能错过周总理落泪?他的心里很慌很乱,他很后悔自己刚才的举动,那无疑是在用事实告诉周总理:他们过得很苦,连细粮都吃不上,否则也不会大口大口的快速吃饭,也不会吃完了还不放过碗里的任何一粒米。

想到这里,尽管肚子还没有吃饱,他也不敢继续吃了,害怕周总理看了更难受,但周总理是何等敏锐的人,他已经知道了老人的生活情况,坚持给老人添饭,看着老人吃了个饱,一顿饭下来,老人流泪满面,周总理心里也始终难受着。

吃完饭送走了老人一家,晚上的时候,周总理特意同延安地区党政负责人谈话,了解延安地区人民生活情况。

当得知延安地区群众的生活普遍很困苦的时候,周总理难过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在中央,对延安工作关照不够。”

此次谈话一直持续到深夜一点多才结束,延安地区党政负责人陆续离开,等房间里只剩下周总理之后,工作人员进来想安顿周总理休息。

但当大家走进房间的时候,发现周总理就坐在沙发上发呆,周身笼罩着低沉压抑,他对着工作人员摆了摆手,继续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没有人知道周总理在想什么,但大家都不敢去打扰他,就都退了出去。

房间再次只剩下周总理一个人,他依旧没有动,陷入沉思中,一直到了深夜三点多,他才熄了灯去睡觉。

第二天,他告别延安的群众,陪同外宾到了西安,在西安又参观了一番之后,周总理送越南党政代表团离开了中国,随后周总理并没有立刻回京,而是在西安又将延安地区的负责人叫到西安,与省委书记等省领导一起开会。

会议重点谈到了延安的农业生产,延安地委负责人一再表示:“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周总理则将责任揽过来,对大家说:“我们在中央,对延安工作关照不够,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

周总理显然在延安的那一夜就想了很多,所以他继续说:“延安地区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行不行?”

延安地委负责人看到周总理这样关心延安,充满干劲地说:“可以。”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老邻居吃饭,老人一个举动,周总理偷偷落泪

短短两个字,让周总理心情激动,他一下子站了起来,猛地伸出手来,想要和地委负责人击掌,地委负责人赶紧和周总理握手。眼睛已然湿润的周总理大声说:“五年粮食翻一番,我一定来,我一定来。只要为在世就一定来。”

随后他端起酒来和大家碰杯祝愿,尽管他患癌之后不能喝酒了,但因着这件事,周总理还是破例和大家喝了一杯,他太希望延安的发展搞上去了。

然而,他没能等来延安五年粮食翻一番,甚至没有等来三年改变延安地区的面貌。

1976年的1月8日上午,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

周总理的一生,是坚持革命的一生,是将全部生命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一生。

悼词中说:

“周恩来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周恩来同志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繁重任务。他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地、不知疲倦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谋利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