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啊,老成都

 老骆驼4753 2022-01-12

朝花夕拾,恍若隔世
青衣仙子撰文

图片
成都青年路东口

我第一次去成都,是在11岁的时候,在成都待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回来后,就假兮兮的撇了几天成都腔。
 
前些年,有个叫浪漫的情人的作者,写过一篇《性情成都》,他说: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成都的话,那就是“耍”。
 
成都是四川人的都市,也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什么东西到了成都人手里,都能耍出乐子来,耍出情趣来,而且还那么的不经意,那么的潇洒,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若无其事。就连谈恋爱都叫“耍朋友”,你能说不是真性情?
 
走在成都的街上,你会发现成都有太多好吃的东西:陈麻婆豆腐、郭汤圆、钟水饺、夫妻肺片、谭豆花、韩包子、龙抄手、宋嫂面、王胖鸭……成都的小吃,集中了川人饮食的精华,在全国各大菜系中首屈一指。你只要来过一趟成都,吃过她正宗的传统小吃,你会一辈子忘不了她特有的味道。
 
整个成都平原,群山环抱于外,溪流交织于内,无北国大野之劲风酣畅,少南国晴空之丽日鲜朗。温温和和的一片天地,滋滋润润的一方沃土,才滋生出一座华丽古朴兼具的都会,哺育出百代悠闲自得的成都人来。
 
成都人闲,自然就有了风景这边独好的龙门阵。成都人就生活在龙门阵中,犹如他们大半辈子都浸泡在浓茶中一样。他们的文化滋养、历史知识乃至人情世故、生活经验,很多都是得益于这些源远流长生动活泼风味无穷的龙门阵。
 
下面的龙门阵,就来自几十年前的成都风物,悠悠地透出岁月沧桑。你不妨开启回忆的闸门,慢慢打量,细细回想。

图片
1、40年前,不少居住在成都老城区的市民,因为家里没有卫生间,只得烧壶热水在街边洗头。

图片
2、祖祖辈辈,成都几乎每个院坝里都有一口像这样的公共水井。所有住户的生活用水就靠它,井水的特点是冬暖夏凉、无污染。

图片
3、成都顺城街,我父亲就居住在这条街上。

图片
4、青年路东口,57年我父亲失去工作后,曾在这儿摆过地摊。

图片
5、成都人民商场,位置在盐市口附近,是市内最繁华的街区。

图片
6、成都饭店,我在这儿吃过它的红烧狮子头。

图片
7、当年的老皇城城门洞

图片
8、昔日的天府广场

图片
9、文革前的金河

图片
10、70年以前的成都少城公园大门,49后更名为成都市人民公园。

图片
11、成都东门码头

图片
12、成都望江公园

图片
13、老东门大桥,桥下有个蔬菜公司。我当知青时,在这儿替东西南北四门的菜店拉过蔬菜。

图片
14、位于成都锦江上的九眼桥,初名宏济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公元1593年,清乾隆年间改建,因九孔而称今名。图中江水清浅,两岸古建连绵,古意盎然。

图片
15、成都跳伞塔,跳伞时如朵朵蘑菇绽放。

图片
16、劳动人民文化宫

图片
17、百年前的春熙路

图片
18、春熙路旁边的成都青年宫电影院。我在这儿看过英国电影《天堂里的笑声》,坐的楼箱。

图片
19、陈麻婆豆腐,麻辣是川菜的特色,有人就喜欢她的又麻又辣。

图片
20、时髦洋气的成都妹子

回顾既往,1970年代的东门大桥,有多少人还记得?如果不说它是哪儿,你认得出来吗?
 
作为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成都大大小小的公园不胜枚举。但是在70年代的成都,有一个公园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它就是成都市第一郊外公园。如今,曾经的第一郊外公园早已不复存在,它现在是川大旁边的望江楼公园,意不意外?
 
70年代的成都跳伞塔,是成都老南门外一处地标性景观。每当运动员跳伞时,附近的小学生都会跑去观看。蓝色的天幕下,降落伞像朵朵蘑菇。
 
对大人来说,上世纪70年代棋牌不准打,电影就是最流行最大众的娱乐形式了。1976年那会儿,两毛五分钱看场电影,不过往往“一票难求”,早上6点就有人在电影院门口排队买票了,不到中午近千张票就卖完了。1962年,我在下西顺城街的人民电影院,看过宽银幕的《塔曼果》,至今难忘。
 
人民电影院附近,有一条很著名的街道叫青年路,在这条并不算长的路上,热闹无分昼夜,集中着无数的商贩和那些年很潮的成都青年。我跟随我的父亲,在这条路上摆过地摊,有段时间,这种经营方式叫投机倒把。
 
除了青年路,还有当时地处盐市口的人民商场,不仅是成都的一大地标,也是好几代成都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与盐市口相隔一个街区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曾是四川省提督署衙门,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称“中山公园” 1951年扩建为成都市总工会下辖的职工业余文体活动场所,并命名为  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1970年代,我还在乡下当知青时,在文化宫的小剧场里,看过一场曲艺演出,一个口技演员把火车在铁轨上运行的声音,模拟得惟妙惟肖。
 
离提督街不远的春熙路,是著名的商业街区。老照片拍摄的是100年前的春熙路,右边的西洋建筑为基督教青年会馆,如今还保留了遗址。
 
成都东门码头,锦江上曾经船来船往。唐朝的杜甫,见过她最繁盛的景象,留下了“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些乌蓬船的影子了。百年前的成都,也有过江南水乡一般的景致。
 
70年以前成都少城公园大门的照片,让人浮想联翩。这地方最早为旗人居住的少城,形成公园后,便称它为少城公园,1950年后改名为成都市人民公园。园内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是公园的“镇园之宝”。另有鹤鸣茶社,是龚姓人家1920年代创办的,至今犹存。这公园附近的宽巷子,这些年来成了网红打卡地,我文革前后经常往来成都,听都没有听说过。
 
倒是天府广场,清朝末年就有了。后面是当时的老皇城,也就是如今的四川科技馆。
 
唐代为解决成都的饮水问题,挖了一条河穿城而过,这条河叫金河,金河上面有8座桥,其中一座桥为了纪念张仪,就命名龟化桥。由于龟化桥是用青石建成的,所以老百姓俗称青石桥。
 
这些街道的走红除了颜值高之外,离不开成都特有的茶馆文化。在成都,喊你喝茶,可能有七八种含义,谈生意,摆龙门阵,约会分手……总之,一切需要说话的运动,都可以在茶馆进行。
 
在成都,我坐过无数的茶馆,有一处茶馆最为别致。茶馆提供围棋,茶客们泡上一碗香茗,在桌上摆开棋盘,便可往来厮杀,一下便是半天。如果有高手对弈,茶馆会安排大盘讲解。这茶馆过去在春熙路北口,名曰棋园。来此园中喝茶的不是茶客,而是棋客,双方坐下,不聊天,不谈生意,只管埋头下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