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课堂|《咏鹅》文本九问

 文冠厚朴 2022-01-12

图片

花雨斋诗词课堂之

图片

      先听一下《咏鹅》歌曲!

《咏鹅》文本九问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大家从小就会背诵的一首诗,也许是你自己会背的第一首诗。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图片

《咏鹅》一诗解读: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即弯着脖子。歌,唱歌。该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一首诗中,有开篇“鹅!鹅!鹅!”的声响美;有“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有“歌”、“浮”、“拨”等字写出了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完美结合,把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图片

问题缘起:

  在公园里或动物园里,不少大人和小朋友对着湖里的白天鹅,都会念上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时不禁产生一个疑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究竟咏的是大白鹅还是白天鹅?

图片

     继而仔细阅读这首《咏鹅》,又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在公园里或动物园里,不少大人和小朋友对着湖里的白天鹅,都会念上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时不禁产生一个疑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究竟咏的是大白鹅还是白天鹅?继而仔细阅读这首《咏鹅》,又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

      0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究竟咏的是大白鹅还是白天鹅?

02为什么诗人要与“鹅”,而不是鸡或鸭?

03为什么第二句写“曲项”,而不是“曲颈”?不都是指脖子吗?

04第二句“白毛浮绿水”,为什么不是”绿水浮白毛”?

05第三句为什么说“绿水”,而不是其他的白水,蓝水?

06第四句中,“红掌拨清波”,明明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鹅的掌是“橙黄色”的,难道唐朝时的鹅跟现在的鹅有什么不同吗?

07第四句的“清波”是不是错了,如果按照上下句对仗关系,是不是应该写“青波”才对?

08鹅不在岸上溜达,跳到水里做什么?是为找小鱼小虾吃吗?

09骆宾王咏的是几只鹅?

图片

0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究竟咏的是大白鹅还是白天鹅?

图片

首先,天鹅在那个时候压根就不叫天鹅!“天鹅”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中:“拔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不过,李商隐出生在公元813年左右,比骆宾王晚了100多年。 

图片

图片

古代画家笔下的白鹅和天鹅!

图片

一看头部,大白鹅的嘴是橘红色的,头上还有个橘红色的瘤,就是俗话说的头上有个包;而白天鹅的嘴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颜色,头上没有包。

图片

二看脖子,大白鹅的脖子短一些,白天鹅的脖子稍微长一些。

图片

三看脚掌,大白鹅的脚掌是橘红色的;白天鹅的脚掌是黑色的。

好了,咱们再来看一下《咏鹅》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红掌拨清波”,红色的脚掌,是不是马上就明白啦,骆宾王咏的一定是大白鹅。

图片

友情提示:不管是白鹅还是天鹅都会咬人哦,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图片

02为什么诗人要与“鹅”,而不是鸡或鸭?

首先要了解古人为什么要养鹅?

1鹅是财富的象征:

  骆宾王笔下的“鹅”在当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知道当时唐朝时人们流行养鹅到什么地步吗?唐朝诗人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中就有“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的记载。因为养鹅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结婚的时候当做聘礼,唐朝之前聘礼基本都是用天上的大雁,可是大雁实在太难抓了,而鹅又有着“舒雁”一称,所以唐朝时期人们就用鹅来替代大雁,当做聘礼。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时候送给唐太宗一只黄金制作的鹅,就是这个意思。此外,人们养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鹅能赚钱。鹅能赚钱并非是将鹅卖掉,而是用鹅去淘金。唐朝时期黄金多沉于水里的沙中,而鹅经常游泳,吃水里淤泥青苔,它们排泄时会将这些沙子排出,人们就将这些排泄物拿去淘洗,炼出金沙,发家致富。

图片

2养鹅成就了书圣:

  传说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有许多爱鹅轶事。绍兴会稽山下有他书写的“鹅池”石碑,传说他为了山阴道人的一群鹅,甘愿书写的一卷《黄庭经》去换。后人把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敦颐)爱莲、林和靖(林逋)爱鹤并称“四爱”,认为这是文人雅士的情趣生活。王羲之养鹅,不是为了斗鹅赌博,而是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时间长了,鹅的形态都融入了书法之中,其字体的使转圆润,情如鹅颈。王羲之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要像

鹅掌拨水,才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图片

3养鹅可以看家护院:

  鹅外貌优雅,实则凶悍,它的喙和舌头都带有软刺,被它啄一下,后果很严重,因此千万别惹她。鹅还是黄鼠狼的天敌,在农村,常把它与鸡混养,用来防范黄鼠狼的偷袭。至于为什么鹅对所有生物都如此具有攻击性?答案除了极强的领地意识之外,还和它的眼球构造有关,据说在鹅的眼里,所有生物看起来都比自己小,所以天不怕地不怕。

图片

4由诗人当时的环境决定的。

写作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图片

图片

03为什么第二句写“曲项”,而不是“曲颈”?不都是指脖子吗?

古人对文字应用非常严谨,“项”和“颈”虽然现今都是指脖子,但是“项”指的脖子的后部,“颈”指的是脖子的前部。“曲项”,是指将脖子的后部向后弯曲,才有后面的“向天歌”。

  “项”是形声字;从页,工声;“页”指人头。“工”指“工程”、“工地”、“工作”、“劳工”。“工”与“页”联合起来表示“推独轮车的人把车子绳套套在脖后”。《后汉书·左雄传》中有“项背相望”,这才是对的。如果“颈背相望”就闹笑话了。

图片

而“颈”:[ jǐng ]是指脖子前的一部分。相关词组如“脖颈、瓶颈、引颈自杀、颈椎、长颈鹿”等。另外,这个“颈”还读[gěng]:我们常说的“脖颈子”“脖颈儿”则指脖子的后部。与“项”为同一个意思。曹植在《洛神赋》有:“延颈秀项,皓质呈露。”则把两个字解释得更清楚了。

图片

04第二句“白毛浮绿水”,为什么不是“绿水浮白毛”?

从诗人的视角直接观察白鹅戏水,的确是一堆白毛漂浮在绿水之上。这里要深究的是肥硕的大白鹅为什么会浮在水上不会沉下去。

图片

白鹅能够浮在水面上,有二方面原因:

一是白鹅划水时,人们只看见鹅在水面上安闲地、闲适地游动着,却不晓得它在水下的鹅掌正在拼命、奋力地划动着。这种动态的“浮”,就像我们看到一个人能站在水里,其实是这个人在水里不停的手脚并用地踩水而已。

二是鹅还有其他鸡鸭等鸟科类动物,它们的尾脂腺非常发达,它们常用喙把尾脂腺中的油脂涂在羽毛上面,来保护羽毛及增强羽毛的防水性。这样,即使羽毛沾水也不会浸湿,从而保护鹅在水面上漂浮的安全。

图片

05第三句为什么说“绿水”,而不是其他的白水,蓝水?

白鹅戏水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村庄的田洼或者家院的池塘,具有很好的自然生态。池塘所谓的绿水,有可能是周边浓密树荫的倒影,也可能是水底绿色水草的透射。

图片

另外,从现代科学认知中知道:池塘水中都会有大量绿藻产生,绿藻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净化水质,一方面还是白鹅以及塘鱼虾类的天然饵料。看来绿水还是生态的水,营养的水。

图片

图片

06第四句中,“红掌拨清波”,明明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鹅的掌是“橙黄色”的,难道唐朝时的鹅跟现在的鹅有什么不同吗?

图片

这是对红色的定义不同造成的。我们通常理解的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大红”,也叫“中国红”。但根据色彩学对红色的定义:可以分出十多种延展色(包括丹红、大红、朱红、嫣红、深红、水红、橘红等);而古人对中国传统色彩中的“粉红、妃色、品红、桃红、海棠红、石榴红、樱桃红、银红、大红、绛紫、绛红、胭脂”等等有时也用“红”统称。

图片

图片

07第四句的“清波”是不是错了,如果按照上下句对仗关系,是不是应该写“青波”才对?

诗句中“绿水”对“清波”的对仗关系总让人有些疑问,是不是应该“绿”对“青”才更确切。在百度百科追溯“青波”一词的语义时,发现“青波”除了当做地名外,同时还有当“碧波,清波”来讲。唐代诗人徐彦伯《登长城赋》:“日入青波,坚冰峩峩。” 前蜀韦庄 《听赵秀才弹琴》诗:“ 巫山夜雨弦中起, 湘水青波指下生。”因此,“青波”与“青波”应该是通用的,要不诗歌的对仗关系就不严谨了。

图片

但诗人为何要写“清波”呢?这就是诗歌呈现的美了,在色彩中“青”与“绿”是很相近的颜色,看看熟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排列就知道,如果用绿与青进行对比,并没有很鲜明的色彩差异,体现不出诗歌的画面感。而“清波”不仅有了“青”的色彩通义,又同时描绘了白鹅红掌划水搅动的产生的水波纹,一词多义,恰如“西边日出东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妙处。

图片

08鹅不在岸上溜达,跳到水里做什么?是为找小鱼小虾吃吗?

图片

错了!鹅是杂食性水禽,以食青草为主。它们喜欢在水中寻食、嬉戏。我国各地利用广阔的水域环境养鹅,并可利用鹅不吃鱼虾,以吃草为主的生活特性,在鱼塘水面放鹅,这不仅能利用鱼塘水面放养鹅群,还能增加鱼塘水中溶氧量,有利于鱼体生长。

图片

图片

09骆宾王咏的是几只鹅?

一只鹅:古代人写文普遍遵从的一个准则是:一个字是字,两个字是词,三个字可成诗,虽然先秦前咱们也有两言诗,但唐代以来却很少见。聪明的骆宾王于是在拟声词“鹅鹅”前面加了一个代表名词的“鹅”,第一个“鹅”是名词,后两个“鹅”是象声词。这样这3个“鹅”就可以理解为:一只鹅在“鹅鹅”地叫。

三只鹅:诗的开头连用了三个“鹅”,这里指的是三个名词,而不是拟声词。再说骆宾王在写此诗时是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就像曹植做《七步诗》时,时间非常有限,他不可能把河里的鹅都数过来再写入诗中。所以诗中写的是三只鹅。

一群鹅:中国汉字中有:一人为“人”;两人写在一起为“从”表示两个人;三个人字写在一起为“众”字的词汇形容。“众”,形容很多人,一群人的意思。骆宾王在这里用了三个“鹅”字,应该是指“一群鹅”的意思。还有“三”这个数词,在中国汉字里的运用中,有数量多的意思。多多少呢?一下子说不清楚。所以这个“数量多”只是一个约数。泛指大概,大约的意思。比如成语“三令五申”中的“三”就说的是再三,反复多次。

图片

九问后的思考:

1要保持一颗“好奇心”,看到诗词后要多问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要仔细观察要写的事物,找出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或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3先写最熟悉的事物(先写咏物诗),学会从观察事物的角度(从上向下、从左向右等)、色彩、动静等来描写事物。

4可以先从模仿开始,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或风格,从模仿走向成熟、成功、成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