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币圈内的这些操作,已经沦为了笑柄......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2-01-12

说实话可能会得罪人,但有时候不吐不快,每个人都想追求金钱,包括小编自己也是。但这个前提必须是合理,对得起良心,否则和那些造假诈骗的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钱币收藏越来越大众化,有好处自然也有弊端,某些圈内已经开始泛滥的“潜规则”,正在让好不容易规范化的市场又有了走歪的风险,骚操作确实能赚到钱,但信誉没了,无疑最后会沦为笑柄......

一:宋母的泛滥

文章图片1

某公司评级的“皇宋通宝母钱”

宋代有母钱吗?按照古代翻砂铸钱的工艺来说,肯定会有母钱。不用长篇大论一些细节,想要达到母钱的标准,轮廓、字口、穿孔、地章干净利落,平整,是最基本的要求吧?但你看看上图这枚评过级的“母钱”,穿口不规则,背面还有点移范,可能是我眼睛瞎了,真的看不出来哪一点像母钱?

本来1块钱的东西,评级盒子上标个“母钱”,一下卖到了1500元,真可谓拉动了中国经济,创造了GDP,为社会添砖加瓦!原以为这只是某个评级公司一时的失误,可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奇葩“宋母”出现,我终于明白了那句话:大公司往往不是被外部攻破的,而是自己玩死自己。

二:假的没关系,能卖掉就行

文章图片2

某埋地雷的“出土银元”

在论坛上我看到了一个震惊三观的言论,原因是一位泉友收了一批银元,然后去评级有两枚入了盒,后来他自己多方了解,才发现这些银元全都是高仿的,不由得愧疚起来,因为已经卖掉了,他在纠结要不要主动告诉买家真相然后退款。此时一位泉友回复他:“退什么退,人家花钱就是买这个盒子,回头再转手给别人也没问题,既然入了盒,假的那也是真的。”

我差点要靠“速效救心丸”才能缓过来,这是多么神奇的言论啊,指鹿为马某过于此了吧?假币入盒那就是真币?把欺骗说得这么冠冕堂皇,难怪现在某些评级公司开始飘了,骚操作不断,原来是“饭圈粉丝”的无脑追捧造成的啊。

三:全网最美

文章图片3

某“全网最美”宋元通宝

当下对品相极致的变态追求,造就了一批极端品相玩家,啥版别不重要,有缺陷也能忍,只要包浆好看我就掏钱!这可让泉贩们笑开了花,找好版别难,弄个带“色”的包浆还不容易吗?于是乎,全网最美、绝世品相、神品等名词开始充斥各大网站,几块钱的东西卖到上百那是基本操作,卖到上千那也时常出现。

说真的,打出这些字来自己不脸红吗?把割韭菜说得那么高大上,殊不知一山更有一山高,如果某些新手老是沉醉于这种“唯品相论”,在你掏完钱之后,你会发现更美的包浆币比比皆是。

四:后铸币很值钱

文章图片4

某网成交的1960年后铸宣三一厘

不知道什么时候,“后铸币”的概念流行了起来,顾名思义,这种钱币不是对应年代铸造的,而是过了很久由军阀或者地方“私铸”的。也许是受袁大头部分私铸比较罕见的观念影响,商人们开始炒“后铸币”,不明真相的群众一看就觉得很值钱,评级公司更是适时推出“后铸币套餐”,那叫一个“双赢”啊。

可是,后铸币不就是仿品嘛,说得那么高大上干嘛呢!你像苏维埃袁大头至少是流通过的,经过官方承认的银元,哪怕再难看至少艺术价值有了。唐代的开元通宝,五代时期也铸造过,年代价值也不低。但很多所谓的后铸都是新中国后,拿原模具重新铸造的工艺品,甚至现代仿品,经过某些评级公司和商人的“洗白”,加个后铸的概念就能把仿品卖高价,这智商税割得也太没节操了。

五:工艺品入盒

文章图片5

不解释,自己看吧

绕来绕去又绕到盒子上,没办法,评级能成就钱币市场,同样也能毁灭钱币市场,人与人相互的信任,本来就在那一念之间。有人说凭什么不能把现代工艺品入盒,纯观赏也行啊。然而钱币的价值最重要的是“收藏”二字,不管是古代的金银铜钱还是现代的纸币、纪念币,背后代表的是每个时代的文化与传承,有了艺术价值才会体现金钱上的价值。

现代工艺品,它就是没有收藏价值,也许若干年后会有,但绝不是现在拿出来割韭菜的手段。更何况用低俗博眼球的工艺品来获取流量,从格局上就已经输了,被大家笑话,实属不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