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名家尹先敦和他的人生情怀

 盛世墨宝典藏 2022-01-12

——||尹先敦艺术简介 ||——

尹先敦,字格如,号灵山人,斋名云鹤轩,1952年10月生,河南内乡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书画院画家,东方典藏美术馆研究员,苏州市文庙书画院学术顾问。曾任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理事,河南省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阳市书协副主席。

尹先敦自幼潜心艺术,诗书画印兼擅。幼时因右臂受伤,后苦练左腕执笔。早年师从江南名家谭建丞、叶一苇,其后拜中原名家张海、周俊杰、朱剑峰门下问学,艺事大进,呈现出独具个性的左笔艺术风格,有"中原鹤尹"之誉。

书画名家尹先敦和他的人生情怀

文/赵晓雨

有人说,鹤是没有故乡的,它的家在云端;又有人说,鹤是有故乡的,或是寒冷的扎龙,或是温润的盐城。管它哪,那么美好的仙灵,谁想怎样赋彩都不算矫情。而我要说的鹤,则是从唯美诗意的国画里飞出来的一只鹤,他蹁跹而舞,声鸣九天,他有家,有国,还有一腔浓浓的人生情怀。

这鹤,就是被称为“中原鹤尹”的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尹先敦先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尹先敦出生在河南内乡灵山脚下一个风光秀丽的村子,这里不但“东临湍河观鱼跃,西靠灵山听鸟鸣”,就连县衙的鼓鸣和宛梆的音韵也时常萦绕耳畔,洇润于心。幼时的尹先敦即表现出对书画艺术的浓厚兴趣,学生时代便开始读碑临帖,10岁时因右手骨折而改为左手执笔。高中还没有毕业,尹先敦便因才艺出众被特招入伍,先后在中原许昌和江南湖州度过了十余载的军旅生涯。

1987年,尹先敦转业返乡,先后在内乡县纪检委、县委宣传部及县文联任职。在任县文联主席时,他带领全县文艺工作者们锐意进取,团结拼搏,闯出了一条县域文艺发展的新路子,把内乡的文艺工作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无论是训练紧张的军营,还是工作繁忙的地方,尹先敦始终没有放弃对书画艺术的孜孜追求,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临池习书,在诗书画印诸领域均取得不俗成绩,又师从谭建丞、叶一苇,张海、周俊杰、朱剑峰等名家门下问学,艺事不断精进,逐渐呈现出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原奇秀”“左笔奇才”。其书画作品艺术价值较高,除在国内外展览外,还被多家机构收藏,尤其是近年来创作的以仙鹤为主题的国画作品,巧夺天工,妙趣横生,深受书画爱好者们和藏家们的追捧,也为其赢得了“中原鹤尹”的美誉。

无论是仕途发展或是艺术成就,尹先敦都称得上是人生赢家,究其原因,天赋、勤奋和谦恭等品格是为主要,但情怀,同样是他不可或缺的成功因子。

尹先敦的情怀,首先体现在“家国”上。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尹先敦用自身的行动很好地阐述了这一道理。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良好的家风却让他从小就立下了报国之志。求学阶段,便知道牺牲自我为集体写标语,出版报。也因此,在高中毕业前夕被前来招兵的首长慧眼识中,这是他面临的第一个人生选择,但年轻的尹先敦没有迟疑,穿上军装就赶赴军营。到部队后,他的爱国主义热忱进一步迸发,训练刻苦、甘于奉献,多次受到嘉奖并荣立三等功。转业时,他面临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是留在军营继续进步?还是投身江南大展身手?但他都放弃了,最终选择回到贫瘠落后的老家,在一块干涸皴裂的土地上抱瓮出灌,静等花开。转业后,尹先敦坚守初心,对事业、对工作、对家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在诗中曾云:“笃行矜持勤自省,大道如虹宽又长。”弘毅之志可见一斑。

尹先敦在内乡县文联工作了17年,这17年,是他人生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也是他披肝沥胆以身许国的奉献岁月。初到文联时,由于基础薄弱,职能又相对弱化,摆在尹先敦面前的难题很多,但他毫不畏惧,顶住压力,自信满满地展开了工作。他首先组织召开了一场座谈会,为全县文艺工作把关定向,凝心聚力。接着,他健全和完善各类艺术家协会,分别成立了书画院和书法艺术馆,为内乡文艺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高整体文艺水平,他积极组织学习和培训,上任伊始即邀请格非、李敬泽、李洱等国内知名作家和评论家们莅临内乡,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当代文学走向研讨会”,让全市近200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都赶来享受了一次“文学盛宴”。他还曾邀请李刚田、李远东、刘欣耕等知名书法家来内乡讲课,国展前夕还会专门邀请名家们来内乡点评作品,传经送宝,让大家的“中奖率”大大提高。他人缘极佳,又长袖善舞,总是能够“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地利用,或干脆“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些机会或条件,与经济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搞联姻、办活动,其中和税务、电力等部门的协作尤为融洽,和寅兴、宏达等企业的联手更是传为佳话。这些文经、文企联姻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提高了部门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为各类文艺活动挖掘了更为丰沛的经费来源,可谓是一石三鸟,大有裨益。

新世纪初,一只活跃在内乡境内的文艺工作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就是由尹先敦牵头组建的内乡文联爱心艺术团。虽然有机构无编制,演职人员也来自各行各业,但经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艺术团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演员阵容强大,演出热情高涨,内容丰富多彩,为全县六十余万父老乡亲奉献了数十场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套坚实有力的“组合拳法”,终于打破了阻碍内乡文艺发展的坚冰,构筑起中原腹地一块隆起的文艺高地。新世纪初,以书法为代表的内乡文艺队伍强势崛起,在中原乃至全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内乡现象”。2009年,“中国书法之乡”奖牌落户内乡,也使内乡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5个县市之一。2010年,“内乡文艺成果奖”应运而生,县委政府设定机制,每年为文联拨付专项经费5万元,用于奖励当年成绩突出的文艺工作者。这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尚属首例,是对以尹先敦为代表的内乡文艺工作者们的最高褒奖!首届颁奖大会上,除了“内乡文艺成果奖”获得者们登台领奖外,还有几位老艺术家获得了“终身成就奖”。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人们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尹先敦,投向了这位内乡文艺工作的拓荒者和领路人……

家国之外,去留之间,尹先敦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还有他一腔炽热的文化情怀。他的堂祖父曾为晚清秀才,父亲尹遵学虽读书不多,却也崇文尚义。受家风熏陶,尹先敦自幼醉心书画,曾因在故乡的寺庙里无意看到一些断碑壁画而怦然心动,在学校时义务写标语、出版报自己却乐此不彼,在部队经常即兴为战士们速写或素描,帮助团部创办“战士之家”、“军人俱乐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基地”等,他骨子里带着对文化艺术的深深热爱,也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价值、认同和快乐。

转业回乡后,特别是到文联工作后,他的文化情怀得到了更酣畅的释放。内乡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竞相媲美,但遗憾的是,直到上世纪末仍是待字闺中。新世纪初,内乡吹响了旅游发展的时代号角。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联需要助力旅游,尹先敦深深地领悟这一点。他结合内乡实际,编纂了一系列以内乡为题材的宣传书册,如《放歌内乡书法集》、《内乡书法》、《历史标本.内乡县衙》、《绿色宝库.宝天曼》、《内乡文化丛书》等,其内容涵盖历史、地理、文化、旅游、艺术等多个领域,每一部都凝结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在编纂《放歌内乡书法集》时,尹先敦提前翻阅了无数的史料和文献,收集了数百篇与内乡有关的诗作,最后经过反复筛选,确定130余首录用入书,每一首都堪称精品。定稿后,尹先敦利用自己的人脉,分别请史树青、罗哲文、张海等全国130余位书法家书写了这些精品之作,其中史树青还是著名的书画鉴赏大家,罗哲文是著名的古建专家,而张海,则是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也因此,尹先敦又请他为该书题写了书名。最后,尹先敦又请著名作家二月河为该书作了序。今天,这位声振寰宇的文坛巨匠已溘然辞世,也使这部《放歌内乡书法集》成为菊乡人民缅怀先贤的珍贵孤本。在编纂《内乡书法》时,尹先敦别出心裁,精心组织,把当代有影响的内乡藉老中青三代书法家们尽收囊中,分别选取每家的代表作品,可谓是蔚为奇观,最后,他又请张海、周俊杰等书法名家为该书题字题词,使该书的艺术价值大大提升。

2005年,正值内乡旅游发展的攻坚阶段,受县委政府委托,尹先敦组织出版有关内乡县衙和宝天曼的宣传书籍。为推陈出新,尹先敦先从题目入手,苦思冥想数日,真可谓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最终把书名分别定为《历史标本.内乡县衙》、《绿色宝库.宝天曼》,主题鲜明,标新立异,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为编纂两书,尹先敦不辞劳苦,除要翻阅大量的史料典籍,还要深入到现场去实地查勘。《历史标本.内乡县衙》一书,内容不但把县衙的规划布局、建造结构、碑刻楹联及学术文化做了详细阐述,还搜集了内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挖掘之深、铺陈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在编纂《绿色宝库.宝天曼》时,该景区尚处在早期开发阶段,道路和设施都很简陋,尹先敦毫无怨言,先是和有关领导和专家数次赴景区考察,后又组织作家、摄影家和新闻媒体多次前去采风,为该书积累了大量素材。乔典运、周同宾、周大新、廖华歌等众多知名作家都曾为宝天曼及内乡的山山水水留下经典名作,其中,乔典运的《魂归五龙潭》、周同宾的《宝天曼的树》已随着巨星的陨落而成了文坛绝唱。之后,为增加知识涵盖面,尹先敦又多次单独深入景区,考察并搜集宝天曼的历史、地理、风物、传说等素材,也为编写景区导游词和撰写匾联获取更多的灵感。定稿后,尹先敦还觉得不够完美,又专门请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为该书题写了书名。最终,一部图文并茂、精美绝伦、大百科全书式的《绿色宝库.宝天曼》成功推出。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是《内乡文化丛书》。2002年,尹先敦和时任县文化局长朱景涛两人担纲主编了这套丛书。丛书分6册,书名分别为《历代名人在内乡》、《内乡县衙览要》、《如诗如画宝天曼》、《菊乡行吟》、《菊花诗萃》和《内乡民间故事选》。在尹先敦的极力邀请下,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朱家溍,著名作家、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南丁,著名书法家、河南省文联主席兼书协主席杨杰,著名作家、学者李铁成、以及罗哲文、张海、周俊杰、周同宾、闫天民等名家大腕纷纷跻身其中,或做序,或题字,使丛书通身都闪烁着耀眼的星光。外加上精美的装帧,该书一度成为内乡社会各界馈赠贵宾的尚礼。至于内容,只从书名便让人浮想联翩。没错,在这些书中,你可以细细推敲内乡县衙的一砖一瓦,也可以醉心饱览曼顶风光的如诗如画;你可以和一株来自远古的菊花深情凝视,也可以和大诗人元好问孜孜探究“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无疑是一部开创先河的县级文化丛书,也引起了南阳市社科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两年后,在参考该书的基础上,《南阳文化丛书》悄然问世。

另加上《内乡书画作品集》等,尹先敦组织出版的文化书籍多达20余部,每一部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保存和欣赏价值,不但为内乡文艺振兴和申报“中国书法之乡”提供了有力支撑,还对整理、挖掘和传承内乡的历史文脉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内乡文化的标志,内乡县衙更是尹先敦魂牵梦绕的心灵家园,他倾情付出,甚至曾为之累倒在病床上,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002年夏天,在当时县主要领导的积极推动下,内乡县衙周边包括一些复线得以修葺重建。为纪念此事,县衙决定在仪门东侧立碑纪念。碑名为《内乡县衙修葺碑记》。尹先敦应邀书写碑文,书丹是一篇数百字的魏碑楷书。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天气炎热,年届半百的尹先敦在躬身书写多日后,终于坚持不住躺倒在病床上,到医院一检查——椎间盘突出!后牵引、针灸了半个月才得以康复,至今旧疾仍时会重犯。

尹先敦成名于书法,义务为家乡撰写的匾联不计其数,为内乡县衙书写的匾联也多达六七副,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已经名扬天下、且有“镇馆之宝”之称的 “得失联”,与他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86年初秋,尚在部队服役的尹先敦回乡探亲。一日,受时任馆长余飞邀请,尹先敦前来县衙游览,在闲叙过程中,余馆长道:“目前县衙正在全面复建,然夫子院、三堂等核心场馆还缺少几幅楹联,尤其是三堂,更需要这种点睛之笔,贤弟学识渊博,又精于此道,想请你帮我们推荐几副,不知可否?”余馆长的诚恳让人无法拒绝。返回家中,尹先敦便开始了艰难地搜寻工作。几天后,在卷叠浩繁的史料典籍中,尹先敦终于甄选出了几幅自己比较满意的楹联,誊写之后,又另附两页注释,一并呈送给了余飞馆长。余馆长非常重视,立马召集有关专家对这些楹联进行研究,在品读过程中,大家忽然都觉眼前一亮——“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语言朴实、文字简练,却又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这不正是最契合三堂意境的一副佳联吗?一言中的,一锤定音。不久,尹先敦又受邀书写了此联,经木刻、刷漆等工序制作后,被隆重地悬挂在三堂门前。这一挂,就挂出了惊世骇俗的中国官德文化精华,就挂出了传世经典的内乡县衙“得失联”。

《周易》中有言:“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纵览尹先敦的精彩一生,几乎每一个脚印的背后,都散发着人文情怀的灼灼光辉。

尹先敦的人文情怀首先体现在他对家人的关爱上。他人如其名,敦厚朴实,对家庭忠贞不渝,眷顾有加,转业时的回乡选择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其编著的《髙堂颂》、《劝善歌》、《尹先敦诗集》等书中,这种孝悌情感多有流露。在他的诗中,曾感念父亲“宽仁明理心慈善,淳朴勤劳性自强”,怜悯母亲“望子成龙惟萱堂,饱含艰辛育儿郎”,又寄许儿子“博纳虚怀路径宽,笃行盈亏付一笑”,其情其爱昭如日月。另听闻其父在世时身体虽有微恙,却依然乐享至耄耋之年,82岁临终之际,也是在尹先敦的怀中安详辞世,足见其事孝之至。

在工作和艺术生涯中,尹先敦对后辈的关怀、呵护、和提携更是被广为传颂。在部队任职时,他对战士一向要求严格,但看到个别战士因迟到、误岗等一些小错误而被记录在案,甚至可能会对其转业后造成一定影响时,尹先敦急在心头,在淳淳教导之余,总是不厌其烦地督促这些战士及时整改,当看到这些孩子般的战士最终都轻松愉快地离开了军营,尹先敦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时至今日,这些遍布祖国各地的战友们还经常惦记他、联系他,大家都忘不了这位爱兵如子、关心至微的“连首长”。

在文联主席岗位上,尹先敦更加注重培养新人。他在一些书法基础较好的乡镇设立书协分会,吸收、挖掘、培养基层的书法爱好者,使不少青年才俊也因此一步步走上了专业书法之路。他不吝赐教,多次带领学生外出参加书法展览,还曾携杨涛、李书贺、胡福康、王晓峰、靳风月等诸位弟子在南阳和苏州等地举办展览。他尤其关心那些勤奋好学却又家境贫寒的书法爱好者们,从学习到生活,从就业到发展,无不悉心照顾。有一个叫徐战国的书友,酷爱书法,曾因书写2008米迎奥运小楷长卷而引发关注,但经济却很拮据,住的一直是陈旧狭窄的出租屋。得知情况后,尹先敦非常同情,于是积极联系了关系较熟的县宏达房地产公司,几经协调,该公司不但为徐战国在经济给予了一定的帮助,还为他提供了一套宽敞明亮的三居室住房。从此,徐战国学书更加刻苦,并最终走上了专业书法之路。2010年,靠着书法之长,徐战国又离开内乡到北京发展。多年来,尹先敦仍没有忘记这位书友,时常保持联系,继续予以关心、支持和帮助,让徐战国感动不已。

年终岁末,内乡县文联总要精心组织一台迎春晚会,邀请各级领导和群众们观看。在演员选配中,尹先敦即尊重名家,又特别注重提携新人,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一个个崭新的面孔被隆重地推向舞台中央,推向璀璨夺目的闪光灯下……

这些崭新的面孔,这些年轻的后辈,有不少今天已走出内乡,走向全国,成为炙手可热的书坛明星或名家巨擘,但他们总是念念不忘这位当年的恩师和伯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称呼上,“尹主席”“尹老师”也更多的被一声声亲切的“尹叔”所代替。

2012年,尹先敦终于光荣退休,离开了为之呕心沥血却又甘之若饴的文联工作岗位。他象一只闲云野鹤,扇动着悠长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艺术长空中,交流,学习,办展,国内国外,忙的不亦乐乎,以他冠名的“中原鹤尹杯”全球华语闪小说大赛目前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他又不是一只闲云野鹤,在墨白相见的翅膀下,他那涌动的激情依然磅礴有力,他那火红的心魄依然可以映照日月。今天,当我们走进内乡,走进县衙碑林,仍然可以欣赏到由他邀请张海先生刚刚题写的墨宝,那是他在退休后继续贡献的余热;走出内乡,走到南阳,我们可以在南阳府衙的楹联上品嗅到他的墨香,还可以在市区三里河躬耕文化园的匾额上领略到他的逸致;走出南阳,走向中原,走向大江南北,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们还可以在更多更远的地方,感受到他的神采气质和高士风范。

岁月如歌,情怀依旧。我们仿佛看到,在漫天彩霞里,在笔墨横姿中,一只灵动的仙鹤,正如痴如醉地翩翩起舞,引颈高歌……

作者简介:

赵晓雨 男 中共党员 高级工程师 南阳市作协会员 南阳市第四届青联委员 文学作品散见于《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躬耕》《河南文学》等报刊和杂志,并有多篇散文获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