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电源快速切换柜的应用

 国高电气小松 2022-01-12

冶炼企业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企业,对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晃电现象正是破坏供电连续性和可靠性的“隐形杀手”,晃电发生时,伴随电网电压暂降,超过一定的暂降时间和暂降幅度会引起敏感设备的停机,耐受的暂降时间和暂降幅度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判断,参考的因素包括电压暂降的数学模型、电网负载的运行情况以及每次晃电的具体情况等。晃电造成的生产中断不仅会使产能下降,还会影响产品品质,造成高额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效益。

此冶炼项目今年78月份以来已发生了多次晃电现场,其中8月中旬发生的一次晃电现象最为严重,造成了大量传动设备的报警停机,使产线中断两个多小时。

晃电治理方案配置前,与现场工程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同时对最严重的那次晃电波形进行了分析,如下图1

 

  1

客户给出的数据是晃电持续时间为46mS,但从实际的波形中判断,晃电的发生时刻应该更靠前,晃电后电压恢复正常的时刻应该更靠后,所以整个晃电持续时间要大于46mS,暂降幅度为60%,从波形的变化速度上判断,此次晃电现象的原因应为区外线路瞬时短路故障造成,短路发生时,电流迅速流向短路点,造成母线电压暂降过快。因现场当前没有采取快速切换措施,造成区内母线电压受这种区外短路故障的影响较大,所以出现这种电压暂降快、暂降周期短的波形。采用快切方案可以通过快速的分断故障进线,减少区外故障点对区内的影响,使母线电压暂降变缓,实现无扰动、无冲击切换。

现场设备需要晃电保护的设备大量为敏感度较高的变频设备,需要配置切换时间更短、切换安全性更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FSC-12中低压无扰动快切柜,保证对应的高低压母线所带负载晃电发生时不停机、无冲击。除了电源侧的快切方案,应现场工程师的要求,在低压负载侧针对三台鼓风机辅机油泵,配置抗晃电模块作为二次保护方案。通过改造,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下问题。

当晃电发生时,首先快切装置可以在3-4mS通过内部模型算法,完成故障精准判断,快速分断故障进线,再判断合闸两侧电压的幅值、相位和频率,快速安全合闸完成无扰动切换。

结合电压暂降波形图看,此次晃电,由于受到区外短路故障的影响,母线残压下降较快,所以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快切装置能够快速的识别并且起动,快速分断故障进线后,减少区外短路故障点对区内的影响,母线残压波形相比与图1显示的波形下降会变慢,下降到临界阈值的时间变长,可靠保证切换窗口,实现各类负载设备不停机。为了更好的解决快速起动的问题,本方案中FSC-12无扰动快切柜中配置的核心控制设备是新一代升级的DCM635G,为了适应各种特殊现场的需求,起动方式由原来的4种扩充到7种。对于目前现场环境,晃电时,快速起动方式建议以下三种为主:

保护起动:一旦检测到上一级主保护装置动作,快切装置立即启动切换。

失压起动:装置检测到母线电压低于失压起动整定值时启动切换,整定值需要结合仿真和调试数据优化。

频压异常起动:进线电源因各种原因消失后,工作负荷孤网运行,通过识别母线频率偏离工频启动切换。此种起动方式的起动效果需要结合仿真和调试数据分析。

以上三种方式均可以实现,需要结合现场实际环境,针对对不同晃电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

快速切换的同时,安全可靠也非常重要,当晃电发生时,DCM635G采集进线电压、母线电压和进线电流,通过对电压幅值以及电流潮向的综合判断,快速识别区内、区外故障,如果是区内故障,闭锁装置同时发出闭锁信号,避免故障扩大化。

现场低压负载侧有大量传动设备,变频器的电源欠电压跳闸阈值是75%,并且都具有电源欠电压延时设置,所以30-40mS的切换时间完全可以满足变频器不停机。

即使在极限情况下,一些重要敏感设备仍能保证晃电后自动再起,恢复晃电前工作状态。

现场为双电源进线单母线分段方式,改造完成后如下图2所示:

 

  2

正常工况时,10kV母线分列运行,1#进线和2#进线各自带载,1#进线开关1QF合闸,2#进线开关2QF合闸,母联开关3QF分闸,无扰动快切装置充电完成后进入待机状态。

10kV 1段母线出现电压暂降或停电,无扰动快切装置快速跳开1QF,通过内部扰动模型,精准预判合闸两侧电压状态,并快速合上母联开关3QF,由2#进线带所有负载,保证供电连续性,切换过程中保证电机、变频器不停机。(反之同理)

1#进线恢复供电,快速切换装置自动跟踪母线与1#进线之间的幅值、频率及相位,可通过手动切换,快速恢复到母线分列运行状态。

通过加装DCM621KH再起式抗晃电模块保证传动设备即使在极限情况下,实现自动重启,恢复到晃电前的工作状态。改造接线如下图3所示:

  3

端子1和端子4为控制电源LN,取变频器控制回路的控制电源;电动机再起动控制器的工作电源及检测电压输入。

端子2和端子3为接触器状态反馈信号及再起开出,并联接在起动回路当中;检测并判断接触器的停止与运行的不同状态,以及在晃电后对接触器的再次起动。

端子7和端子8为运行信号,并联在DCS采集的运行信号回路中,当晃电发生时,信号出口闭合反馈DCS,防止DCS因检测到接触器断开而发出停机命令,回路再起后信号出口返回。

端子9和端子10为复归信号,并联在DCS复归信号回路中,当晃电发生时,变频器因晃电告警,此时需先复归变频器才能再次起动。

端子11和端子12为报警信号,串联在DCS采集的报警信号回路中,当晃电发生时,信号出口断开,防止DCS因检测到变频器故障信号而发出停机命令,回路再起后信号出口返回。

改造完成后,预期效果描述如下:

正常工作时,当手动或远程起动变频器后,1KA1线圈得电,1KA1接触器吸合,DCM621KH检测到1KA1吸合状态,开始充电,5S充电结束后,进入抗晃待机模式,晃电发生后,电压暂降,1KA1主动释放,变频器停机,DCM621KHAL继电器打开,闭锁“变频器故障闭锁信号”输出,DCM621KH内部超级电容自动投入,为抗晃电模块正常供电,系统开始计时,在设定的最长晃电时间内(最长9),如果系统自动恢复了供电,装置RE复位继电器闭合,复位变频器故障,经再起动延时,装置RS继电器吸合,自动再起动变频器,恢复晃电前的正常工况。

此治理方案通过电源侧主要措施和负载侧补充措施的相互配合,提高整个配电网的抗晃电能力,兼顾考虑了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