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字 | 人生的练习课,就是努力让自己的不认命配得上生活的烂泥坑

 老宫_ 2022-01-12

1/

“你现在的生活,就是你之前所有选择的总和”

某天在埃塞俄比亚转机,一国之都的机场,突然停电,候机厅黑乎乎一片,只有打开的笔记本诡异地泛着白光,扫到了屏保上的这句话。

细品品,还真对。

回放为自己所选的生活不断买单的这些年,一身红尘,一脸天真,千帆过尽,还是庆幸。幸亏当年有了出走的心,幸亏没有趴在一个窝里了却余生,幸亏还有那么点折腾劲,要不然,哪来如今这种连回忆都觉得吃到撑了的人生?

每十年清零一次,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零开始,从头来过。当初只是凭着直觉和意愿溜西瓜皮,回头看才看出点端倪,干货捞出来,就8个字:不贪,不恶,不蠢,不懒。

前半生,已两次清零,公认的折腾。这种“作”,从没后悔过,相反,深感这一生过得够赚。没有死像很难看,也没有吃相不体面,命运待你不薄,感谢老天不杀之恩。

未来未知,丰沛已在。

2/

回归原乡,是很多人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类网红的励志故事太多了,有些主角还是熟悉的人,不忍吐槽,只想反思:过日子而已,怎么就过成了样板间?

辞职开了民宿,回乡爆改个农舍,白领做起了菜农,程序猿做起了小皮匠……爆款文炒出了不少新晋网红——“这世界又有人过上了你向往却过不上的生活,所谓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在办公室做报表,而我却在院子里数星星”。

被网红们用滤镜滤掉的,除了脸上的雀斑,还有现实的一地鸡毛。一直很排斥,这种生活没有对错,其实只是选择即担责而已,不该成为消费别人痛点的道具,让人误认为换个地方就没有了打卡上班,这辈子都不用再搬砖也能有柴米油盐。

哪一种生活都有烟火,哪一个地方都有江湖,到处都有现实和苟且,有种去克服和化解,而不是逃避和掩耳盗铃。

如果想有自由选择的勇气,起码得有自由选择的资格。即使没有一双能走哪活到哪的手艺,能吃得了苦、受得了气,也是一项难得的生存技能。

哪里的土地,都会善待吃苦耐劳的人。

最可悲的,是怀揣天真又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那别人的远方也许就是你的魔咒。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前提是你既有愿赌服输的心境,也有输得起的本领。

3/

既没有八辈子花不完的存款,又没有早年种树此时已躺着数钱的“睡后收入”,谋生的本事也只会土里刨食,曾被围观者问过无数次:“为什么你敢一走了之,举目无亲的能干点什么”?

如今回头望,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一样,看似岁月静好,就是感觉好像那儿有点不对劲,横下心临门一脚,反倒是戳破了天花板,看到了另一个更真实更广阔的世界。

选择清零,不是上一段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而是比较贪心,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探寻更多的可能性——此生所能到达的广度和深度,所能探寻的不同和多元。

这种探寻,犹如潜水,从浮潜到深潜,那是另一片奇异而美好的海底世界。

贪心也好,贪玩也好,总还有点对未知的未来进行探险的乐趣。

但总有人错把逃离当逃避。

失恋了、离婚了、失业了、失败了,把换个地方重新来过当成了一根救命稻草,或者不想上班、不想奋斗、不想受气,把搬到小地方混日子当成了一个不劳而获的温室。

还是那句臭话:一棵树,如果根烂了,挪到哪里都活不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

生活不止远方的诗和田野,也有眼前的诗和田野。

我反对的,是原本属于个人化的选择,美化成了标签化的流行。

如果说励志,每一个在一地鸡毛里做到了守志守心的人,都值得被励志,不管是不费吹飞之力就已衣食无忧,还是踮着脚尖也要证明自己富足,总还在拼着而不是瘫着。

如果说尊重,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应该被尊重,不管是为了一家老小匍匐于现实需要,还是在风花雪月里俯视着人间烟火,总归没去祸害别人。

“外面的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生存”。

《西部世界》第二季里,觉醒后的Dolores走到外面的世界,迎面而来的就是生存问题。

如果有钱能任性,那就为自己选的生活埋单,要么有理想有报应,要么大梦一场醒来以后从此不折腾。

如果没钱也想任性,那就土里刨食呗,哪里的水土都养得起人。

4/

以前听不得那句鸡汤:心安之处是吾乡。

算了吧,世道艰难人心慌乱,都活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哪有什么“心安之处”可栖息?

苏东坡的好友王巩,当时也是著名的青年才俊,因受好基友的牵连,从一枚冉冉上升的京官新秀,一夜之间被贬到了荒蛮之地岭南,家中的妻妾佣人等纷纷树倒猕猴散,原来养在家里一位名叫柔娘的歌女却挺身而出,主动陪他一起去了流放之地。

几年后重逢,俩位老基友喝酒叙旧,苏轼问柔娘:“岭南应是不好?”,柔娘说出了这句著名金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其实这金句并非柔娘首创,唐朝另一位又深情又浪荡的文青男神白居易就有一句诗:“无论海角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说起这八卦,吐槽说:“领着工资,带着小三,不打卡上班,不操心柴米油盐,单位家里都没人管,跑到一个只有云雾缭绕、没有老少困扰的地方过日子,当然快活似神仙,当然心安。还有名额么?跪求被贬。”

5/

这些年,晃荡在诸多类似大理的古城小镇,见识过太多破产的内心。

有人坐拥八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也早已不用上班常年在全球旅行,却深陷抑郁;有人在自媒体上表演着岁月静好,现实生活却一地鸡毛,骂着雾霾和成功,心里焦虑的还是钱和未来;有人朋友圈晒的是名流宴会,其实就是怨妇局,酒过三巡,一个个露出了原形;有人夜夜宿醉,每天的小目标就是能再找到一个酒友陪着喝到天亮,因为身边的熟人都被喝跑了;有人发誓赌咒这回要收心好好大干一场,过不了几天就偃旗息鼓不见动静了……

在小地方生活,要有大格局。可以安享小日子,但不能枕溺于小情绪;可以有闲心,但不能闲脑子。

否则,生活总是充满了道听途说的是非,鸡毛蒜皮的琐碎,人怎么能保持精气神不泄了气?能看到的东西和在意的东西,都只在眼皮底下,人怎么还能做到志存高远?

终极的自在,是内建自治体系,没有任何人盯着你,也能自己管自己,不管别人怎么评说,你都能保持自审和笃定,克制和热情,还是8个字:自我消杀、自我驱动。

终极的自由,不是时间自由、财富自由、选择自由、角色自由,而是内心能够迎接和享受一切已在和未知的那种安静力和安全感——所谓人生大安。

真正的心安,是经过人生三堂练习课的百般训练,重重闯关之后才有的境界。

这三堂课是:学会长成自己,学会爱,学会生活。

闯过这三关,方得心安。

不甘心所以折腾,折腾受伤后开始安生,安生没多久又不认命,不认命换个地方又折腾,‍‍‍周而复始,慢慢受锤,慢慢冷却生命中沸腾的东西,最终的结果不是让人倒下,而是让人清楚地知道,哪一种心智模式适配哪一种生活方式——人这一生,所谓越过山丘,不过是寻找藏在命运沟壑里的另一种蓝牙,身体的终端设备与命运里的蓝牙,正好匹配,自动连接上了。

练习与心性相适配的生活方式,练习与生活方式相适配的心智模式,学会让生活与心意相匹配,两者合一,内外合一。

努力使自己的欲望和时代所能提供的可能性达成一致,努力使自己的不甘心和不认命配得上生活塞过来的大礼包和大泥坑。

这是一场剥皮抽筋的练习。

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会遇到最狠的捶打。

世间泥坑,皆见人心。

/
【狗尾续貂】

此文原是几年前计划出的书《大理病人》中的一篇,删改过半,发于此处。该书的初稿写完后,越看越嫌弃,想改,结果误入创业深坑就被牢牢焊死,一拖再拖,拖到更嫌弃了,就果断掐死腹中,放弃出版。有些字,跟有些爱情一样,过期就馊,只能倒掉。

写字于我,是拉扯和排毒。阅读与你,是一种寻亲和相认。那些在电脑里馊掉的,偶尔删改后还能拿出来的,就放在这里,以供相认或拉黑。

冷饭,适合阅后即焚。



图片

/

【 杂字 |   本期作者简介 

/

撰文 |  女贼   位于云南大理的文创品牌【杂字】和出版品牌【七寸】以及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行旅品牌【归宿酒店】和【字间书店】的创始人,传媒出身已失志,混迹商海未失身,偶尔写点口水文,说说人话,减减压。工作联络,请私信新浪微博@杂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