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三一模考语文试卷-静安区 一、文言文(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2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 (《浣溪沙》) 2.乘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5.每逢中秋,凡有华人处,最常被吟咏的词恐怕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了,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12题(24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④。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注释】①屏(bǐng)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铅椠(qià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④率∶标准。 6.【甲】文中的“鸿儒”指__________。(2分) 7.【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有高雅的爱好,即【甲】文中的“__ ___,____ _”,【乙】文中则指_____________(6分)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竭其俸入( ) (2) 反不得饮而起(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夜尽一烛为率。 10.对【乙】文中作者和丈夫“甘心老是乡”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这里生活可基本做到衣食有余。 B.他们对古籍典故的记忆比拼充满乐趣。 C.他们都沉醉于勘校、整理古书和文物。 D.他们收藏书画的成就远超其他收书家。 11.【甲】【乙】两文对我们该如何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都有所启发,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用一个恰当的复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4分)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①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就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必须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________________。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 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⑤人不是一座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⑥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⑦心理学有个理论,其中提到人最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终于心想事成。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的社会给个人提供制度的帮助,换句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的公权力。每个个体者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会越来越好。组织化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⑨“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12.填入第②段□□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此 B.然而 C.即使 D. 那么 13.根据上下文,第③段开头的过渡句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 B.社会的总体是善良的,人们的言行才会变得绅士。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15.文章第⑤⑥⑦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简要分析。(5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谁能拒绝丝棉被的温暖 ①小区公共活动区,在正午的冬阳笼罩下,像一口满盈盈的池塘。人走过去,就如蹚在水里,随着抬步,脚下滑动出哗啦哗啦金色的水花。我看到柴、陆两位银发闪闪的阿姨,已在阳光下的乒乓桌边忙开了。她们分站在球桌两边,配合默契地扯丝绵兜。一只贝雷帽似的圆圆的丝绵兜,先在中间抠一个洞,两人用劲拉断,四只手各扯一角,随着双方手臂用力、前倾的身体缓缓抬起,捏手里的绵兜撒种一样徐徐放出,两人间的丝绵逐渐变长变薄,转而,就成一个身位宽,白白闪着亮儿的薄网。这张网轻轻铺在桌面,像渔网抛向水面一样——这片丝网下去,当有好大一匹阳光被捉住了。 ②两位阿姨都已七十出头,手起手落,使唤着身体里的韧劲儿、巧劲儿,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 ③早在上周我就跟阿姨们约好,今天轮上给我翻新丝绵被。盖过丝绵被的人都知道,轻软服帖不压身,冬日天气干燥,也不会产生静电。一床五斤重的丝绵被,足以过冬,江南人家,因此都会备上几床。不过,丝绵被也有缺点,隔几年最好能拆开重翻。一直用着不翻新,可能就会如老杜说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隔三四年拆开被子,一片片重新扯松,剥掉上面结成球的疙瘩,像三明治一样添进一二斤新丝绵,僵硬的被子,得了滋养,能恢复如初的松软和温柔。年轻人大抵不会这手绝活,也不耐烦学。柴和陆两位阿姨,在业主群听闻有人打听哪儿有代为翻新被子,就应声说,要是不嫌弃活儿粗糙,她们可以帮忙。这一帮,已半月有余。 ④我很不好意思地跟阿姨说:“让老人家代为受累,真是难为情,还是应该收点辛苦铜钿才好。”温婉的陆阿姨笑眯眯道:“你不晓得,我俩在这里翻被,没空接孙子,邻居家在校教书的女儿,就帮我把小把戏接回来了,有时候还赖人家屋里吃饭,叫也叫不回,这要是算钞票,还怎么算得拎清哦。” ⑤高个的柴阿姨马上接过话茬:“我啊,拉丝绵兜就当是跳舞、你看我,双脚站立与肩宽,气沉丹田,身体先往前,拉住丝绵兜,拔萝卜一样往后,像不像跳蒙古舞?我自己都觉得就差抖胳膊甩腿了。”嘴里说着,手脚跟着比划,一个人热闹成一台戏,她自己忍不住先咯咯笑起来。我们也忍不住笑开了。对了,柴阿姨的微信名叫“柴米心俏”,瞧见她丰富的肢体语言的举动,马上让我觉得应该称呼她小姐姐才对,年龄根本拿她没办法。紧接,又听柴姐姐说:“这几天,浑身筋骨舒豁开,胃口倍儿棒,比吃丹药还要灵光呢。”言毕,又柔柔地笑了。本来我烤了蛋糕、剥了柚子,想让她们歇息时可以吃吃。两位却觉得又要停手又要洗手,费工夫,都说等干完活儿再吃。我只好用叉子,一会儿叉蛋糕、一会儿叉水果地喂进她们嘴里。把老姐妹乐得合不拢口。 ⑥约莫半小时,一斤40个丝绵兜扯好,紧接又将剥开的旧丝绵扯松,填入新丝绵,边缘收拾整齐,用纱布包好,再拿针线田字地固定,套进被套。足足两小时。一床丝绵被才完成。晚上,我迫不及待地钻进被窝,翻新。饱吸太阳的被褥里,暖意和香气双重体恤,人像一条蚯蚓。在芬芳、温暖的泥土里幸福地拱动,觉得活着真好啊。身边有这么可爱的人,可爱到足以让你暗下决心,自己对这个世界一定要和蔼一些,再和蔼一些。 16.第③段引用的诗句出自_____(人名)写的《__________》(诗名),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分) 17.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4分) 18.“我”在第④段称两位阿姨为“老人家”,到第⑤段却觉得应改称“小姐姐”,由此可见,“我”对她们的情感发生了从__ _到_ _的变化。(2分) 19.第⑥段说两位阿姨是“可爱的人”,从全文来看,她们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1)主动帮大家翻新丝绵被却不计报酬 (2)__ (3)__ (4分) 20.请联系全文,说说本文标题的妙处。(5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本学期学校举行了“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班负责活动的策划和宣传,请你和同学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21.小赵负责为活动拟一则主题词,他拟了几则却难以选择,请你给他提个建议并说明理由。(3分) A.插上想象的翅膀,邀游小说天地 B.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百味人生 C.对话小说人物,收获成长箴言 22.小李为活动写了封倡议书,表述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的魅力。 ②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 ③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④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⑤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③②④① 23.为吸引更多的同学走进小说天地,请你照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D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评说人物 畅游人物画廊”这个栏目中,小张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①他,是旧北京的人力车夫,他曾经诚实正直、勤劳善良、纯洁憨厚,但狭隘的个人主义和黑暗腐败的社会,却使他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②她,早年丧父,寄人窝下,多愁善感,孤高自许。她,才华横溢,文思奇妙。她葬落花,焚诗稿,“质本洁来还洁去”。 ③他,是知识渊博的工程师,但他不是关在书斋中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1)请根据描述,说出小说人物名:①___ _②__ _③ __(3分) (2)请从下列《水浒传》的人物中挑选一个,再出一道评说人物题,要求结合人物的绰号、身份和典型情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 杨志 林冲 鲁智深 宋江 25.小明认为应该多向大家推荐当代小说,像《水浒传》《骆驼祥子》那样的小说离我们的时代太遥远了,没什么读的必要。你和他有不同观点,请结合你阅读《骆驼祥子》或《水浒传》的体验试着说服他。(4分) 四、写作(60分) 26.题目∶就在一瞬间 要求:(1)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静安区答案 (一)默写与运用(12分,每空2分,凡错、漏、删、改1字扣1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沉鳞竞跃 4.濯清涟而不妖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学问渊博的人(2分)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分)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4分) 8.(1)用尽/用完/花光/花完 (2)能够/可以(4分,各2分) 9.每晚以(把)烧完一支蜡烛作为标准。(3分,关键词:“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尽”、“为”)10.D (3分) 11.答题要点:(1)启发:精神富有/精神追求/高雅爱好/生活充实/内心愉悦等,符合两篇文章主人公人物品质共性即可(2)复句:因果、转折、假设、条件等,语言表述通顺,逻辑正确(3)需结合两文内容(各2分,共6分) 答案示例1:我认为即使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一个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就如刘禹锡身居陋室亦能安贫乐道、洁身自好,李清照屏居乡里,耗尽财力,仍醉心于勘校古书、收集文物,从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答案示例2:虽然刘禹锡身居陋室,李清照屏居乡里,但是他们仍然能“调素琴,阅金经”,勘校古书,收集文物。可见,一个人只要拥有高雅的精神追求,就能在困苦的生活境遇中感受美好、体验乐趣。12.B(2分) 13.参考原文: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环境/风气/人文生态)也同样如此。(两个分句各2分,共4分) 14. C(3分) 15. 不能。第⑤段论述社会讲诚信的必要性,第⑥段论述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第⑦段论述社会让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必要性,这三段论述与第④段论述的三个分句形成一一对应关系(这三段论述与第④段论述形成照应),所以不能调换。(5分) 1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 几年不翻新的(1分)丝绵被会结疙瘩(1分),变得又硬又不暖和(1分)。(3分) 17.可从修辞手法、环境描写等角度赏析。(4分) 答案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区公共活动区在正午冬阳笼罩下明亮、温暖的特点,表达“我”心中的温暖和对两位阿姨的感谢。 答案示例2: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两位阿姨翻新丝绵被的场所,渲染正午冬阳笼罩下明亮、温暖的环境氛围,烘托“我”心中的温暖和对两位阿姨的感谢。 18. 尊重/感激 亲近/(由衷的)喜爱(2分) 19.(1)年事已高却心灵手巧(2)帮助他人却不让人有丝毫心理负担(3)不把干活当受累,反而能从中找到乐趣/幽默乐观(4)边干活边笑吃“我”叉的水果、蛋糕,随和率真的性格(答出两点即可,4分) 20.答题要点: (1)词语:“温暖”的含义。“温暖”既指晒过的丝绵被的温暖,也指文中两位阿姨主动助人带给“我”的心灵的温暖。 (2)句式:①疑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反问,强调两位阿姨的行为带给“我”的感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3)结构:“丝绵被/丝绵被的温暖”作为线索,贯穿全文(5分,词语的浅层、深层含义各1分,句式及效果各1分,结构作用1分) 21.选ABC均可,理由与之内涵吻合即可。(3分) A突出阅读小说的方法策略:需要调动想象力,才能走入小说的艺术世界BC 突出阅读小说的益处: B. 读小说可以认识社会人生 C.从小说人物身上能获得成长启示 22. D(4分) B(3分)C(2分) 23.可从小说阅读、欣赏、创作等角度设计,但不得重复已有的两项。(2分) 答案示例1: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答案示例2:排练戏剧,体味人生百态 答案示例3:创作绘本,展现典型环境/梳理故事情节 24.(1)①骆驼祥子 ②林黛玉 ③尼摩船长(3分) (2)绰号、身份(2分)典型情节、性格特点(2分) 答案示例1:他,绰号青面兽,武艺高强,作为管军提辖押送生辰纲。他小心谨慎,在押送过程中,不停换路线、改装扮,多做准备,但因脾气暴躁,打骂军士,而终失生辰纲。 答案示例2:他,绰号豹子头,曾任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原本面对高衙内陷害忍气吞声,后来在一次次迫害中认清现实,在山神面杀死歹人,投奔梁山。 答案示例3:他,绰号花和尚,在梁山司职步军大将。他慷慨大方,嫉恶如仇,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 答案示例4:他,人称及时雨,他有仗义的一面,好结交天下好汉,资助过李逵、武松等人;也有软弱的一面,最后极力主张接受朝廷招安。 25.要点: (1)经典阅读的当代意义①个人的精神成长②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③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等角度均可 (2)需结合《骆驼祥子》或《水浒传》的阅读体验。 (3)注意语言表述,需语气委婉,有理有节。(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