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全球碳排放概况(一) 因为发展阶段不同,全球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化国家和快速发展中国家 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20亿吨。全球碳排放已比1990年高出16%。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增量差别巨大。近三十年来,中国和印度碳排放量增加迅猛;在中国和印度,化石燃料用于发电占世界发电量66%;中国在1990~2003年间排放总量增加73%,印度排放总量增加88%。而美国和日本排放总量增加20%和15%,欧盟国家碳排放总量仅增加3%。 (二) 发达国家碳排放规律 一是总量呈现先增后降态势;二是强度呈现倒U型,但峰值不尽相同;三是碳排放总量、强度和人均值的变化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相似性。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碳排放总量衡量制定减排计划。日本在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到1990年的25%,美国在2007年就已实现碳达峰,已在调整能源结构,2020年碳排放总量减到2005年的17%。 (三) 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 《京都议定书》明确了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尽管CO2的增温潜势小于其他几种,但由于其排放源多、排放量大,而关注度高。因此温室气体排放也称为碳排放。 二 我国碳排放概况(一) 政策层面:“1+N政策体系” 什么是1,什么是N? (二) 各产业及行业碳排放的发展特征 虽然我国三次产业及大部分行业的碳排放量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不同产业及行业的碳排放量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 国内碳交易市场 我国在建立健全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是摸清各行业碳排放“家底”的基础工作,也是建立完善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前提。 三 电子制造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一) 核算依据 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其中包括《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目前业内企业碳排放的核算仍然以此指南(试行)为指导。本指南对于半导体生产企业工业生产过程排放计算所涉及的参数推荐值的确定阶段,参考了IPCC、WRI和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发布的数值。 (二) 总量计算 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该等于边界范围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 (三) 工作流程 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完整工作流程主要包括: 1、 确定核算边界; 2、 识别排放源; 3、 收集活动水平数据; 4、 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 5、 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 6、 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 作者:韩连勇,北大纵横合伙人 |
|
来自: 宋洋sy > 《80-碳达峰及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