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03:嗜血的权杖--《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伊卡洛斯之翼 2022-01-13

在看完《病毒星球》后,我又继续看了一本讲述埃博拉病毒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这本书看得我毛骨悚然。以前都知道埃博拉很可怕,但是到底它有多可怕,它离我们有多近,看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

这种病毒可以吞噬人体除了骨骼的所有组织,患者死后会爆炸,化作一滩血水,高浓度的致病物又会继而感染周围的人群。它的传染力极强,空气中可以传染,五百个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就够了。一个细胞就能轻易产出这种数量级的空气传播粒子。假如少量空气传播的埃博拉病毒进入空调系统,就足以杀死一整幢楼里的所有人。它的威力不亚于钚,甚至比钚更可怕,因为它能自我复制。

嗜血的权杖--《血疫》

之所以说它是权杖,是因为埃博拉病毒粒子的样子很特别,自成一类,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丝絮状。病毒粒子只有七种蛋白质:七种不同的大分子排列成状如长辫的结构,组成埃博拉病毒粒子的长丝。人类大致了解其中的三种蛋白质,另外四种则完全未知:结构和功能都是谜团。无论这些埃博拉蛋白质是什么,它们似乎都能瞄准免疫系统进行特定攻击。

这一点上它又有点像同样摧毁免疫系统的HIV,但和HIV的悄然偷袭不同,埃博拉的攻击是爆炸性的。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内肆虐的时候,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失灵,你会像是丧失了应对病毒袭击的能力。人体像是被围困的城市,城门大开,敌军拥入,在公共广场上安营扎寨,放火焚烧所有一切;就在埃博拉病毒进入血液系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几乎肯定难逃一死。

用几乎这个词,就是还是有个把的生还者,竟然自己好了。这些杀手,来无影去无踪,出现的时候杀人如割韭菜一般,然后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过一段时间又冒出来肆虐,从最开始的刚果(扎伊尔埃博拉),慢慢到了南苏丹(苏丹埃博拉),接着飘扬过海来到了美国华盛顿(雷斯顿埃博拉)。前两种可以被看做人类的黑板擦,而与扎伊尔埃博拉高度相似的雷斯顿埃博拉竟然只杀猴子,而对人类没有伤害。毕竟这是死神的近亲,大家仍把它视作生物安全4级的微生物来对待,就怕这温驯的雷斯顿埃博拉,在某个时候露出了它对人类超级嗜血的一面。

虽然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最早在非洲出现,然而雷斯顿埃博拉却是一群菲律宾猴子带去华盛顿的,所以埃博拉也早就走出了非洲,它下次或许在远离非洲的某地重新爆发,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与交往越发的频繁,后果不堪设想。

人类的黑板擦

书中把扎伊尔埃博拉称为人类的黑板擦,生命一抹而过。人类最早从非洲草原走出,或许某种对人类有着可怕杀伤力的生物,可能也在非洲。埃博拉是一种古老的生命形式,几乎和地球同样古老。关于埃博拉非常古老这一点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它显得既非生又非死。病毒在繁殖时看起来是活着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它们又显然是死的——只是机器而已,小归小,但完全是机械式的,不比手提钻更有生机。病毒是分子大小的鲨鱼,是没有思想的行动。紧凑,冷酷,理性,只考虑自己,病毒全心全意自我复制:速度有时候非常惊人。它的首要目标就是复制。

艾滋病、埃博拉和其他雨林病原体的显现,无疑是热带生物圈遭到破坏的自然结果。这些新出现的病毒从生态被破坏的区域浮出水面,其中许多来自热带雨林破损的边缘区域,还有迅速被人类蚕食的热带稀树大草原。热带雨林是全世界最深的物种储备池,包含了地球上的大多数动植物。雨林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病毒储备池,因为所有活物都携带病毒。病毒走出一个生态系统之后,往往会在人类群体中波浪式传播,仿佛是正在衰亡的生物圈的回声。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

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结语

按照标准理论,阻止病毒传染有三种方法:疫苗、药物和生物隔离。埃博拉没有疫苗和药物,所以只剩下生物隔离。同理,阻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染,也只能用生物隔离和有限的药物治疗,减少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对自身的过激伤害,等待免疫系统冷静下来,战胜病毒。

对我们而言,既不能太乐观(该隔离的隔离),也不能太悲观(病毒不会控制不了的)。说不定,像《星际穿越》剧情设计的那样,灾难可能会成为世界的常态,我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活下来,才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