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19:生在城市的我们是幸福的--《贫穷的本质》

 伊卡洛斯之翼 2022-01-13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作品《贫穷的本质》。看完后顿时感觉,生活在城市,生活在中国,其实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这一次我可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

生在城市的我们是幸福的--《贫困的本质》

书中从一个相对客观的第三方来分析导致贫困的原因,而对同一个问题,引述了很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然后作者再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许作者是印度人的缘故,他的观察会比其他非印度族裔经济学家更深入,更能从历史、民族与文化的角度来切入问题。

然而,我猛的发现,作者分析出的问题,我自己身上也有,庆幸的是我高等教育的背景和城市的生活大环境,没有让我陷入贫困,而只不过是碌碌无为,难以改观自己的收入水平。

陷入贫困的人是因为食不果腹吗?

很多人对于贫困的第一反应就是,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因为吃不饱,导致他们不能完成负荷量大的劳动,获得有限的收入,这有限的收入让他们无法吃饱,进入恶性循环。

有经济学家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贫穷的终结》,萨克斯,纽约大学

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及《白人的负担》,威廉·伊斯特利,曼哈顿&《援助的死亡》,丹比萨·莫约,高盛

作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饥饿的确存在于当今世界,但只是人类食物分配方式的一种结果。绝对的食物匮乏并不存在,大多数人都能吃饱饭,即便在深度贫困的地方,他们很容易就能吃够干好体力活儿所需的食物。大多数人的贫穷状态,并非是由他们吃不饱饭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穷人常常拒绝援助者为其想出的完美计划,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计划会有什么效果。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有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大量记录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这很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更甚,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这可以是一台电视机,也可以是一点儿特别的食品,比如一杯加糖茶,而不是考虑是不是能吃饱。

作者说,我们眼中的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他们不把买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将钱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地方?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

为此,我要表述一下我在毕节的见闻。为了让当地能更好的发展农业,我们援建了很多大棚,本地的以及广州的大公司进驻接管,需要的仅仅是当地人定时去浇水、除草以及简单的照料。然而,一旦村里的某家人有丧事,只要认识他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参加他们的仪式,这通常要花上个10天8天,扔下了大棚中需要照料的农作物。然而,在城市工作的很多人,为了顾及家族的影响,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去参加仪式。,所以,周围的工厂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商人们只能增加更多的自动化手段,来降低这种无法预计的工人短缺,一旦上了自动化手段,工人们的工作更少,能获得的收入也变得更少。

关于健康,只投入治病的钱,而不愿花预防的费用

作者在对印度关于使用带有杀虫剂的防疟疾蚊帐的使用调查中发现,只要有人免费得到过,他们就不愿去购买,哪怕购买这样的蚊帐的费用比起治疗疟疾的费用是微不足道的,捐助蚊帐的公司也因此破产。迄今为止,疫苗仍然是人类最有效、最廉价的预防可怕的致命性疾病的方法,然而在贫困地区,他们认为这样的花销是浪费钱,即便让他们免费接种,他们也会以各种不可思议的理由拒绝。

低需求量表明,健康问题依旧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逃出“贫穷陷阱”的“梯子”是存在的,但并非总是放在正确的地方,而且人们似乎不知道怎样踏上“梯子”,或者他们甚至根本不想那样做。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穷人不关心自己的健康?有证据显示,结果恰恰相反。当被问及最近一个月以来是否感到“担心、紧张或不安”时,印度乌代布尔及南非农村约1/4的穷人回答“是”。这一比例比美国的还要高。而且,这种压力常常来源于人们自身或其亲属的健康(乌代布尔44%的案例)。在针对18个国家的研究数据中,很多国家的穷人会将自己手中的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

问题并不在于穷人为健康花了多少钱,而是他们的钱究竟花到哪儿去了。他们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如果人们不利用廉价的预防手段来改善他们的健康,原因是否恰恰在于这些手段是廉价的?正是由于某物品是廉价的,人们便有可能认为它没有价值。

城市人的幸运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

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公立学校不接收未接种疫苗的孩子)。即使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也会安全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如果我们去健身房,我们的保险公司会奖励我们,因为他们担心没有奖励我们会不去。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谁也没有那么明智、耐心或博学到能够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样,对于那些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来说,他们周围充满了无形的助推力,而贫穷国家保健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穷人尽可能容易地获得预防性保健,并规范病人所能享受的医疗服务的质量。这恰恰就是我们生活在中国的优势,哪怕在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获得预防性保健,并规范病人所能享受的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是安置点各个医院首要考虑的事情。在经历了今年的新冠疫情,分级医疗系统迅速的让大众接受,遇到健康的困扰首选街道卫生院。

对于生活在安全而干净的家中、躺在舒适沙发上的我们来说,痛斥家长式作风的危害、告诉自己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轻而易举的。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富裕世界的人来说,我们目前不正是这种家长式作风的永久受益者吗?我们深深扎根于这一体系而浑然不觉。这个体系不仅可以将我们照顾得更好,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去思考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贫困限制的不止是人的想象,还有诚信

经济危机不断涌现,是不是会使得穷人的生活更糟糕呢?作者发现,全球经济危机的确增加了穷人的风险,但对于他们每天需面对的全部风险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对于穷人来说,事情似乎并不比往年更遭,因为他们的境况一直都很糟

在穷人看来,每一年都过得像身处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一样。穷人不仅过着风险更大的生活,而且同样一场灾难,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 首先,对于手里本来没有几个钱的人来说,削减消费是极为痛苦的
  • 其次,当今天收入与未来收入之间的关系呈S形时,与目前的不愉快相比,一场灾难对于穷人的影响或许会更糟

面对风险(不仅包括收入风险,还有死亡或疾病的风险)会使我们为此担忧,而担忧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产生抑郁情绪。在穷人当中,抑郁的症状更为普遍。我们在感到压力时更难集中注意力,这可能会降低我们的效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贫穷与身体所分泌的皮质醇水平密切相关,因为皮质醇水平标志着压力的大小,皮质醇会直接损害人的认知及决策能力

这就是贫穷限制了我们想象和勇气的科学依据,不仅仅是那些穷人,我也是。

穷人怎样应付这些风险呢?在面临工资或收入下降时,穷人的一个自然反应就是,增加工作量。然而,这有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如果在时局不好时(例如一场旱灾或成本价格上涨),所有的穷人都想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他们会相互竞争,导致工资水平进一步下降。很多穷人都身兼数职,但这同样是缺乏效率的;如果不够专业的话,他们很难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关于应对风险与专业化能力的分析,我的触动很大,这也是自己当下高不成低不就困兽局面的根源,找到一个专业,深耕细作,不要光想,得下手去干。

穷人是保险公司不待见的对象,原因有三:

  • 很难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管理,也很难对被保险人实行监督。在卫生保健服务管理不善的国家,任何人都能以“医生”的身份开家药店,为门诊病人提供基于报销制度的医疗保险,这似乎是他们走向破产的第一步。
  • 另一个问题是“逆向选择”。如果保险是非强制性的,那些知道自己将来可能会出问题的人,参保的概率或许更大。然而,如果保险公司并不能确定人们是否因目前需要而参保,他们所能做的只有提高每个人的投保费。不过,更高的费用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因为这会赶走那些觉得自己将来可能不需要保险的人。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更严重了。
  • 第三个问题是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怎样防止医院给保险公司提供大量虚假索赔证明,或收取病人不必要的医疗费?

这就是道德风险:一旦人们知道自己无须承担全部后果,他们就可能会改变其行为(不那么认真耕种、在医疗方面花更多的钱等)。一旦诚信与契约出了问题,交易成本就会增加,金融业必然就会受到抑制,这或许也是毕节当地金融业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交易成本难以降低,使得生活成本必然增加,生活成本的增加再次导致了剩余可支配的收入减少,生活就难以得到改善,市场提供的服务也得不到改善。

贫穷容易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

这句话违背我们日常认识,却让我深有感悟。我们一直奉行的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则思变。然而,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的穷人,是无法跳出穷困的怪圈。原因有二,一个是思想不积极,一个是南墙撞太多。不要以为只有穷人才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在温水里煮着的青蛙,也是这样的,只不过大环境不一样,运气好而已。

上个月我在梳理我在东北、西南生活的异同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并不羡慕北上广深的生活,并没有把它作为自己追逐的目标,或许是生活相差太大太遥远,也没见过太多专业化的人和事物。没有一个积极的想法,不要说毕节的人,哪怕是在北上广的人,也会遭遇自己的“敦刻尔克”。城市是一个大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有自己的规律,蝴蝶效应与黑天鹅是一定会出现的,但是希望通过控制一两个或有限的变量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数学上就可以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恬不知耻的说,我算是和大经济学家想到一块去了。

思想不积极

作者发现:对于人们来说,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时可能需要具备一种稳定感。至于那些看不到自己未来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人,他们可能总是不愿继续努力,其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很多家长认为(或是误以为),教育所带来的好处呈S型曲线。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认为自己不能持续投资的话,那么这种教育投资对于他们来说就毫无意义。如果他们怀疑自己将来承担孩子学费的能力——比如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意可能会亏损——那么他们就可能认为,这种投资根本不值得一试。

诱惑是生理需求(性、糖、脂肪类食品、烟等)的表现。由于自我控制很难实现,自觉的决策者们会采取其他行动,减少自己将来受到诱惑的可能性。一个明确的策略就是,不存那么多的钱,因为我们知道,明天我们就会把钱花掉:可能我们今天就经不住诱惑,这种关于诱惑的逻辑对于穷人或富人都一样,但后果对于穷人来说或许更为严重。

对于穷人来说,存钱的吸引力更小,因为在他们看来,目标太遥远了,而且他们知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诱惑。不过,如果不存钱,他们会一直穷下去。当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你很难感受到动力。将目标设置得更近一些,或许是穷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这算是自己对自己的告诫。

南墙撞多了

有很多穷人,包括我自己,一直都觉得,我们很努力,但是为什么生活一直不见改变呢?作者说,很多穷人无法摆脱贫困,有两个潜在的原因:

  • 第一,虽然很多穷人都在经营着生意,但他们经营的都是一些小生意;
  • 第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小生意赚不了多少钱。

穷人经营的生意只能产生较低的利润,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小额信贷似乎很难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如果穷人经营的生意都不赚钱,那么给他们提供一笔做生意的贷款根本不能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

穷人和他们所做生意的矛盾之处是:他们精力充沛,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努力地做着白手起家的生意。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很小的生意上,而且他们同周围很多其他人都在做着相同的生意。结果,他们失去了过上一种富裕生活的机会

好工作--所有的穷人都希望孩子变成公务员

作者在对全球穷人展开的调查中,问了一个问题:“你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是什么?”结果令人震惊。无论我们在哪儿提出这个问题,穷人最常见的梦想就是,他们的孩子能够成为政府职员。对于政府工作的特别强调表明穷人对于稳定的一种向往,因为这类工作虽然不那么激动人心,但一般都非常稳定。而且,实际上,工作稳定似乎是中产阶级与穷人之间的一个界限。

一份稳固的收入可以对未来的支出作更多贡献,而且也使现在的借款变得更容易、更廉价。一份好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好工作是稳定的、工资可观的工作,它能够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让人们去做中产阶级擅长做的事情。这种观点常常会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反对。他们认为,好工作可能是代价很高的工作,也就是较为少见的工作。不过,如果好工作意味着,孩子们生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可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那么或许值得减少这类工作的数量。

管理环境对于创造工作机会来说也很重要:劳动法对于安全保障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劳动法过于严格,导致没人敢雇用员工,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结语

贫穷一定会限制我们的想象,破除这个怪圈,我们一定得敢想。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导致贫困的思维。虽然我们不一定身处在恶劣的环境,但是不改变思维,终究会遇到自己的“敦刻尔克”时刻。

不然,人生的至暗时刻,你如何度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