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24:心魔--《失乐园》

 伊卡洛斯之翼 2022-01-13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本买了许久都没看的书,年初收拾了一下,便带过来了毕节。日本的文学作品,我看的不多,隐约的记得上一次看的是川端康成的作品,大一的寒假。和川端康成不一样的是,渡边淳一讲的故事更吸引人,尤其讲的是两个中年人出轨的事情,性爱的内容必然涉及,但并不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那样多的细节和言语表达。性爱的描述,只是为了体现,这两位在工作上和家庭里的失意和落魄,让他们在性爱中不断的一次又一次找到了人生的快乐,这种只能感觉不能言语的状态,让他们最后无法自拔,最后用毒药将他们的高潮凝固,在高潮的瞬间死去。

心魔--《失乐园》

死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很悲伤的事情,即便说高龄老人的离世,是喜丧,然而总是掩盖不了亲人的悲痛。然而,接触了一些日本的文学作品,倒是发现,日本人对死的感觉是不大一样的,虽然也有悲痛,但死被赋予了除了悲痛以往更多的内涵,比如二战的飞机师神风敢死队,能够在弹尽油绝的时刻,驾驶飞机冲向对手;又如关于承诺的事情,失信了,最体面的结局是切腹,一把刀深入体内,将肠子切断;再如,川端康成在自杀的时候留下一句遗言,“无言的死意味着永远的活”;最后,就是《失乐园》这种所谓的害怕老去,害怕再次失去爱, 便选择在高潮的一瞬服毒而死,生命和体位凝固在那一瞬间。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感觉被一种冷冷的阴郁的情感笼罩着。看这本书历经心情的大起大落,一开始的希望偷窥他们两偷情的情节,慢慢的为这两个带有悲情的中年人感觉担忧,接着为这两人感到焦虑,继而为接下的情节感到害怕,最后感到阴郁。原本感觉这是一本小黄书,让人不断的想象到肉欲的美好,然而看着美好的东西一点点被侵蚀,被破坏,最后变得恶心。或许这正如此前看的《文学常识》中说的那样,拷问灵魂,展现自身和他人的伤痕,而不加评价,才是大怜悯。一个人在爱的时候,并不慈悲,一个极端的爱者,为了实现爱,往往很自私,很残酷。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会让日本人对死情有独钟,虽然每个人都会死,而求死却时常能在日本的文学作品看到。绚烂的赏樱,感受的不是满地花海,其实是生命的易逝,感叹生死的无常。关于死的态度,我还是挺认同孔子的观点的“不知生,焉知死”。死不应该是一种追求或歌颂的东西,感叹韶华易逝可以,悲怜生死无常可以。《易》有云,“生生谓之易”,变化是永恒的,总是纠结于不变,最后唯有以死殉之。

结语

好的文学能净化心灵,驱逐心魔,不自觉的唤醒人对物质的感觉、生命的直觉和心灵的感觉。中年人的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何时何地,没有不难的中年人,看到自己的心魔,方才有可能逃脱。怕的是如同着魔一般,深陷悲情的漩涡,最后搭上了这条微不足道的小命。

其实曳尾滩涂中,是个挺好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