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三岁时候可以反映出其童年时期的状态,比如三岁的时候顽皮,那顽皮可能就是他在童年时期的秉性,从孩子七岁时可以看出他将来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担任重要角色,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品德乃至一辈子。接下来,将会从四个方面阐述,家长如何做让孩子健康成长。 1. 教子宜早不宜迟 刚生下来的婴儿,只会吃吃睡睡,那时候让他吃饱睡好,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再大一点,当孩子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大脑已经开始发育,这时候的启蒙教育就要跟上,大概一岁的孩子可以走路,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就会不顾一切。两三岁的时候,学会初步思考,但是大脑基本还是一片空白,这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注入知识,秉持着自己正确的三观,让孩子明白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够言行不一,给孩子做好榜样。 2. 教子明辨是非、懂礼貌 成年人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小不辨是非,但是家长要从小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带领他们走上光明道路。有的小孩脾气怪戾,虽然有先天的原因,但后天也可以予以纠正,这就要看家长如何进行引导。 孩子虽小但一定要知礼仪,别人手里的东西不能抢,餐桌上吃饭不能唧唧歪歪,要让着家里的老人、爱护弟弟妹妹,若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经历这一切,长大必然会是一个翩翩君子。 3. 教子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为小孩子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看问题相对简单,但是家长要给他们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利害关系以及应该怎么做。在教孩子的时候多用鼓励式的语言,例如:“你要是再有礼貌一点就更好了”等语言,我们可以从看到的事情中,教育孩子养成优良的品格,改掉别人的缺点,自己一定要引以为戒、加以改之。 4. 言传身教,要求孩子的自己先要做到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面前把自己高大威武的一面露出来,将自己的坏毛病收起来,有什么说什么,切记不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那样会辱没了孩子眼中父母的光辉高大形象。在孩子眼里,父母是英雄、伟大的人,为了保持在孩子眼里的伟大形象,父母要言传身教,教孩子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要做到“己所不误,勿施于儿“。 教育孩子应当严中有度,不能太放纵也不能太严苛,对待事情要分清楚,做个有耐心的父母,做个有度量的父母,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都会成为孩子的好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