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傅增湘先生素来以“精鉴赏、富收藏”的藏书大家的身份闻名于世。然而除此之外,他亦工书善文,特别是在书法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而这又与他鉴书、藏书、抄书、跋书的习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傅增湘先生在书法上的造诣除了取法古人外,更多的则是在其鉴藏古籍善本的过程中,水到渠成之事。 傅增湘先生出身书香,自幼聪敏好读书、喜古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时有清廷官员金梁向宣统举贤,评其“勤恳处世,能得众心,为一时士论所趋。博物好古,亦不可多得。”傅老先生一生所藏古籍善本达20余万册,其中多有宋元明的精刊及抄本。后世谓其“古籍泰斗、藏书宗主”! 而正是如此数量的藏书,对他书法的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在他鉴藏古籍善本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校勘、题跋,而这样的笔墨工作可谓是既多且细致的。或补抄阙文、或标记异文、或改订误字、或乙正顺序、或作题跋,大多留有自己的手迹。相比传统临碑临帖的方法,此举自有其独到之处。 近代藏书家、学者伦明称赞傅增湘:“篇篇题跋妙钩玄,过目都留副本存”。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曾在其《藏园老人遗墨》书中称其“手校群书,一万六千余卷。”由此可见,傅增湘校书之勤。傅先生出身翰林,书法功底原本就不弱,再加上这样勤恳且细致的校书工作,日积月累之下,对于笔墨线条、结体章法、书风意趣等书法要领自有独到认识。 另外,除了校勘题跋,傅增湘先生遇到稀世残本、孤本,还有抄书录作副本的习惯,于是便有了“过目都留副本存”的赞誉。“有时亲笔,有时命胥,或则子侄生徒,或则朋好,藏园数十年抄攥,成果丰伟。”而这些或许都充分表明了临池不缀对于书法的重要性! 对于傅增湘先生的书法,则以行、楷为主。楷书兼容欧、柳,后又辅以魏碑笔意,端庄典雅、意趣活泼;行书则以二王为基础,融唐碑笔意,于俊逸中显古劲,颇具文人书风。 回到正题,接下来一起欣赏傅增湘先生的书法作品—— ![]() ![]() ![]()
![]() ![]() ![]()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