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从伽利略开始,自他之后,近代科学才算是有了一丝曙光。物理学家一般分为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而伽利略则是两头都沾边。他通过做实验,诸如将一个小球沿着斜面下滑,他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伽利略,伽利略与莎士比亚出生于同一年,即1564年。伽利略出生于比萨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十岁的时候全家都搬到了佛罗伦萨,他后来进入修道院学习。伽利略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传教士,只不过他的父亲逼着他去考公务员,就是学医。伽利略17岁的时候,进入比萨大学学医,他一开始是一名医学生,只不过他的兴趣都在数学和物理学上,因为擅长辩论而闻名全校。1583年,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随后用线悬铜球作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以及摆长对周期的影响,由此创制出脉搏计用来测量短时间间隔。1592年,伽利略进入帕多瓦大学任教,这地方远离罗马,因此学术较为自由,也就在此期间,他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落体运动、抛射体运动、静力学、水力学以及一些土木建筑和军事建筑,发现了惯性原理,研制了温度计和望远镜。伽利略时期,亚里士多德已经被教会收编,代表着正确,而我们知道,老亚很多观点都是错的,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更快。这非常符合我们的直觉,但物理学的存在,就是一次又一次颠覆我们的直觉。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像伽利略一样跑到比萨斜塔上亲自做一个实验,就可以证伪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结论。有关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也是后人杜撰的,只能当作一个故事。因为当你松手放开两个小球的时候,你根本无法做到精准,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松开两只手。因此即使伽利略这么做了,这个实验也是非常粗糙的,不严谨。我们只需要用我们的头脑做一次思想实验就可以证伪老亚。其实一点都不难,我们只要假设有两个人,比如一个叫有趣的灵魂,200斤,另一个是好看的皮囊,100斤。我们先假设老亚的观点是对的,那就是说,有趣的灵魂要比好看的皮囊下落的时间更短。好,我们接着将有趣的灵魂和好看的皮囊绑在一起,让他们一起下落。按理说,好看的皮囊会拖累有趣的灵魂的下落速度,因为他下落地要比有趣的灵魂要慢。好,接着,我们将这两个绑在一起的人看做一个整体,我们就叫他有趣的皮囊吧,重300斤,这个整体要比单个的有趣的灵魂要来的重,因此它下落的速度要比单个的有趣的灵魂要快。于此,我们得出了与假设前提相矛盾的情况,即这是不可能的。同理,我们也可以得出,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要快也是错的。那我们就只能接受,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这个结论。这场思想实验只发生于我们的头脑,因此我们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就可以证伪老亚的这个结论,想来也是非常有意思。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来一场思想实验。我们假设有一辆火车,伽利略用的例子是轮船,因为他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见过火车。而我相信在现在,坐过火车的人肯定要比坐过轮船的人要多,所以这里的例子就用火车来代替。在一个封闭的火车里面,我和你坐在里面,我问你,你要怎么才能知道火车是在运动还是静止的呢?(相对地面,而且是直线运动,这里不涉及曲线)好,没错,那么我们再来增加一个限制条件,假设这辆火车没有窗户,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你仔细想了一会,说,这也很简单,我们可以感受,只要将后背靠在座椅上,如果我们感受到一种推背感,感觉后背有一种力在推我们,我们就能得出,火车在做加速运动。而如果我们感觉后背有一种离开椅子的冲动,则火车在做减速运动。好,这也没问题,可是如果,加速度的变化很小呢,以至于我们的后背根本感受不到,又有什么办法可以直观地获得结果呢?你又想了想,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一个单摆,说,我们看这个单摆,如果单摆是静止不动的,则火车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单摆在向前倾或向后倾,则它是在做变速运动,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倾斜的方向相反。好,很好。可是你也说了,如果单摆是静止不动的,则火车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可是问题来了,我们要怎么辨别火车究竟是静止的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呢?这也就是说,如果火车里面没有窗户,则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判断出火车究竟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力学实验,都无法知道。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面,所有的力学规律和在静止的状态时是完全一样的。在伽利略眼中,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词的物理意义是相同的,他用了另一个词来统一描述他们的状态,即惯性系。无论是在静止的火车上做力学实验,还是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做力学实验,在伽利略眼里,都是在一个惯性系里做力学实验。这也就是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在任何惯性系中,力学规律始终不变。后来,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又做出了延拓,在任何惯性系中,不仅力学规律不变,所有的物理规律都不变,这也就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结论。伽利略之前的科学家,认为摩擦力是一种基本力,是宇宙中最本质的存在。也因为有了摩擦力,物体才能最终静止。可是伽利略发现,摩擦力并不基本,他通过滚球实验论证了这一点。当小球滚下一个斜坡再滚上另一个斜坡时,只要斜坡足够光滑,那么小球上升所达到的高度一定等于滚落时的高度。据此,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第二个斜坡,那么小球一定会以恒定的速度不停地向前滚动。(补充:宇宙中最基本的力就四种: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无论是推力、拉力,还是摩擦力,都属于电磁力,就包括你打我一拳,这也属于电磁力)这在我们今天看来,非常正常,但却是物理学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如今称其为“惯性定律”,可以说,它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只有在伽利略认识到匀速运动不需要外力之后,牛顿才能自然而然地做出外力改变速度的推论。从此,天堂与人间不再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共用一套物理法则,天堂相比于人间,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去世,享年60岁,有关他在天文学上的成果和与教会之间的纠纷,我们留到西方史中再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