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Mars Being Disarmed by Venus)是法国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生前的最后一幅画作。他于1822年流亡布鲁塞尔期间开始创作,1824年完成。在1825年的一次事故中,雅克-路易·大卫去世。
这幅作品是大卫艺术生涯最后的杰作。画作以飘浮在云层之上的神庙为背景,描述了战神与爱神相见时的场景。 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大卫曾说过:"这是我想、要画的最后一幅画,我想从中超越自己,我会把我75年的绘画经历都放在这幅画中,之后我将永远不再拿起我的画笔。"因此有人认为这幅画体现了大卫对于他人生的回顾,对于他过去被虚假的权贵和政治所左右的反思,也暗示了大卫认为法国如同画中的战神一般,正在由强大转变为软弱,体现出他对于法国命运的担忧。 关于画家 雅克-路易·大卫(法语: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在1780年代绘成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着当时的艺术由洛可可风格向古典主义的转变。他是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有大量学生。
除去在艺术领域的建树之外,雅克-路易·大卫还是罗伯斯庇尔的朋友、雅各宾派成员,活跃于法国大革命中。罗伯斯庇尔失势之后,他投靠拿破仑。拿破仑失势之后,他自我流放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并终老于此。 虽然生前风头无二,但雅克-路易·大卫去世后却遭致大量的批评,例如人物僵硬、色调太冷等。不过这些都恰恰是他生前努力克服、挑战的前代学院艺术的特征。实际上这些批判大都来自他生前的竞争对手。而他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角色更是引来很多敌视的目光,因为在这场大革命中,他亲手将包括法王路易十六在内的许多政敌送上了断头台。 但到了20世纪后半叶,雅克-路易·大卫的声誉又再度恢复。1948年其200年诞辰时,橘园美术馆和凡尔赛宫都曾举办其特展。在法国,大卫现在被认为是国家的象征之一。 画面 雅克-路易·大卫的油画《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是一幅宏伟的作品,高度超过3米。场景表现在漂浮在云层中的神庙前,爱神维纳斯和她的追随者——美惠三女神,以及丘比特,拿走战神玛尔斯的武器、头盔、盾牌和盔甲。战神被维纳斯的魅力吸引,允许自己被解除武装。 战神在爱的召唤下,已经丢盔弃甲,不再防备,显示出放松的舒适姿态,不再如英雄人物所具有雕塑的强度和力量;爱神则正欲将花环戒在战神头上,柔美的肢体线条显示出古典而优雅的动作;二人中间的两只白鸽也预示着美好的和平和爱。 代表真善美的美惠三女神分别拿着战神马尔斯的盾牌、弓箭和头盔,其中一位正在为他斟酒。 画面下方的丘比特则要脱下战神的鞋子。这一切都显示出他自愿卸下武装,从血腥的战场回归到家庭的温暖之中。 大卫这幅画的大多数模特都是皇家铸币局剧院的演员:维纳斯的模特是女演员玛丽·莱苏尔,丘比特的模特是卢西安·佩蒂帕,其中一位美慧女神的模特是奥兰治亲王的情妇。 画作风格 大卫的这幅《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是新古典风格,大卫从布鲁塞尔将画作寄往巴黎沙龙展出,当时浪漫主义已经在巴黎沙龙兴起。 新古典主义画派(Neoclassicism)是18世纪欧洲流行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在美术界的表现,他们对为贵族服务的奢华菲靡的洛可可艺术不满,向古典希腊、罗马的艺术中寻求新题材。 △ 典型洛可可风格绘画《幸福的恋人》,Jean Honore Fragonard绘制于1760-1765年 典型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代表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大卫开创了新的画风,他的画风适应了当时大革命的思潮,画风严谨、庄重。大革命后他被选为公安委员会的艺术委员,创作了著名的《马拉之死》。拿破仑称帝后他成为首席宫廷画家,为拿破仑创作了“加冕式”,据说拿破仑加冕时一反常规是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自己戴上的,在画中大卫表现了居中的拿破仑为皇后加冕,教皇局促一隅。波旁王朝复辟后,大卫逃亡到布鲁塞尔,客死异乡。但他的学生们继承了他的画风,新古典主义画派掌握了法兰西学院几十年,直到浪漫主义画派兴起。 △ 油画《拿破仑加冕》,雅克-路易·大卫绘制于1806年 浪漫主义(德语:Romantik;英语: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德国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发生于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及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所表现出的敬畏;在文学上则多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 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里发生的事件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也影响了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致力于宣扬那些在他们看来被忽略了的英雄个人所达成的成就,它正当化了个人的艺术想像力,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美学权威之一,突破了对于艺术的传统定义。浪漫主义对于历史和自然题材的强烈诉诸,便是形成这种理念的基础。 △ 典型的浪漫主义绘画《引导民众的自由女神》,德拉克洛瓦绘制于1830年 画中人物 雅克-路易·大卫的油画《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共绘制了六位人物。 【战胜马尔斯】 玛尔斯(拉丁语:Mars),罗马神话中的战神,朱庇特与朱诺之子,贝罗纳的丈夫,维纳斯的情人,他是罗马军团崇拜的战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重要程度仅次于朱庇特。 起初玛尔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繁殖与植物之神,同时亦是牲畜、农田与农夫的守护神。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玛尔斯成为了战争的象征,等同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玛尔斯被视为是传说中建立罗马的罗慕路斯和雷穆斯的父亲,所以罗马人有时自称为“玛尔斯之子”。 【维纳斯】 维纳斯(拉丁语:Venus)是古罗马神话里的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萝黛蒂(Aphrodite)。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祂。 维纳斯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据说世界之初,统管大地的盖娅女神与统管天堂的乌拉诺斯结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后来夫妻反目,盖娅盛怒之下命小儿子克洛诺斯用镰刀割下其父阳具丢入大海。阳具和海融合后生出泡沫,维纳斯就这样诞生了。希腊语中“维纳斯”的意思就是泡沫,而且维纳斯还生下一个女儿依洛丝、一个儿子丘比特。
在罗马,维纳斯的纪念日定在每年的四月,帝国时期的罗马对维纳斯的崇拜尤为盛行。凯撒大帝自称埃涅阿斯后裔,尊维纳斯为罗马人祖先。 【美惠三女神】 美惠三女神是希腊神话中是体现人生所有美好事物的三位女神,又称卡里忒斯(英语:The Graces),她们代表了真善美,因此也成为了艺术家们歌颂的主题之一。她们从年轻至年长分别为:
波提切利的名画《春》中,左二、左三、左四这三位人物就是美惠三女神。
【丘比特】 丘比特(拉丁语:Cupido),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厄洛斯。往往被塑造为手拿弓箭、背部长有一对翅膀的调皮小男孩。他的金箭射入人心会产生爱情,他的铅箭射入人心会产生憎恶,他经常无目的地乱射,令人又爱又恨。 △ 树上的丘比特,Jean-Jacques-François Le Barbier绘制于1795年或18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