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画廊 |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世界名画 2022-01-13

路易十六(法语:Louis XVI;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原名路易-奥古斯特(Louis-Auguste),又名路易·卡佩(Louis Capet),法国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

△ 身着王室盛装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路易十六,Antoine-François Callet绘,1789年

在内外交困下,路易十六在1792年8月10日事件中被逮捕,一个月后君主立宪制被废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国民公会对其进行审判,认定其犯叛国罪,并于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路易十六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决的君主,其死亡宣告了延续近千年法国君主制的终结。

△ 处死路易十六,Georg Heinrich Sieveking绘,1793年

事件背景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王室亲信多次劝说法王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难。法王一开始拒绝离开,要等待革命自生自灭。

△ 水彩画《攻占巴士底监狱》,Jean-Pierre Houël绘,1789年


但局势的发展使路易十六改变了主意。1789年10月6日,数千名国民卫队士兵闯入凡尔赛宫,要求国王迁入巴黎居住。当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杜伊勒里宫,行动自由受到了很大限制。

拉法耶特侯爵和米拉波劝说路易十六妥协,推行君主立宪制。路易十六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支持制宪会议,顺从地签署了大部分法令,并在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狱周年纪念活动中公开宣誓将维护宪法。绝大多数法国民众相信他诚意支持革命,对他衷心爱戴。

△ 法国漫画《免费签名》,1792年

利奥波德二世皇帝:“姐夫,你在那儿干嘛呢?”

路易十六 (在笼子里):“我在签名。”

然而路易十六并不甘心王权被剥夺,他密信告诉西班牙国王他实际上是被形势所迫。1791年2月28日,有谣言称国王处境危险,数百名年轻贵族前往王宫保护,与守卫王宫的国民卫队发生冲突,一些贵族遭到殴打和侮辱,引起路易十六震怒。同时,制宪会议在1790年11月27日通过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国王,引起法国天主教会危机,许多忠于罗马教宗的教士拒绝宣誓。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但在杜伊勒里宫门口被大群市民包围,最终未能离开。路易十六便坚定了出逃的决心。

法王逃亡


早在路易十六出逃前9个月便开始制定出逃计划,目标是把国王转移到边境附近,以便得到外国军队的支援。在远离巴黎和激进派的地方,国王希望法国大部分忠心臣民会响应他的号召,支持他就宪法问题重新谈判,结束革命。1790年10月底,有关人员开始筹划出逃的细节安排。掌管法国东北部军队的布耶侯爵负责在边境迎接国王,而逃出巴黎和行程计划则由王后及其情人瑞典贵族冯·费尔森制订。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员计划化装后通过隐秘通道溜出王宫。但拉法叶侯爵和当时的巴黎市长巴伊意外来到王宫找路易十六谈话,使国王不得不比原计划推迟了两个小时才离开。

国王一行人离开巴黎后很兴奋,起初行程也比较顺利。路上路易十六并不费心隐藏,甚至多次下车与附近乡民交谈。到达圣默努之前已数次有人认出国王,但震惊疑虑之余都没有作出反应。然而,马车到达马恩河畔沙隆时已落后原计划三个小时,原定在城外迎接国王的骑兵怀疑国王未能成功逃离巴黎而撤离。国王一行人傍晚来到了圣默努的驿站,站长让·巴蒂斯特·德鲁埃也认出了国王,并在马车离开后通报了市议会,市议会要求德鲁埃追赶国王。

德鲁埃抢在国王前面到达了瓦雷讷,拦住了国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长答应帮助承认了自己身份的国王离开,但市议会讨论后决定拖延时间,下令国民卫队严阵以待,并向附近城镇求援。布耶手下的骑兵随后赶到,但无法救出国王。

6月21日早晨,国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传开。路易十六临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声明,谴责制宪会议从王室手中剥夺了外交、军事和地方行政权力,并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后批准的全部法令无效。拉法叶侯爵和制宪会议先后派人急速追赶。面对危机,制宪会议达到了空前的团结,通过法令开始行使行政权,同时下令法国各地开始紧急备战。

△ 1791年6月22日路易十六在瓦雷讷被捕,Jean-Louis Prieur,1796年之前

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达了瓦雷讷。当地市议会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制宪会议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数千名国民卫队的伴随下启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随着马车缓缓向巴黎进发。制宪会议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马恩河谷与国王会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达巴黎。

△ 王室于1791年6月25日返回巴黎,Jean-Louis Prieur绘,1791年

路易十六出逃的消息刚刚传出时,很多由衷热爱国王的民众都认为他是遭到绑架。但国王留下的声明打破了他们的幻想,造成人民心理上极大创伤。民众对路易十六的支持骤减,公共场所的王室标记被黑布遮盖,国王不再是凝聚法国人民的核心。

断头台


1791年9月3日,制宪会议经过两年的工作终于完成并通过了1791年宪法。路易十六在9月14日接受了宪法,制宪会议于9月30日闭幕。路易十六出逃的风波告一段落,但损害已经造成。资产阶级代表仅仅是将国家体制由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而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

△ 民众1792年8月10日冲击杜伊勒里宫,Jean Duplessis-Bertaux绘,1793年


1793年1月16日-17日,法王路易十六被国民公会判处死刑,行刑前被关押在圣殿塔。圣殿塔(Tour du Temple)是巴黎历史上的一座中世纪堡垒,位于今天的巴黎第三区。12世纪,圣殿骑士团在玛莱区兴建旧圣殿塔,作为其欧洲总部。

△ 对路易十六的审判(1792年12月26日),Éléonore Sophie Rebel绘

△ 油画《被囚圣殿塔的路易十六》,Jean-François Garneray绘,1814年

△ 路易十六与家人的最后会面,Mather Brown绘,1795年

法王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在处决的示众游行中,国王的神情保持着庄严,似已接受自己的命运。

△ 断头台下的Edgeworth神父和路易十六,Charles Benazech绘,1794年

△ 路易十六从Edgeworth神父那里得到了最后的圣餐,作者不详,1793年

△ 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行刑,作者不详

据大仲马记载,当抵达断头台时,路易十六自己更换了衣服,随即遭到捆绑后走上断头台。现场观众超越了两万人,却沉默得没有半点声音。处刑前,他高声向群众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演说,表达他是为了莫须有的罪名而赴死,但被革命分子击鼓压过了他的声音。他向附近的人说道自己将会原谅处死他的人,并向神祈求自己的鲜血不会二次落下法兰西的土地。(指同样的惨剧不会二次发生)语毕后,路易十六随即被处决。

△ 路易十六行刑,Charles Monnet绘,1794年

△ 处死路易十六,Georg Heinrich Sieveking绘,1793年

路易十六的友人、刽子手桑松,向群众宣布了国王勇敢地走向了命运的尽头,而群众高声欢呼。夏尔·亨利·桑松(法语:Charles-Henri Sanson,1739年2月15日-1806年7月4日)是法国史上著名的刽子手,活跃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他拥有“隆瓦尔的骑士夏尔·亨利·桑松”(Chevalier Charles-Henri Sanson de Longval)、“巴黎先生”、“伟大的桑松”(The Great Sanson)等头衔。

△ 桑松,Eugène Eustache Lorsay,1851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路易十六当年曾亲自参与了断头台的设计,为减轻受刑者的痛苦,他还命人将铡刀改成三角形,没想到自己却死在这部杀人利器之下。

处决路易十六的地点是法国的革命广场,这是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一个广场,建成于1763年,最初以当时的国王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法国大革命期间,路易十五雕像被推倒,广场也改名革命广场。19世纪,广场又曾经更名数次,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卢克索方尖碑(法语:Obélisque de Louxor),这座方尖碑拥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在1833年12月21日搬迁至巴黎。

△ 埃菲尔铁塔所见的协和广场,拍摄于2011年4月27日


后续


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控犯有叛国罪,路易十六处决九个月后,即1793年10月14日,她以被控叛国罪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2天后定罪并处以死刑,在革命广场的断头台上被处死,逝年38岁。行刑者是桑松的儿子。

△ 玛丽被送上断头台,作者不详

路易十六的儿子路易十七在狱中三年,一日仅有一餐,随地大小便,连洗澡都得不到准许,最后被虐待致死,逝年仅10岁。

△ 油画《法国皇太子路易·查尔斯的肖像》,Alexander Kucharsky绘,1792年

1989年7月14日,法国庆祝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 圣但尼大教堂内的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纪念雕像

路易十六被处死时,他在外省仍有很高的支持度,大多数的法国农民仍然敬爱并遵奉他(法国农民占人口的八成以上),但是以巴黎为首的市民却严重敌视并仇恨他,在观赏处决时报以欢声雷动,庆祝共和国的确立。如同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所说的:“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