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 | 垂死的高卢人

 世界名画 2022-01-13

大理石雕像《垂死的高卢人(Dying Gaul)》是古罗马时期的作品,其实是罗马人仿造希腊化时代的雕像。这座雕像被视为古典时代现存、用来宣扬战功中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 雕塑《垂死的罗马人》,意大利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

古罗马于公元一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的罗马帝国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 罗马帝国的位置

希腊化时代(英语:Hellenistic period)始于亚历山大大帝之死(公元前323年),终于罗马共和国公元前146年征服希腊本土,或公元前30年最后的继业王国——托勒密王国灭亡为止。19世纪后西方史学界认为,在这段时间古希腊文明主宰整个地中海东部沿岸的文明,所以称此地这段时期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被认为是希腊古典时代和罗马文化间的过渡时期,与希腊古典时代相比,文化趋势于下降或衰退。

有很多著名的希腊雕塑作品即是希腊化时期艺术作品,包括《米洛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等等。此后的希腊罗马艺术,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希腊化时期艺术的风格。

△ 米罗的维纳斯,亚历山德罗斯作品,公元前130到100年之间,巴黎卢浮宫藏

△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巴黎卢浮宫藏

文化背景


大理石雕塑《垂死的高卢人》其实是罗马人仿制希腊化时代青铜雕塑的复制品,原作现已遗失。可能在前230年-前220年之间由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一世委托某位艺术家制作,以庆祝击败小亚细亚的加拉太高卢人。这位艺术家很可能是厄皮哥努斯(Epigonus),他当时就在帕加马宫廷。

△ 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一世塑像

根据二世纪希腊作家保萨尼亚斯描述,阿塔罗斯一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击败加拉太人,保萨尼亚斯这里指的高卢人是从色雷斯近年迁移到小亚细亚加拉太的塞尔特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称呼他们为高卢人,因为当时这批塞尔特人最初居于高卢。保萨尼亚斯 是生活在公元二世纪罗马时代的希腊地理学家、旅行家,著有《希腊志》十卷,书中内容多为后世考古学发现所引证。

自从第一任帕加马统治者菲莱泰罗斯的年代,加拉太人不仅是帕加马的大患,还威胁整个小亚细亚城邦,若不想与他们交战就得付出高额的贡金。但阿塔罗斯一世拒绝继续这种政策,成为第一个拒绝付贡金的统治者。接下来,加拉太人开始对帕加马进行一连串攻势,阿塔罗斯一世率军于卡伊枯斯河(Caïcus)源头与敌军交战,并获得决定性胜利。

这场胜利还产生一个故事,使阿塔罗斯更添加传奇性,保萨尼亚斯记载了很早以前就有神谕如此预言:

到那时,

确实会从狭窄的赫勒斯滂海峡横渡。

大批高卢人让各地哀号、

失序并造成荒芜。

他们似无忌惮蹂躏亚细亚,

在一段时间内

对付沿海的居民,

比众神所为还恐怖。

很快地克洛诺斯之子将会提供帮助,

宙斯所扶养的公牛之子,

他将会带来高卢人毁灭之日。

保萨尼亚斯在此提到神谕所说的“公牛之子”就是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

作品流传


这件罗马复制品《垂死的高卢人》被认为在十七世纪早期从路德维希别墅(Villa Ludovisi)的地下发掘出来,并在1623年列入罗马路德维希家族的资产清单中。

△ 路德维希别墅景观,Vernet Claude Joseph绘,年代不详

△ 威尼托街穿过卢多维西别墅公园,2009年1月18日拍摄

路德维科·路德维希(Ludovico Ludovisi,1595年10月22日或27日-1632年11月18日)是意大利红衣主教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政治家。他是一位艺术鉴赏家,收藏了著名的古物,收藏于罗马的路德维希别墅。

△ 教宗格里高利十五世和他的红衣主教侄子路德维科·路德维希,Ottavio Leoni绘,1621年

路德维希别墅建于1620年代,位于古代萨卢斯特花园遗迹的位置,这个花园是罗马时代贵族游乐园之一。当数百年后路德维希别墅兴建时,从地下挖出许多古典时代的遗物。

1633年,大理石雕塑《垂死的高卢人》置于路德维希家族在𬞟丘的格兰第宫(Palazzo Grande)中,之后在罗马教宗克勉十二世要求下把雕像给了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 油画《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雅克-路易·大卫绘,1801年

在1797年,这件雕塑被拿破仑军队依据托楞蒂诺条约(Treaty of Tolentino)移到法国巴黎卢浮宫,直到1816年才归还给罗马,并一直安置于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直到今日。现存这件罗马大理石复制品的基座是后人添加的。

形象


雕像表现的是一位垂死的加拉太人战士,作品逼真写实,尤其是脸部表情,它很可能有上色过。另外,他有着典型的高卢人发型和胡子,脖子上仅戴着高卢式金属颈环(torque),全身裸体

△ 雕塑《垂死的高卢人》

战士坐在他的盾牌上,他的剑和其他物件散落在身旁,他手撑着地,似乎想要站起来再战,表现出一位不甘屈服的战士形象。

△ 雕塑《垂死的高卢人》背面

这件雕像也证明古代文献中有关高卢人作战方式描述的正确性。波利比乌斯描述前225年高卢部落对抗罗马军队的泰拉蒙战役(Battle of Telamon)中就描述过这种战士:

因苏布雷人(Insubres)和博伊人(Boii)穿长裤并披着薄披风,但盖萨塔依人(Gaesatae)他们热衷荣誉,并睥睨傲视他人,他们脱去所有的衣物,全身裸体站在全军的第一列,除了武器和盾外他们没有任何穿任何防具。....当这些全裸战士一出现,这画面令人惊吓,他们所有人体格强壮健美,也在年富力强的年纪。

《垂死的高卢人》特别选用这种高卢人的裸体战斗方式,可能是要让作品塑造出英雄式裸体(heroic nudity)或悲壮式裸体风格。一个受伤的高卢战士坐在地上,他垂著头,虽然感到伤痛所带来的疼痛,依然带着不屈的坚毅神情。他身体向右前方倾斜,右手支撑着地面,左膝弯曲,似乎仍想挣扎地站起来。尽管是希腊人是战胜方,但作品中的高卢战士像是一个不甘失败的英雄,揭示出了战士垂危时的复杂情绪,更表现出勇敢好胜与强悍不屈的精神。

△ 雕塑《垂死的高卢人》细节:人物面部

在这件作品中,希腊的雕刻家以一种反向的心理刻划敌人的勇猛和顽强,很可能是用此说明战胜这样的敌人是何等困难,从而表达到宣扬统治者战功的目的。雕刻家想要表达出来的,可用艺术史学家詹森(H. W. Janson)评论的一句话作总结:“他们(希腊人)知道这些蛮族人怎样死去的 。”

△ 雕塑《垂死的高卢人》细节:颈上的金属颈环

有一些迹象显示这尊作品曾经修复过,在雕像的脖子处似乎有断裂痕迹,但不清楚是罗马时期就修复还是十七世纪挖掘出后才修复。

影响力


雕塑《垂死的高卢人》因富有高艺术价值且充分塑造出悲壮的气氛,使它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欧洲知识阶级中拥有很高的评价,在当时可说是欧洲年轻人壮旅“必看”的景点。壮游(英语:Grand Tour)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贵族子弟进行的一种欧洲传统的旅行,后来也扩展到中欧、意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阶层。壮游尤其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记述。"Grand Tour"译为“壮游”一词,典故则来自杜甫的《壮游》一诗。

英国诗人乔治·戈登·拜伦就是众多参观者之一,他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就有一篇诗文在纪念《垂死的高卢人》。

我看到一个角斗士倒在我的面前, 

他一手撑在地上——他熬住了痛苦,

显得视死如归,他那英勇的脸;

他垂着的头渐渐、渐渐地倒下去,

从他肋下腥红的大创口,缓缓溢出

最后的血液,重重地一滴滴往下掉,

像大雷雨最初时刻的大颗的雨珠;

然后整个角斗场像在他周围晃摇,

他死了,绝灭人性的喊声还在向得胜的家伙叫好。

这里,一个角斗士指的就是《垂死的高卢人》,只是拜伦没有把他当作“高卢”人,而把他看成被罗马人俘获的达契亚(Dacia)一带的男子。

△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25年版封面

另外,这尊雕像受到后世各国国王、学院、贵族、资产阶级委托雕刻家制作复制品。普通的人也可以购买迷小比例的雕像,作为装饰品或文镇。学习艺术的学生们也常以石膏全比例临摹这尊雕像。

△ 英格兰威尔特郡伊福德庄园的复制品《垂死的角斗士》

刚发现这件雕塑的时候,广泛把这位战士认为是一位被击倒的角斗士,鲜少有人认为是高卢人,因此当时以《垂死者》《受伤的角斗士》《罗马的角斗士》和《角斗士》等称呼,另外它也曾经被称作《垂死的喇叭手》,因为他身旁散落一地的东西中就有一件是号角。

馆藏地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意大利语:Musei Capitolini)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卡比托利欧山山顶卡比托利欧广场的一组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包括环绕中央梯形广场的三座建筑,由米开朗基罗在1536年规划设计,工程经过400多年才全部完成。

△ 米开朗基罗的设计图

△ 卡比托利欧广场,2007年6月16日拍摄

左边是保守宫,右边是新宫,中间是马可·奥勒留的骑马雕像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包括环绕卡比托利欧广场的三座主要建筑,以及连接它们的广场地下长廊。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三座主要建筑是:

  • 元老宫(Palazzo Senatorio),始建于公元前78年,12世纪改作罗马市政厅,16世纪根据米开朗基罗的设计修改立面,加建钟塔;

△ 元老宫,2007年5月8日拍摄

  • 保守宫(Palazzo dei Conservatori),16世纪中叶由米开朗琪罗重建,首次使用巨柱式(giant order)圆柱设计

△ 保守宫,2005年4月25日拍摄

  • 新宫(Palazzo Nuovo),建于17世纪,与广场对面的保守宫外观设计相同。

△ 新宫,2004年10月21日拍摄

此外,16世纪的卡法莱里-克莱门蒂诺宫(Palazzo Caffarelli-Clementino),位于广场以外但毗邻保守宫,也在20世纪初加入了该博物馆。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71年,当时教宗西斯都四世将一批古代青铜雕塑捐赠给罗马人民,将其安置在卡比托利欧山。自那时以来,博物馆的收藏已发展到包括大量古罗马雕像,铭文,以及其他工艺品,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艺术、宝石、钱币等等。该博物馆由罗马市拥有和经营。

△ 新宫内的展品

马可·奥勒留骑马像位于广场中心,为复制品,原作收藏于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内。中世纪时,罗马教会当局下令毁坏许多罗马雕像;这尊雕像之所以被保存下来,是因为它被误以为是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君士坦丁大帝像。

△ 广场中心的马可·奥勒留骑马像复制品,2011年10月2日拍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