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 | 亨利克·阿维坎普《有滑雪者的冬季景观》

 世界名画 2022-01-13

油画《有滑雪者的冬季景观(英语:Winter Landscape with Skaters)》是荷兰画家亨利克·阿维坎普创作于1608年左右的作品,现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画作名称:有滑雪者的冬季景观(Winter Landscape with Skaters)

艺术家:亨利克·阿维坎普(Hendrick Avercamp)

年份:约1608年

原作材质:橡木油画(Oil on oak)

原作尺寸:77.3cm×131.9cm

馆藏处: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 Amsterdam)


画家


亨利克·阿维坎普(Hendrick Avercamp;1585年1月27日受洗-1634年5月15日葬礼)是荷兰画家,他在阿姆斯特丹师从丹麦出生的荷兰黄金时代画家彼得·艾萨克(Pieter Isaacks;1569-1625年9月14日)。

■ 亨利克·阿维坎普肖像,Dmitry Yakhouski绘,2019年

阿维坎普有可能还师从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大卫·文克布恩斯(David Vinckboons;1576年8月13日受洗-1608年)。1608年,阿维坎普从阿姆斯特丹搬到了荷兰上艾瑟尔省的坎彭。阿维坎普又聋又哑,以“坎彭的哑巴(荷兰语:de Stomme van Kampen)”这个绰号闻名。

阿维坎普作为17世纪荷兰第一批风景画家,他专注绘制冬季风景,他的画作色彩鲜艳,生动活泼,风景中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阿维坎普的许多画作都描绘了17世纪初荷兰人在冰冻的湖面上滑冰的场景,而且广受欢迎。

■ 油画《冬季风景(A Scene on the Ice near a Town)》,亨利克·阿维坎普绘,1615年

1634年,阿维坎普在坎彭去世,被安葬在圣尼古拉斯教堂(Sint Nicolaaskerk)。

■ 圣尼古拉斯教堂,2015年9月9日拍摄

创作背景


阿维坎普是第一位专注于雪景的荷兰画家,这幅油画《有滑雪者的冬季景观》,可以追溯到大约1608年,被认为是阿维坎普最早的作品之一。这幅画的主题受到小冰期的影响,尤其是1607-1608年寒冷的冬天。

小冰期(英语:Little Ice Age)又称小冰川期,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全球气温出现下降的现象,时间约在自1550年至1770年这220年间,结束于19世纪初期。从长期来看,在中世纪温暖期持续了400年后,出现了长达500年的寒冷化时期。

■ 两千年以来地球平均气温的变化

小冰期当中,有4个特别寒冷的时期:1350年前后的沃夫极小期、1450年-1570年的史波勒极小期、1645年-1715年的蒙德极小期、1770年-1830年的道尔顿极小期。

■ 1658年,瑞典军队通过结冰的大贝尔特海峡

小冰期带来的影响,除了气温下降外,还使得粮食作物产量变少,谷物价格上升,造成全球各地频繁出现饥荒与瘟疫。人类的死亡率上升,全球人口成长率在这段时间减缓。小冰期时期也是暴乱、抢掠及死亡的高发期,很多文明的历史古籍都记载了这段时期的混乱。

明朝末期,中国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酷寒使降雨区域南移,明朝出现全国性的旱灾。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非常寒冷,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动荡,人口锐减。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鼠疫也开始蔓延,波及数省的大鼠疫在山西爆发。珠江三角洲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顺治、康熙年间,江西橘子常常被冻坏。谈迁《北游录》提到1653年(顺治十年)11月7日,他到达天津,11月18日运河封冻。1654,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靠壮士凿冰。《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等都提到了这种气候。国外有学者认为小冰川时期是明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 明朝末年民变形势图

在中国古代,气候异常通常归咎于君主失德,而西方则对一些人群进行宗教审判。欧洲在1570年(明隆庆四年)至1580年(明万历八年),是粮食危机与迫害犹太人及猎巫活动最为猖獗的十年。同期的日本战国爆发大量民变,上杉谦信更12次于秋冬之际出兵关东抢粮。

画面


亨利克·阿维坎普绘制了很多以冬季风景为主题的绘画,这与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他从小就练习滑冰,另一方面是小冰期发生在他生活的时代。2009年11月20日-2010年2月15日,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举办了阿维坎普作品展的主题便冠以《小冰期时代》的名称。

■ 油画《城堡旁边的冬季景观》,亨利克·阿维坎普绘,约1608-1609年,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亨利克·阿维坎普的油画《有滑雪者的冬季景观》的风格和细节强烈地让人想起老彼得·勃鲁盖尔1565年的绘画《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季景观(Winter landscape with skaters and bird trap)》。阿维坎普的这幅画某些细节直接取自勃鲁盖尔的作品,例如画中的捕鸟器。

■ 油画《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季景观》,老彼得·勃鲁盖尔绘,1565年

■ 两幅画中捕鸟器的对比(左为老彼得·勃鲁盖尔绘画,右为亨利克·阿维坎普绘画)

亨利克·阿维坎普的油画《有滑雪者的冬季景观》描述了众多滑冰者在冰冻的河流上享受生活的一天。房屋旁边的村民在做着日常的家务。

■ 滑冰的人们

■ 做家务的村民

■ 一只狗在画面左下角啃食一具动物尸体

画面中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正能量是画家在一座房子上绘制了荷兰国徽,以表达爱国情结。

■ 画了荷兰国徽的房子

■ 荷兰国徽

负能量是画面中有一个小便的男人、一个大便的男人、一个裸露臀部的人、两个接吻的男人和一对ML的情侣。

■ 树下小便的男人

■ 大便的男人

■ 裸露臀部的人

■ 两个接吻的男人

阿维坎普使用了空气透视的绘画技巧,前景的物体涂上更丰富的颜色,例如树木或小船,而远处的物体则颜色更浅。这种技术加强了绘画中的深度印象。空气透视(英语:aerial perspective或atmospheric perspective)指绘画中用清晰度、色度来表现物体远近的技法。由于空气的阻隔,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相比色彩更加黯淡,清晰度也更差。深度是通过远处颜色的变化来建议的。

■ 莫农加希拉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8月17日拍摄。这张照片中空气透视效果加强了山的远近效果。

这幅画的签名在画面右下方,以涂鸦的形式刻在渔夫小木屋的外墙上。

■ 渔夫木屋外墙上的涂鸦签名

另外,在大约1610年,亨利克·阿维坎普绘制了另一幅同主题油画《冬季全景(A panoramic Winter landscape with a multitude of figures on a frozen river)》,这幅画中也有一个捕鸟器和一条啃食动物尸体的狗。

■ 油画《冬季全景》,亨利克·阿维坎普绘,约1610年,乌克兰Khanenko博物馆藏

馆藏地


油画《有滑雪者的冬季景观》于1897年被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收购,并成为该博物馆的收藏亮点。收购过程得到了伦勃朗基金会的帮助。伦勃朗基金会(Rembrandt Foundation)是一个荷兰艺术赞助人协会,他们筹集资金帮助荷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购买艺术品。自1883年成立以来,它已帮助购买了两千多件艺术品,包括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

■ 油画《倒牛奶的女仆》,约翰内斯·维米尔绘,约1657-1658年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荷兰语:Het Rijksmuseum Amsterdam),是荷兰的国家博物馆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藏有史前至最新的各种展品。与海牙毛里茨之家博物馆和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并称荷兰的三大美术馆。

■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2016年6月24日拍摄

1795年巴达维亚共和国成立时,时任财政大臣亚历山大·霍赫尔认为应当依照法国卢浮宫来建造一所国家博物馆,但直到1798年11月19日政府才启动建造博物馆的计划。1800年5月31日,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家画廊(Nationale Kunst-Galerij)在海牙成立,当时藏品为来自荷兰省督捐赠的200幅画作。

■ 亚历山大·霍赫尔肖像,Mattheus Ignatius van Bree绘,约1812年

1806年荷兰王国成立,在路易·波拿巴的命令下,国家画廊在1808年搬到了阿姆斯特丹。包括《夜巡》在内的一批阿姆斯特丹政府所有的画作进入博物馆中。1809年博物馆在阿姆斯特丹王宫再次开张。

■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油画《夜巡》,伦勃朗绘,1642年

1817年博物馆搬入特里普家宅(Trippenhuis),但最后发现这里并不是理想的博物馆建立之地。1820年,博物馆部分藏品运往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1838年时其中的19世纪绘画作品又被拆分出来,收藏入哈勒姆的维尔格勒根别墅。

1863年曾有一场博物馆设计比赛,但所有的上交作品均未被采纳。其中皮埃尔·库贝的作品得了第二名,1876年的第二次比赛中,库贝终于以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混合设计赢得冠军。同年10月1日新博物馆动工,博物馆外墙的设计则是由另一批从竞赛中选出的艺术家来完成的。

■ Pierre Cuypers设计的博物馆,1876年

20世纪之后博物馆经过多次翻修,最近的一次完成于2012年7月16日。

■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夜景,2016年5月30日拍摄

精彩回顾


案底浮图已忘言,玄梅枝老坠空帘。

灵台有意犀为盼,锦瑟无端梦欲潜。

遇见名画 遇见美好

enjoy masterpiece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