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医,简化以【河图洛书】为道,“河图”是大自然客观规律的记录,“洛书”是客观认知的升华,故“河生洛用”。【河图洛书】是宇宙缘起图,囊括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也包括医卜星相等方术。河图洛书的演化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理论体系,政治家、统治者、军事家用其运筹帷幄、治国安邦;老百姓则将其养生、预测、医家疗疾…大凡精通者,当为圣哲,都是〈河图洛书〉母系统的衍生运用。且不谈统传统文化大系统,单就传世之书,任何事不干,花几辈子的心血、中医书是看不完的。何谈运用,何谈灵活?何谈精深?我们要怎样学好中医,怎样从浩如烟海传世之书学习中医的精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清望得远,与学佛一样“一门深入”一通百通。中医缘起是道一一大自然客观规律。《河图洛书》就是大自然客观规律的记实与认知后的升华,原来中医就是如此简单!河图洛书是古圣哲无量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医理法方药的“象图”。岐伯说了:“夫阴阳者,数之以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从象的角度来学中医是岐伯老师教给大家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我们有很多同学,被书本折腾了一辈子,还是难觅中医真谛,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需恭敬心与敬畏心来学习,信愿行是学习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你思想复杂,中医就复杂,你思想简单,中医就简单,越是简单的越接近宇宙真谛。万花筒中总觉多,它的真实一二三。象思维模式【河图洛书】是迈向传统文明的“通行证”。
有人疑惑中医理论怎么与算命、风水相通,其实这正是东方文明智慧之处。因宇宙真相只有一个,如传统文明不相通,各说各的道,世界上岂不是存在各种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西医究竟能不能结合,我认为提这个问题是滑稽可笑的,因为真理不存在数个,尽管法门很多,它最终绝对是万法归宗。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起点不同,比如一个从中国起步,另一个从美国起步,目的地都是一致的(治病救人“到罗马”,途中结合是捆绑“夫妻”,都到罗马时没有什么结合不结合,水流千里归大海。
现代人时髦,新鲜,喜欢研究“成分”,“原素”来解释中医之理,以木运(以氧气“类比法”为木。下同理…),火运(氢),金运(氮),水运(炭),还有更多等等,力求以现代“科学”去圆“中基”梦,不失为一个活跃思维模式。中医所有答案都在大自然中:如物质发生能量,能量发生动运,运动过程中引起能量相对守恒为生理,运动过程中引起能量失衡为病理,所有“因素”使失衡的能量恢复正常为医理或药理。能量失衡超越《本能》阈值,将由功能性疾病转化为器质性疾病,是量变到质变。
我要向各位前辈、老师、同学们回报的是“类比法”,把人体直接看成是一个《河图》气化体,人的左右手是一个“信息通道”,从而探知《河图人》的生理,病理态势、提供方药直接依据。
寸口脉分寸部、关部、尺部三分段。正对腕后高骨处为关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亦同。它们分候的五运是:左寸候火、左关候木、左尺候水中真阴;右寸候金、右关候土、右尺候水中真阳(亦名相火)。左为阴中阳,生生不息,从水生木、木生火,生极而降,降到对侧根部相火。右侧为阳长阴,由相火生土,土生金,降极而升,升入对侧根部为水。此为左右《河图脉》升降之大律。
脉气生于土,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土,中土“谷神”纳腐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故中土之脉除应其它四运,显其本运之脉必有土气之缓滑之象,以证气血化生有源,方为正常之脉象,又称平脉。
水生趋于下而封藏于地下,应于冬令。故脉见筋骨之间,按之沉实而举之流利,称石脉。然必沉濡而滑,是谓土气,乃水之平脉。若水脉涩沉而缓,提示气滞气瘀;如水脉深沉而快,说明水中有热;若脉洪大(指举按有余来至大而去且长,腾上满指)而快,说明水足;若脉弱小而数,则示水气虚,有湿热。水气寒其脉象多深沉而软,犹如天上云,大地阴暗;水气不足其脉多深沉而僵或微细。
木应春之升发之性,其脉如草木初生,指下弱软轻坚,正直而长、如按琴弦称弦,然必和滑而缓,是谓土气,为木之平脉。若脉象弦大证明木风亢盛;若脉弦而迟,则证明人体阴阳俱虚;若脉弦数示木部湿热。
火应夏季,仍木之生,其脉来强去弱,如钩之象,称钩脉。然必虚滑流利,是为土气,为火之平脉。然必虚滑流利,是为土气,为火之平脉。若脉洪大而数,提示阳气亢盛,内火炽热;如火部沉缓,则示阳虚火不足。
中土应四方四季,禀中央湿土,常兼四季化生万物,其脉和缓,指下不疾不迟,称为缓脉。然和缓之中,又当见其软滑,是谓土气,称土之平脉。若土脉洪大而滑,说明土运不全,内有湿痰;如脉沉缓,提示土阳虚,若土阳虚到一定程度则会出现无脉症。
金部脉,主万物收成之脉,虽主收敛而全于皮毛,是以不能沉实,但得浮弱之象于皮毛间,指下轻虚,重按而散,故金脉多浮,称之为毛脉。然必得浮弱而滑,是为土气,为金之平脉。若金脉浮而迟,说明体内有寒,金气不宣,若脉虚而数,提示热症。若洪大而数,提示热盛,常常有发热症状;若金脉轻浮则为表症,若沉重则为里症。
诊脉时被脉诊者双手放至要自然放松摆放,双方决不可“拉家常”,以放松入静至为重要,尽其所能把脉诊者看成是一个“河图气化体”去感悟其异常等极微细的变化。把脉次数最少为《河洛》的大衍之数55次以上…。哪儿虚,哪儿实,哪里升不了,哪儿降不了,收藏的不收藏,发散的散不了…,只要指下活泼,内经说切诊要“巧”,我们必须经常练习,熟能生“巧”,你自然就能“听见”《河图脉》向你俯首称臣,向你数说真实情况。
我们要注意的是放弃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心中没有什么“六祖脉”,“八祖脉”,“二十八脉”等,如果放不下你会落到猜脉的巢穴。其实“听脉”最直观、是最具体的“巧门”。这样,整个中医的理法方药学起来一点都不难,【河图脉】就象自然界的路,河,路的大小,河流的直湾,路上的车辆人流多寡速度,堵塞等就一目了然,气感强的人练至纯熟能感同身受,这样指导用药效如桴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