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2022-01-13 | 阅:  转:  |  分享 
  
摘要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的方式,以三明市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对教师语文课堂评价语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乡村教师和城镇教师语文课堂评价语的运用有着明显的差异。简略、随意、评价语言匮乏大多为乡村教师所采用,而确切、得体、评价语言丰富多为城镇教师所采用;乡村教师和城镇教师对课堂评价作用认识不全面以及自身对课堂评价语的重视程度不同。根据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的不同,提出改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评价语;课堂评价语;语文教师;



































Abstract

Using?the?method?of?questionnaire?survey?and?classroom?observation,?this?paper?takes?the?Chinese?teachers?of?rural?and?urban?primary?schools?in?sanming?city?as?samples?to?study?their?Chinese?classroom?evaluation.?Results:?there?i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use?of?Chinese?classroom?evaluation?language?between?rural?teachers?and?urban?teachers.?Briefly,?arbitrary,?the?lack?of?evaluation?of?language?used?by?most?of?the?rural?teachers,?and?exact,?decent?and?abundant?evaluation?language?for?use?by?teachers?in?cities?and?towns,?villages?and?towns?teacher?of?classroom?assessment?function?understanding?is?not?comprehensive,?and?its?degree?of?attention?to?the?language?classroom?evaluation?according?to?the?village?and?town?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ers?use?classroom?evaluation?language,?put?forward?to?improve?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er''s?classroom?evaluation?language?use?strategy.

Keywords:Evaluation;Languageclassroomevaluationlanguage;Chineseteacher.

























目录

引言 1

一、概念界定 1

(一)评价语 1

(二)教师课堂评价语 1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 2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

(一)研究对象 2

(二)研究方法 2

1.文献法 2

2.问卷法 3

3.观察法 3

三、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 3

(一)评价语内容取向比例 4

(二)评价语类型使用比例 4

(三)课堂评价的时机与恰当性 4

(四)课堂评价语的针对性 5

(五)课堂评价对象的比例 6

(六)教师评价方式的特点 7

(七)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目的 7

四、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8

(一)教师课堂评价内容片面 9

(二)课堂评价语类型使用不均衡 9

1.评价语简单随意 9

2.评价一味地表扬、鼓励 10

3.评价语缺乏学科特性 10

(三)课堂评价时机存在不恰当 11

(四)课堂评价对象差异过大 11

1.侧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11

2.忽视部分学生或小组的评价 12

(五)教师评价方式太过枯燥 12

1.言语性评价过多 13

2.评价欠缺言语性与非言语性相结合 13

五、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4

(一)教师课堂评价理念落后 14

(二)教师课堂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14

1.评价语言匮乏 14

2.评价语认识浅显 15

3.评价缺乏语文学科特性 15

(三)教师错失最佳评价时机 15

(四)教师缺乏部分学生和面向全班的评价 16

1.对全班学生的关注较欠缺 16

2.对部分学生或小组的关注欠缺 17

(五)教师课堂评价形式有待丰富 17

1.缺乏非言语性的评价 17

2.缺乏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7

六、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8

(一)革新评价理念,评价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18

(二)丰富评价语言,锤炼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19

1.积累评价知识,不断反思和总结 19

2.提高语文素养,评价体现语文学科特性 19

(三)把握评价时机,进行即时评价,做到有理有据 20

(四)拓宽评价对象,注重面向全体 21

(五)改进评价方式,倡议言语性评价与非言语性评价相结合 21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一 26

附录二 29





引言

语言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课堂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语言,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教师课堂评价语是师生进行课堂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师在课堂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积极的课堂评价语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城镇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给予即时评价并且积极、丰富,乡村教师在评价上缺乏评价的丰富性,并且不即时。在城镇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主动;乡村小学的语文课堂则相反,学生回答问题缺乏主动性。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课堂评价语的运用在城镇和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之间存在差别。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是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进行观察,发现小学语文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体系的发展有利,对课堂评价理论的丰富也有帮助。详尽分析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增进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评价语的科学认识,提高课堂评价语的运用,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即“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1]

一、概念界定

评价语

评价语言是指学校教师按照教师职业标准所使用的的专业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相应的反馈。

教师课堂评价语

在本研究中,教师课堂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课堂行为和道德认知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依照语文学科性质和规律的前提下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态度、课堂行为表现做出评价时使用的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课堂上教师时常组织课堂纪律的现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对50名乡村小学3-6年级语文教师和50名城镇中心小学3-6年级语文教师发放问卷。通过向教师发放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以G乡村小学和X城镇中心小学为例。随机抽取2名乡村小学和2名城镇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作为课堂观察的对象。通过观察,记录乡村、城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评价语时存在的问题。

研究方法

文献法

通过阅读与课堂评价语相关的文献,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相关的论文和期刊,综合文献和期刊论文资料,进行整理,制定出本次的研究方案。

问卷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现状”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设计了11道客观题,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对教师基本信息的了解,包括教师所教的年级,所从教的小学;其次是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的情况以及对课堂评价语的重视程度。该问卷对乡村和城镇小学各50名3-6年级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其中收回有效的问卷是92份,问卷的回收率是92%。一定程度上该问卷反应出乡村、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使用现状,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问卷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

观察法

该研究方法主要是课堂观察,随机抽取2名乡村小学和2名城镇小学3-6年级语文教师,对每位教师进行语文课堂观察。借鉴专家孙剑飞教师一书《课堂观察手把手》中的课堂观察量表[2]和周瑞雪硕士论文中的观察量表[3],根据本研究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反复参照对比,最终形成适合本研究的观察量表。课堂观察量表包含执教者姓名、课题、开课时间、观察维度、举例或描述、次数、频率7个方面。观察维度包括6个,分别是: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时机、评价方式、评价针对性、评价语类型。对相应的评价维度进行举例或者描述,以划“正”的方式记录评价的次数。课堂观察量表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之一。



三、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

依据研究,设计符合本次研究需求的调查问卷《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现状调查》,对于乡村、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的情况在宏观方面进行了解。

评价语内容取向比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教师,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多少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相对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表3-1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评价语评价内容取向比例

X\Y A.知识技能方面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C.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 小计(次) A.乡村小学 29(64.44%) 10(22.22%) 6(13.33%) 45 B.城镇小学 32(68.09%) 9(19.14%) 6(12.77%) 47 评价语类型使用比例

教师对课堂评价语积累、重视程度不同,在课堂上使用评价语类型的比例呈现不同。乡村教师经常采用简单随意型的评价,对语言艺术型的评价关注过低,缺乏对语言艺术型评价的运用。

表3-2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使用评价语类型的比例

X\Y A.简单随意型 B.准确得体型 C.语言艺术型 小计(次) A.乡村小学 25(55.56%) 18(40.00%) 2(4.44%) 45 B.城镇小学 6(12.77%) 30(63.83%) 11(23.40%) 47 课堂评价的时机与恰当性

超过50%的乡村教师进行“即时”评价,超过一半的教师进行即时评价的同时没有注重评价恰当性的发挥。评价不仅要即时,而且要恰当,城镇教师较注重课堂评价即时性与恰当性的发挥。



图3-1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给予评价的时机和恰当性

课堂评价语的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上做出评价的针对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回答和个人情况”占比最多,乡村和城镇教师善于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图3-2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给予评价时的针对性

课堂评价对象的比例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对象都是不同的。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使用评价语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全班同学。乡村教师注重全班和学生个体的培养,需要多加关注部分学生和小组的培养。



图3-3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评价对象的比例

教师评价方式的特点

言语性评价是一种简单的、最重要的课堂评价方法。非言语性评价可以弥补言语性评价的不足,仍有教师没有认识到仅采用言语性评价、非言语性评价的缺陷,采用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效果更理想。



图3-4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评价方式的特点

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目的

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的企图各有千秋,最主要是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教师,都注重实施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图3-5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的目的占比

四、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机选取乡村小学和城镇小学三至六年级任意四个班级,对乡村和城镇各2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根据课堂观察量表,发现乡村、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观察结果如下:

表4-1课堂观察量表统计表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D1 D2 E1 E2 E3 乡村小学 32 2 48 64 12 10 80 0 3 72 3 44 40 1 城镇小学 20 4 30 40 6 7 48 0 3 51 1 5 40 12 教师课堂评价内容片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4]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使用评价语内容上,过于片面,即只对三维目标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进行评价。教师侧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性,有所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相对忽视了。

表4-2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评价内容的比例

教师课堂评价语总次数 知识与技能的价

次数百分比 过程与方法评价

次数百分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次数百分比 乡村教师 82 6174.39 1113.41 1012.20 城镇教师 54 4074.07 47.41 1018.52 合计 136 10174.26 1511.03 2014.71 课堂评价语类型使用不均衡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情体验和感悟的特点。”[5]语文这一科目的性质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即时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学科评价的根本目的。

评价语简单随意

在课堂上,听到同学们精彩的回答,听到教师妙语连珠的评价却很少。学生朗读课文是否带有丰富的情感、声音是否洪亮、咬字是否清晰,回答的情况无论如何,教师常给予的评价是“好”,以“好”应万变。简单随意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多的帮助,使用过多,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型评价的使用相当匮乏,城镇教师语言艺术型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4-3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类型的使用情况

教师课堂评价语总次数 简单随意型

次数百分比 准确得体型

次数百分比 语言艺术型

次数百分比 乡村教师 82 4656.10 3542.68 11.22 城镇教师 54 712.96 3564.81 1222.22 合计 136 5338.97 7051.47 139.56 评价一味地表扬、鼓励

当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一味地表扬,“太聪明了”“真棒”“非常好”等不具体、针对性不强的表扬,在乡村小学语文课堂里不足为奇。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评价一位回答“我在第几自然段看到了西沙群岛什么样的特点?”问题的学生,“真棒”。这样含糊不清的表扬在课堂中屡见不鲜。

评价语缺乏学科特性

通过对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教师经常给予的评价语是“嗯,真好!真棒!”等相关的单调乏味的评价语,与语文学科的性质相违背,不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在城镇小学中,语文教师会对评价语进行积累,有了丰富的评价语储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评价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会精心准备授课内容,课堂评价语往往容易被忽略,课前缺少准备,课后缺乏积累,单调、匮乏类的评价语使用过于频繁,评价不具有针对性,并且缺失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特性。

课堂评价时机存在不恰当

教师对评价时机的把握,最好的评价时机是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立即进行评价。正如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一样,学生在回答完后教师应即时做出反馈,产生最好的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乡村和城镇教师错失评价关键时机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在上课时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以及教师个人对学生回答的反应快慢,出现滞后性评价。

表4-4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评价时机的情况

教师课堂评价语总次数 即时性评价次数百分比 滞后性评价次数百分比 乡村教师 82 7996.34 33.66 城镇教师 54 5398.15 11.85 合计 136 13297.06 42.94 课堂评价对象差异过大

通过对四位教师的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对于课堂评价语的对象有共同点,都是面向学生个体评价的次数最多,忽视了对部分学生或小组的评价。

侧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通过对乡村和城镇小学各2名教师,每名教师2节课的课堂观察记录,发现四名教师都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可以看出,教师给予太多学生个体的评价,课堂评价对象差距太大。一节课中,教师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频率过高,其他学生认为与其无关,上课的注意力被分散,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表4-5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评价对象的比例

教师课堂评价语总次数 对全班学生的评价语

次数百分比 对部分学生或小组的评价语

次数百分比 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语

次数百分比 乡村教师 82 3239.02 22.44 4858.54 城镇教师 54 2037.04 47.41 3055.55 合计 136 5238.24 64.41 7857.35 忽视部分学生或小组的评价

教师在使用评价语过程中,对评价对象的关注度不同,评价语发挥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在面向学生个体评价时,教师做出的评价语针对性更强。教师面向部分学生或小组评价时,这是针对具有相同特征或相同水平的学生做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利于提高课堂评价语的效率;教师面向全班同学做出的评价语有助于团结班集体,建立团队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表4-5可以看出,教师注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对全班学生的评价相对较少,部分学生或小组的评价被忽视了,教师对三个评价对象的关注是不均衡的。

教师评价方式太过枯燥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师课堂评价多样化的一种,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情况采取不用的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评价方式在教师调查问卷中的调查结果与课堂观察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

言语性评价过多

课堂教学方式走向多元化,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方式也走向多元化。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单纯使用言语性评价的不足,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使用课堂评价绝大多数是言语性评价,缺少采用言语性评价、非言语性结合的方式,呈现单一方式的评价。

表4-6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方式的比例

教师课堂评价语总次数 言语性评价

次数百分比 非言语性评价

次数百分比 言语性与非言语性相结合

次数百分比 乡村教师 82 7996.34 00 33.66 城镇教师 54 5092.59 00 47.41 合计 136 12994.85 00 75.15 评价欠缺言语性与非言语性相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数的情况下,言语交流只占到表达我们思想的小部分,而非言语所占的比重超乎我们的想象。而同样起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作用非言语表达其实可以作为最有力的补充。”[6]从表4-6看出,教师缺乏采用言语性与非言语性相连结的评价方式,语文课堂上单纯使用非言语性评价的几率很小,可以将两者结合,通过语言的表述与肢体动作的配合,比如面部表情、手势语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使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作用最大化。

综上所述,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评价语时评价内容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对学生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少;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简单随意,缺乏语言的艺术性;存在评价的滞后性;侧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部分学生或小组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过多使用言语性评价。需要对这些问题认真分析,才能有对应的对策。

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教师课堂评价语运用中存在评价内容过于片面、评价语类型使用不均衡、评价时机不恰当、评价对象差异大、评价方式单调的问题,以下对问题所在进行原因分析。

教师课堂评价理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分数被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致使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分数,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课堂评价时侧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又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教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关注被忽视,教师的评价理念停留在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没有与时俱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由此可见,教师评价理念与时俱进,有助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的实施。

教师课堂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评价语言匮乏

乡村和城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频繁使用机械式的评价,评价表达流于走形式的现象,匮乏的评价语言与教师自身日常的积累有关。刘显国说“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境界是相声般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诗朗诵般的激情。”[7]语言的匮乏致使评价枯燥、刻板,这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教师没有意愿花费精力、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评价语,导致评价语言的匮乏,致使在课堂上使用评价语时出现无意义的评价语。以下教学片段是乡村教师《精卫填海》的执教:

师:孩子们,你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生: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师: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对这篇神话故事有初步的了解,以同桌讨论的方式,想想为什么是去填海呢?稍后派代表回答。

生:炎帝的宝贝女儿精卫溺死海中。

生:为了防止他人遭受溺水。

师:大家说的不错。

教师用“不错”“很好”这些词来评价学生,体现不出学生的回答真正好在哪里。单一、匮乏的评价语言不能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也不是学生真正所需要的评价。

评价语认识浅显

教师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除了对评价语的积累有关,对评价语的认识也有关。评价语不仅有激励功能、启发功能、判断功能、还有批评的功能。在课堂观察中,学生无论回答对错,教师一味地表扬,这是教师对评价语认识不足,评价能力不强的一个方面。不分情况的使用鼓励性评价语,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任何帮助。因此,教师要提高对评价语的认识,合理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

评价缺乏语文学科特性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是语文科目的特点。依据课堂观察,乡村小学语文教师82次的评价,仅1次使用语言艺术型的评价。教师讲解文章语言优美,但是进行课堂评价时的语言却显得生硬、简单无奇,使评价语显得平庸廉价,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性。这与教师的语文素养密切相关,需要教师积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语言修养和学术修养。只有教师具备更高的语文素养和学术修养,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有余地使用,并且符合语文学科特性的评价语。语文课堂上,使用不符合学科特点的评价语,学科的特点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必然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错失最佳评价时机

把握课堂评价时机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受教学进度以及教师个人的耐心程度的影响,错失最佳的评价时机。在教学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学生回答不正确,没有耐心的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否定的评价或者请其他同学回答,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进度,回答不正确教师没有给予评价,让其“请坐”,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急于求成,教师自己说出结果。在学生缺乏勇气和信心的时候要加以鼓励,学生遇到思考困难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否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降低,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以下是城镇教师讲授《火烧圆明园》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经历两次侵略的圆明园,从富丽堂皇到一片狼藉,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可恶至极的侵略者,令人气愤!

生:都是因为侵略者,使我们失去富丽堂皇的圆明园。

生:众目睽睽之下,中国领土上,他们无恶不作。

师:大家说的不大对,我们要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使国家变得富强是首要任务。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发愤图强,为国家的富强努力学习!

表情不一的同学们掀起一番议论。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经过三个学生的回答都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直接给予否定的评价,并且立刻说出自己理想的答案。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错失了最佳的评价时机,最终课堂上陷入一番议论。对语文教师来说把握最佳评价时机以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缺乏部分学生和面向全班的评价

对全班学生的关注较欠缺

经过课堂观察,语文课堂中,存在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在提问的环节,通常会走到回答问题同学的边上,导致提问成为一对一的对话,此刻教师的注意力在回答问题学生的身上,班上其余学生暂时脱离教师的管理,导致大部分学生走神,课堂纪律混乱。因此教师给予课堂评价语时基本面向学生个体,缺乏对全班学生的关注和评价。

对部分学生或小组的关注欠缺

小组合作方式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的重要方式,被一线教师普遍采用。小组合作结束,教师在学生反馈后短时间内整合、梳理学生的讨论结果,考验教师的语文素养以及课堂评价经验的积累。通过课堂观察,课上不敢回答问题或者默默无闻的学生,往往最容易被老师忽视,毕竟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导致部分学生或小组的关注、评价不可避免的被忽视。

教师课堂评价形式有待丰富

缺乏非言语性的评价

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不但有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言语性评价,非言语性评价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率很小,因为言语评价方便、快捷,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语文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把更多精力用在言语性评价上。但是言语性评价也存在不足,过多的使用言语性评价,学生听多了见怪不怪,感到乏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非言语性的评价恰巧可以弥补言语性评价的不足,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言语性评价的缺点以及非言语性评价的优点,致使缺乏非言语性的评价。

缺乏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不管是言语性评价还是非言语性评价,都存在不足,最好的评价方式是将两者结合使用。教师只是看到言语性评价的优点或者非言语性评价的不足。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克服各自的缺点,发挥最好的评价作用。以下是城镇教师讲授《桂花雨》教学片段: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也能看出小琦君非常盼望着摇桂花。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琦君非常盼望摇桂花,你从哪里体会出来?

生:句中的“乐”字看出小琦君非常迫切摇桂花。

师: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来,试试!

生(读)

师:有点儿盼望着摇桂花,你愿意再次尝试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再读)

师:(点头),感情很到位,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学生第一次读句子,教师采用言语性评价,引导其再次读句子,把感情读到位,学生再次朗读,教师通过点头的方式,采用非言语性和言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由此可见,言语性评价与非言语性评价相结合可以将评价发挥到更好的效果。

六、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恰当合理的课堂评价语,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并综合考虑被评价学生个性差异及心理特点,对学生做出贴切的评价语。”[8]教师对课堂评价语引起足够的重视且认真践行,才可以运用自如。根据调查分析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改进策略。

革新评价理念,评价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侧重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或者两个维度,没有改变以往片面的评价模式。“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9]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要求,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课堂评价,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和特点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课文读的好,但是书写有待提高;有的学生书写做的好,但是语文成绩不尽人意。每位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给予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遵循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及时更新评价理念。评价语要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并且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丰富评价语言,锤炼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积累评价知识,不断反思和总结

首先,教师应经常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语言素养。理论知识的学习、语言的积累、评价技巧的掌握,这些都是丰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基础,同时也为教师创造出彩的语文课堂做铺垫。。其次,教学机智的培养,灵活使用课堂评价语。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特点之一是教学机智,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灵活使用评价语,用教师的智慧和爱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再次,注重评价语反思、总结。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做的评价是否恰当,是否即时,是否具体有效,对学生的帮助与否。对当课的评价情况进行总结。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评价语的运用次数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丰富评价语言,提高运用评价语的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评价体现语文学科特性

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要充分与其他学科进行分辨,要符合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性。生动、确切、富有诗意的评价语,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理论知识,具备更高的语文修养和学术修养。在使用评价语时,考虑与学科内容、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充分使用形象、生动、富有使用的评价语。以下是城镇教师在讲授《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你们都从哪里听到了秋的声音?

生:“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

生:“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师:这些声音能换种方式感受吗?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些声音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

师:老师注意到你读得特别地轻特别地柔,告诉大家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声音很柔和的,不能读的太大声。

师:好,秋的声音像河岸的垂柳轻轻摇曳,秋的声音又似耳畔浅浅的低吟,像这位同学一样,大家一起用轻柔的声音齐读这句,感受秋的宁静。

城镇教师在教授课文时,使用蕴含诗意的评价语且与文本相联系,创造令学生感到温馨、奇妙的学习情景,似乎置身于宁静舒适秋天的学生们,感受奇妙又美好的秋天气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享受大自然的礼赠。此外,学生朗读教师指导。“轻柔”这个词语使得学生体会朗读的重点,因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加深。因此,评价时要充分体现语言的特性,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阅读书籍,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文修养。

把握评价时机,进行即时评价,做到有理有据

教师把握评价时机,进行即时评价,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评价时机的掌握。“即时”就是一刹那,当学生出现表现积极的行为时,教师应立即给予强化刺激,加强学生积极行为的出现的概率。其次,教师的评价要理由充分、有依据,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和文本内容。评价学生时语言要具有针对性,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做出评价后要让学生清楚明白被评价的内容。避免用“好”“很好”“很棒”之类没有针对性、含糊不清的评价语,这类评价语不利于学生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需要教师集中注意力,立足于文本,捕捉学生回答的有用信息,进行即时评价,做到评价的“有理有据”。最后,合理运用表扬语言和批评语言。教师使用评价语一味地表扬,没有把握表扬的度,容易使学生只知道自己的优点,忽视缺点。以下是乡村教师执教《白鹭》的教学片段:

师:说一说,你找到哪些描写白鹭外貌的句子。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涩的脚。”

师:你太聪明了。

师:白鹭身上有什么特点?

生:羽毛很白。

师:你很聪明。谁能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你读的真好。

乡村教师在执教《白鹭》这篇课文时,都是“你读的真好”“你太聪明了”“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评价语。在这节课中,教师把握了评价时机,但是把表扬当做激励的唯一手段,实际学生的回答并不完美,这些评价让人觉得不真切,评价不具体。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表扬,要有适当的批评,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评价时机,进行即时评价,而且评价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理有据的评价。

拓宽评价对象,注重面向全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是评价的基本原则之一。[10]所以,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重评价的全面综合性、宽泛性。

首先,评价要面向全体,一视同仁。实际课堂上,存在严峻的课堂评价问题,即进行学生个体的评价较太多,对默默无闻的学生评价少,甚至忽视。教师要尽可能的顾及全班学生的心理,尽量多评价一些学生,拓宽评价的对象。其次,避免出现晕轮效应。“当教师用某一标准评估学生的结果影响他对学生的整体印象,这就出现一种常见的误差----晕轮效应”。[11]不能因为孩子某一个方面表现不好而否认他的全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再次,重视小组合作的评价。小组合作通常是水平相同的学生,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学生在合作时,教师要指导,从讨论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所在,结合学生的汇报对小组进行评价,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梳理、汇集学生们的讨论结果,对小组的反馈更加全面。

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师要从自我本身出发,不断拓宽评价对象,面向全体。

改进评价方式,倡议言语性评价与非言语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言语性评价,学生容易对单调的评价方式感到乏味,大大降低课堂评价语作用的发挥。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的举手投足,无意间地表扬、关怀,这些细节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一个善意的眼神,温柔地抚摸,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地体会和感受。这样非言语的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从心理上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声情并茂、铿锵有力地朗读课文时,教师为他拍手称赞;当学生鼓起勇气、勇敢向前时,教师走向前抚摸他的头表示肯定和祝贺……这些举动可以让学生感到备受关注。城镇教师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试着做出气势威武的样子,同学们好威武!(生做动作理解“划过来划过去”)

师:哪位同学能用朗读的方式展示出大龙虾的威武?

师:请你配上动作,做一只威武的大龙虾把!

生(读)

师:(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位神情威武的海底大将军,坏家伙看见你都无影无踪,通过你的动作表演和朗读,我们领悟大将军的威武气势。

在本节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理解“威武”一词,从而理解大龙虾威武的气势。在学生做出“威武”的动作之后,教师竖起大拇指,即做出非言语性的评价,并且立即与言语性评价相结合。言语性评价给学生一种语言美的体验,非言语性评价具有亲切感,可以弥补言语性评价的不足,丰富课堂评价语的多样性。教师要充分认识非言语性评价的作用,并且认真践行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因此,评价方式上,倡导言语性评价与非言语性评价相结合。















结论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教师恰当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致谢

经过这一次的研究,通过问卷和课堂观察,发现做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深入问题进行研究。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发放,调查的结果呈现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自己对语文课堂评价语的认识,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问卷调查结果与实际课堂中的情况存在些许差异。因此,研究要深入问题进行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无论是现在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尽可能的探究问题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朱忠梅老师和苏小玲老师。一位是美丽温柔富有智慧的老师,特别幸运能在这两年的时光里聆听您的教导,您的耐心、严谨与永葆童心让我受益匪浅,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一位是优雅与智慧并存,富有丰富的小学语文从教经验的老师,从她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实践性知识。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她们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我的教师职业生涯树立了榜样。

其次,感谢宁德师范学院所有的老师,因为你们的谆谆教诲,在这两年里我成长了很多。感谢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们,两年时间里,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感谢你们陪我度过难忘的时光。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辛勤的劳作,为我提供与宁德师范所有师生相遇的机会;是他们在我身后,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感谢我所遇的一切!











参考文献

ISBN978730313317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孙剑飞.课堂观察手把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34.

周瑞雪.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

ISBN978730313317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ISBN978730313317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刘光霞.中小学学生评价技巧精粹[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61.

刘显国.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64.

陆昌萍.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基本模式及语用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5):108-112.

ISBN978730313317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赵翠娟.赵翠娟与学习型学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1]W.James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附录一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现状调查

尊敬的语文老师:

这是一份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请您在下列题目中选择符合您的选项。您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调查结果也仅供个人研究所用,会严格保密,非常感谢!(说明:本问卷单选题多选题均有,多选题题后有备注。)

1.您是教哪个年级的语文教师?()

A.3年级

B.4年级

C.5年级

C.6年级

2.您所从教的小学来自()

乡村小学

城镇小学

3.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给予学生评价时更关注()

A.学生个体?

B.部分学生或小组

C.全班同学

4.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您给予评价时更关注()

A.知识技能方面?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C.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

5.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您给予的评价是()

A.即时

B.恰当

C.即时且恰当

D.不即时不恰当

6.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您给予的评价是()

A.针对学生的回答

B.针对学生的个人

C.针对学生的回答和个人情况

D.没有针对性

7.在语文课堂上,你经常使用的评价语类型是()

A.简单随意型

B.准确得体型

C.语言艺术型

8.您经常采用的评价方式是()

A.言语性评价(口头语言)?

B.非言语性评价(肢体语言)

C.言语性评价与非言语性评价相结合

9.您在课堂中常使用评价语是()(多选)

A.判断学生回答正误?

B.引导学生思考?

C.调控课堂秩序

D.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E.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0.您是否经常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评价语()

A.经常反思?

B.偶尔反思

C.有时反思?

D.从不反思

11.您认为是否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自身使用课堂评价语的能力()

A.有必要?

B.还好?

C.无所谓?

D.没必要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附录二

执教者

姓名 课题 开课时间 观察维度 举例或描述 次数 频率 A.







象 1.对学生个人的评价 “说的真棒,你理解这个词真到位” 2.对部分学生或小组的评价 “这组同学表现很好,最快完成” 3.对全班学生的评价 “大家都记得非常准确”“我们班同学真棒” B.







容 1.对知识技能的评价 “看来大家把这个方法掌握了” 2.对过程方法的评价 “看他把四种鱼观察的多仔细”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在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触摸到了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









式 1.言语性评价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做出评价 2.非言语性评价 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做出评价 3.言语性与非言语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做出评价







机 1.即时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立刻做出评价

2.滞后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未做出即时的评价









型 1.简单随意型 “真好”“真棒” 2.准确得体型 “不错,读出了海参的慢”

3.语言艺术型 教师使用富有诗意、浪漫、幽默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备注 以上某项频率=(某项次数÷以上14项次数之和)×100%



















V



31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1956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