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是一个点,人生是一条线。没有人因为高考赢得所有或输掉所有。逆天改命不在少数,为什么不可以是自己呢?这一次,由你自己选择人生游戏要怎么玩,没有标准答案。作为普通小孩,能做的就是拿到什么牌就打好什么牌,差距早已注定,大概在出生之前就有了差距,但好像也没有注定,人生且长,不到死亡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个阶段都努力做到自己的100分。随着新的一年高考分数陆续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随之而来的是又一批年轻人走到了命运的分岔路。俗话说“六月考学生,七月考家长”。“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志愿填报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是影响未来的一次抉择。我们都知道高考重要,因为高考能决定一个人之后四年在哪里念书,而这四年会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产生质的影响,之后进了社会上,全社会也会非常在意你这四年究竟在哪里,学的什么。所以这样推理下来,会发现不但高考考出好分数重要,填报志愿做选择也非常重要。成绩出炉有什么想告诉你们的?大概就是永远不要认为你比别人差吧。一时的成绩不能代表什么,把不满的愤懑转为学习的动力吧。我看过无数人的沉沦,都是因为接受了「我不行」这个假设。去年俩孩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今年三孩子,说实话,真是比填自己专业还认真 。生怕听取了意见,又怕给错了意见。反正尽力而为,不负信任吧! 回想当时知道自己成绩的那一刻,心如死灰,比起自己预期低了40分,翻了大半个月的报考指南筛选出的院校也成为了散沙。从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只想着复读,根本无心填志愿。在班主任和父母的围堵中,我的学校乱选的,专业就只是因为高中兼任了化学课代表,自诩化学还将就。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来到了昆明学院,学了化学专业,自此开启了7年的化学学习。即使我选择了被称为: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之一的化学,即使我毕业之后未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我还是坚持那个观点:没有好与坏之分的专业,存在就是合理的。“报赚钱的,梦想那些都是虚的,吃饱过好才是实在的”的网上观点对不对?对!可是处于报志愿的孩子谁听的进去?少。听不进去对不对?也对,因为时代变了。单说赚钱,能赚钱的行业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了,直播带货可见一二。再说“一个行业好多人赚钱”=“我进去能赚钱”吗?不见得。这中间大概隔了一条长江:你能够沉下心学到足够的本领吗?如果对专业完全没有兴趣,你能十年如一日地面对反感的工作吗?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难处和辛苦,也会有各自的好处和乐趣。与其听风便是风地盲选热门专业,不如仔细想想,我可以为了赚多少钱牺牲到什么程度?我是否有某些方面的兴趣或是天赋可以利用?大学及专业的选择,甚至可以延伸为对未来工作、生活的预设: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工作于你,生活于你,是怎样的存在?你想追求,或至少是能容忍怎样的人生?这不是什么虚无的梦想,而是每个人都需要持续一生、独立思考的问题。我看到一句话太经典了:报个志愿跟找对象似的,不敢高攀,又怕嫁委屈了,找个门当户对自己喜欢的真难。填志愿要考虑的因素无非是学校、专业和城市,如果要排一下优先级,我的看法是:名校>城市>大学(非名校)>专业。这里我把学校分成了名校和非名校,如果你分数够高,一定要选名校。人是肤浅的动物,总是先看外在,再看内在。- 外在首先看脸,其次就是看标签,而学校是伴随你一生的标签,好学校就像是有光环笼罩,这是其一。
- 大学四年是塑造价值观和完善你知识结构最重要的阶段,好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眼界格局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其二。
- 好学校意味着你能结识一群优秀的校友,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会成为你未来的盟友,这是其三。
要填出一个好的高考志愿,首先要做的就是查看资料。在众多的高考资料中,家长们应该去看什么呢?在笔者看来,有三点是必须要去查看的。高校的招生章程必须要看,章程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高考信息,里面不仅有学校的介绍,也有学校的招生细则,这些信息都能够影响到最终的志愿填报。分析招生计划,不仅能提高录取成功率,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捡漏”的可能性。查看录取分数前,首先要将今年的高考分数,通过一分一段表,得到相应的位次。然后,再将位次和去年的一分一段表进行比对,看看去年的分数是多少。只有这样两者的分数才会大致在一个等量上。读大学的本质是为了日后的就业,要想就业好,那就要专业好。一所学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往往都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学习这些专业,也能更好的发挥高校的平台作用。了解一般专业,就是为了防止时运不济,走不到好专业时候的后续选择。每年都会有考生和家长出现志愿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里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注意一下,你认为好的专业和学校,孩子并不一定认为好。书是由他在读,而不是你在读。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需要将兴趣爱好、能力优势、就业考研结合在一起考量。唯有这样,才能不荒废大学四年。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热门城市可以说是人人都想去,然而能把这三点发挥到极致的又有多少呢?除去那些顶级学霸,很多考生不能将这三点发挥到极致。不管是学校,专业还是城市,我们能做到彼此的兼顾就行。不要刻意的去追去好学校、好专业、大城市。刻意的追求,往往失望也就越大。兼顾好学校、专业、城市,志愿怎么都不会差。在高考的志愿填报中,都会讲究冲、稳、保、垫的志愿体系。体系的搭建是为了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如果你愿意放弃专业的考量,就可以将你的分数拿去冒险冲击更好的学校。冲完之后,不要忘记设置保底学校。至于求稳,那就是要做到学校和专业的兼顾。求稳的选择是志愿中最难把握的一点,因此需要考生和家长多下功夫。清楚投档原理,就不会出现一档多投的误解。知道录取规则,才可能走到更好的专业。清楚志愿的风险,才不会有盲目的报考。尽管高考成绩的每一分都来之不易,但是也不要因为来之不易,就对分数失去理性的认识。理性地认识自己高考分数,在志愿填报中非常关键。平行志愿中的学校排序非常重要,尽量把那些你认为录取率低的学校放在最前面,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捡漏的机会。如果你对一所大学情有独钟,那么就把这所大学放在第一位。设置了专业级差的高校,一旦不能被第一专业录取,就会因为专业级差的存在,在后面的专业排序中失去分数优势。因此,在专业的排序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至于服不服从调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你没有复读的打算,都把专业调剂勾选上。根据学生学科成绩作为参考选择专业方向。从学科特长选择专业的时候要注意是不是真心喜欢该学科,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学得好,比如这科的老师好。 所谓的职业规划测评法指的是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的性格测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来选择专业:每个人的兴趣类型不相同,兴趣特点不同,他所喜欢的方向也不同。一定要去找兴趣点在哪里? 最后再提一句:社会的优质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竞争也会很激烈,所以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当你竭尽全力,即便不能收获最好的,也能得到次好的。追求的过程本身,会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祝福每一个努力的人,共勉。 
我们不必逞强 可以是咸鱼 读书/行走/碎碎念/情感 等你/讲故事/给我听 ✨如果你觉得“好看”,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