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故事——《紫菀篇》止嗽散也能通便秘

 心其和顺其然 2022-01-13

《紫菀篇》

止嗽散也能通便秘

有一老阿婆,长期咳嗽、便秘,一旦服用通便茶,咳嗽就加重。所以一听到大黄、番泻叶,她就敬而远之,甚是畏惧。可这便秘又不可不治,该咋办呢?

爷爷见她有畏惧服药的心理,便安慰她说,我们不用那些通泄大便的药,就用点紫菀来润肺止咳,顺一下胸中逆气,看看身体会不会好些。

这老阿婆听到不是用泻药,她便安心了。谁知爷爷给她开了含有紫菀为主的止嗽散,老阿婆喝后,不单咳嗽止住,大便也畅通了。她高兴极了,可拿这方子一看,都是祛风润肺止咳的药,并没有通泄大便之品。她就非常不解,虽然她久病知医,但也是一知半解。

爷爷笑笑,跟她说,中医是整体观,而不是局部观,是见森林而不是见树木。你平时容易忧郁,肺气闭郁,所以久咳难愈,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闭郁则长期难通,肺与大肠相表里。


老阿婆说,什么是肺与大肠相表里?

爷爷说,肺是大肠的上司,上司不开心,下属就开心不起来。又如打气筒,肺在上面,如果不把气打下来。肠道下口就没有气力排便,所以你经常忧劳耗气,导致气闭咳嗽,肠道自然动力不够,这时通过宣肺理郁,肃降痰气,肺气一隆.,十二经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如此则肠道动力加强,排便顺畅。

小指月哈哈一笑说,原来止嗽散也能通大便,治外感咳嗽的方子可以治内伤肠道便秘,真是表里相通应,肺肠同系同气啊!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赵川荣经验∶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列医案凡八则十三诊。其中八诊使用杏仁、枇杷叶、瓜萎皮、紫菀诸味。先生曰∶'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又曰∶''《内经》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主降,大肠主传导亦赖气机之通降;肺又主一身之气,故降肺气亦通肠痹之证。

《书录题解》曾记史堪医案一则∶蔡元长苦大便秘,医不能通。堪诊曰∶请求20钱。元长曰∶何为?曰∶欲市紫菀。末紫菀以进,须臾遂通。元长大惊,堪曰∶大肠,肺之传送。今之秘,无他,紫菀清肺气,此所以通也。

史堪,字载之,北宋蜀人。因治愈蔡元长便秘而名噪一时。天士治肠痹私淑丹溪,实史堪之有降肺通便之法于前。经言∶'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然善用者寡。如史堪、丹溪、天士皆可谓灵机活泼、聪明善思之士。前人曾曰∶'人苟读古人之书,通古人之意,以洞究乎今人之病;无不可读之书,无不可治之病。诚哉斯言。'

现代苏州名医黄一峰亦善用宣肺气以振脾胃之法。黄老认为诸气怫郁,皆属于肺。故宣泄肺气,伸其治节,是调升降、运枢机的一个方面。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设明此义,则平易之药、清淡之方亦可每愈重病。故其治疗脾胃病常用紫菀、桔梗等宣泄肺气之品。天士治肠痹,取降肺通肠之法,故所用药如紫菀、杏仁、枇杷叶、瓜萎皮之辈皆有降无升。

黄老治脾胃则重在调理气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以桔梗之升开提肺气以助脾气之升;紫菀之通降肺气以助胃气之降,脾胃升降得宜,诸证皆可因之而愈。脾、胃、大肠同为仓廪之本,营之居。调理太阴肺气,既助大肠传化,又助脾升胃降。先贤后哲,其揆一者,以理本同一,触类引申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