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虚空济 2022-01-13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哀公——鲁哀公,孔子时期,鲁国的国君问道要怎样去做才能让百姓信服呢?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我们先来看举直,什么叫直,正的、善的、好的、对的,一般称之为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如果我们去推举好的、善的、正的、对的,这个时候百姓自然是幸福的,自然是服从的。我们先讲一个物理的原理,什么叫举直错诸枉,枉和直,就是相对的反义词,坏的、不好的、恶的、错的都称为枉。说我们想在本子上画一条直线怎么办呢?很简单,举直错诸枉,我们拿一个直的尺子画上去,就是直线,再比如说种的豆角,种的黄瓜长出来是弯的,这个时候我们立一个直的杆子,它就会顺着杆子往上爬,它奔着那个直的就去了。所以这里孔子告诉哀公,你去推举那些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正义的人去做事情,自然就可以错诸枉,就可以扳正那些不正之风。如果我们是正直的,是善良的,这个时候去举直,那些不正之人自然会跟着变直,如此则民服。这句话在我们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特别好用,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特别好用。比如说工作中把服务客户,让顾客满意变成一种标准,变成我们要取的直,我们每天说的都是如何让客户变得更满意,如何让客户变得更好,如何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的直。这个时候没有这样想法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跟着有这样的想法,变直变正,但是举很重要,首先我们自己要有这样的思维,才能主动的去举。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首先我们自己要懂得修身,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时候我们才能举止,才能让孩子,奔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比如说我们认为仁爱、包容、善良是一个孩子非常重要的品质,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来举直。可是如果自己都不明白仁爱、善良、包容对一个孩子多么的重要,我们就会去教导孩子其他的,比如说更多的享乐,比如说平时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所以我们举什么,宣扬什么,别人就会照着去做什么,只有懂得修身,我们才懂得举直,否则自己都不清楚什么叫直。我们认为孩子从小享受,吃得好穿得好就是直了,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仁爱之心,一个孩子他的心性不是善良的,他没有包容之心,将来这个孩子又何以立足?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可如果我们要是反过来,自己去推举那些不正之风,推举那些不对的事情,则民不服,老百姓自然就是不服气的。在一个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推举的都是不正确的事情,不符合天性的事情,不符合道义的事情,这个时候就会错诸直,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就离开了,留不下。所以哀公问了孔子这样一段话,孔子也没有讲该如何去为政。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有一个很有名的学说,我们称之为马说,马说开篇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告诉我们千里马,也就是人才,从来都不缺,但是伯乐不常有,能看懂千里马,看懂人才的人并不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