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上气、胃胀打嗝?中医大家施今墨4味中药帮你缓解

 一梦红尘独自啸 2022-01-13

咳嗽,总觉得有一股气往上顶,时不时还胃胀打嗝?好像身边总有人有这些小毛病,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老中医施今墨的理气下气的药对。

【药对】

杏仁、枳壳、桔梗、薤白

【功用】

宽胸理气,通腑导滞

【张医生按】

这4味中药,别看它平平无奇,出自著名中医大家“施今墨”之手,能够疏肝理气,调理气机不畅,所有跟气机有关的疾病,都可以用它,作为一个底方或者常用的药对,效果很好。

本方治呼吸系统疾患,常用于有急性炎症并兼有咳嗽、胸闷时痛而大便干结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胸膜炎、肺脓疡等,都可以酌情使用于主方中。

本方治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伴有气逆证:比如胃溃疡、胃炎、食道炎、呃逆、胃弛缓症、胃扩张等,如果有胃部疼痛、痞满、懊闷、腹胀、吞酸、呕恶、大便干结、胸部胀闷的人,用这个方甚好,可以不用桔梗。

习惯性便秘属于实证的,大便秘结不通,“施今墨”老爷爷说:“去桔梗,加瓜蒌、风化硝、蚕沙、皂荚等”。

这四个组药又名“调气汤”,并非张医生秘方,但却是我在临床中用的很得心应手的验方。

“调气汤”之名出自“施今墨”先生门婿“祝谌予”先生,他认为本方“行上为桔梗,行下为枳壳,行左为薤白,行右为杏仁”。旨在调畅气机,使其升降出入有序,不致壅滞为患。

你看,就小小4味中药,上下左右都给你包涵了,这气机,管够啊!

咳嗽上气、胃胀打嗝3个月?这4味中药1个小时帮你缓解

中药材

一般来说,理气药都比较温燥,所以这4味中药,只用于实证,而不用于虚证,如果患者兼有热证、表证时一定要另外用清解、疏表的中药或者中医办法,如推拿、刮痧也可以。

所以我们看到,只要你懂药性会使用,这个方可以用在呼吸道、消化道系统等疾病。

“施今墨”先生治肺系症状以桔梗、杏仁为主,或加苏子、陈皮、半夏、旋覆花,治疗取之轻;治胃肠病症则以枳壳、薤白为主,或加瓜蒌、代赭石、左金丸、旋覆花,治疗取之下;

枳实配薤白,这个对药,最早出于仲景“枳实薤白汤”,用于“胸痹”之证;桔梗配枳壳,为《赤水玄珠》“活人桔梗枳壳汤”,用治“伤寒痞气”,“胸满欲绝”。

临床上,一般用量,轻症各六克,重症可十二克到二十四克不等。

最后再啰嗦一句,这药方总体属性偏温偏热,体热,胃火,阴虚等人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名词解释

【气逆】

气机升降失常,逆乱向上所致的证候,因脏腑逆气不同,表现可各不相同。

【施今墨】

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浙江萧山人。13岁跟随舅父李可亭学医,后曾就读于京师法政学堂。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参加辛亥革命,弃政从医。早年悬壶北京,以疗效卓著,医德高尚,深受群众信赖。施氏在学术上提倡革新中医,认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有关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主张从标准化规范化入手,进行中医改革。他以中医病证名繁杂,有碍学术发展,呼吁统一病名。他率先打破框框,把西医的疾病名称引入中医诊疗之中。他所研制的中成药多以西医病名命名(如气管炎丸,神经衰弱丸等)。施氏积极参加中医界抗争活动。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施氏出任副馆长,主持学术整理委员会工作。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并办中医院及中药制药厂。有《祝(谌予)选施今墨医案》(1940年)行世。

施今墨

【祝谌予】

祝谌予(1914.11.30~1999.8.12),原名续,字慎余。著名中医学家,中西医结合专家。北京市人。19岁拜施今墨为师,跟师学医六年,并随清光绪年间翰林周介人学习中医经典。1937年于天津悬壶。1939~1943年,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系统学习西医,获学士学位。1943年底回国,在北京开办联合诊所。1947年,任云南昆明第四区公路局医务室主任。1949~1956年,任云南昆明公路总局昆洛国防公路筑路医院院长。1956年调中医研究院,为全国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授课,并任教研室副主任。

祝谌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